中美之間的月球搶灘登陸戰來了!
最近,關於登月的訊息又刷爆網路,我國要著手建立月球科研基地,美國宣稱要趕在我國之前實現。當美國兩名在太空出差的宇航員遲遲無法迴歸地球時,我國的神舟十九號載著三名航天員直奔天宮,並將之前出差的三人順利接回。
連宇航員都接不回家的美國,憑什麼和基建狂魔叫板?
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
當年在和蘇聯冷戰時,為了展示自己的強大實力,美蘇之間針對登月展開了一場競賽,最終以美國完勝落幕。
十多年時間裡,美國不但多次把宇航員送到月球,還從月球上採集回幾百公斤月壤。中美關係友好期間,還贈送給我國1克月壤。
在那個技術非常不發達的時代,美國多次成功登月並傳回大量影像資料,讓很多網友懷疑這根本是美國自導自演的一場好萊塢舞臺劇。
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美國載人登月是成功的,並且透過對月壤的研究,獲得了大量的學術成果。雖然美國的月壤被證實和我國採回的月壤有區別,但不同的著陸點可能成分就是不一樣。
美國當年是否成功登月成為網際網路世界的一大懸案,為了證明自己當年真的登上過月球,現在美國正在“重操舊業”,著力推進自己的“重返月球”計劃,這就是美國牽頭搞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2020年10月,美國航天局公佈《阿爾忒彌斯協定》,對如何探索月球制定新標準,並邀請有興趣參與登月計劃的國家,在這一協定框架下進行談判。
此後,該協定吸納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英國等多個國家的航天機構參與,至2023年12月15日,該協定的簽署國擴大到33個。
聲勢搞得很浩大,但實際效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從計劃立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很多年,探月火箭的發射程序一拖再拖。
現在美國航天落魄到什麼程度?兩個原本只安排了8天太空出差計劃的宇航員,現在過去了8個月依然還在天上飄著,其中女宇航員暴瘦讓NASA的各種解釋都無法自圓其說。
當美國連兩名宇航員都沒有能力接回家的時候,哪裡還有能力去登陸月球呢?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美國的登月計劃都只是在打嘴炮呢?
命途多舛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美國想重返月球不是一天兩天了,尤其是在我國探月工程次次成功的刺激下,美國愈發緊張。當我國發布要載人登月並建立月球基地時,美國徹底坐不住了。
2017年,一直想透過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打垮我國的特朗普,聽到我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後,立即批准了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
這很明顯是一個為了壓制我國而倉促上馬的專案,該計劃簽署兩年(2019年)之後,NASA才公佈該計劃的官方標誌圖案。
簡單的圖案都要推遲兩年才能公佈,阿爾忒彌斯計劃的火箭發射計劃也是一拖再拖。這個載人火箭原計劃於2017年發射,但因為載人飛船設計不符合要求,推遲到2019年末。
原以為兩年時間已經足夠改進,但沒想到兩年之後又等3年,一直拖到2022年初,本以為這次終於可以了,但每次發射都能發現新故障。
發射時間從2022年4月推遲到5月,後來又延後到8月末,並最終決定取消載人計劃,只讓火箭繞著月球飛幾圈試驗一下。
8月底的發射安排,因為颶風影響推遲到9月初,發射前一天又好巧不巧地發現火箭燃料洩漏。這可是嚴重的安全事故,一旦發射必定是火箭爆炸的結果。
隨後又頂到10月中旬發射,然後就這樣一直拖啊拖,直到臨近2022年底,阿爾忒彌斯1號才完成繞月飛行任務。
繞月飛行之後就沒有然後了,阿爾忒彌斯2號和3號遲遲不見動靜,原本制定的2024年前將宇航員送往月球並返回的目標,現在到2024年11月依然沒有任何進展。
截至目前,經過7年多的“辛苦籌備”之後,阿爾忒彌斯計劃只完成了30%,而且都是相對簡單的部分,硬骨頭只能留著後邊啃。
雖然計劃進展不盡如人意,但這並不妨礙美國官方人士繼續吹牛,在得知我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後,美國官員宣稱要求2027年之前讓美宇航員重返月球。
如此雄心壯志的目標,就適合放到夢裡,畢竟夢裡啥都有。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當年的美國了,重返月球計劃先透過PPT來實現吧。
基建狂魔的載人登月計劃
和美國的心血來潮不同,我國的登月計劃始終按部就班,不和美國比速度,根據制定的計劃一步步推進,並且每個節點的目標都能按時完成。
我國的嫦娥工程在制定之初,就確定了“繞、落、回”的三階段計劃,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成功完成了繞行、著陸和返航的階段目標。
2017年,我國正式對外公開載人登月計劃,將我國的航天員送上月球,並在那裡建立科研基地,實現科研人員長期駐紮工作。
2017年提出初步規劃,2023年有了進一步訊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我國載人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航天員有望在2030年前登上月球。
載人登月只是第一步,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才是重中之重。這就意味基建狂魔的業務,要脫離地球進入太空了,傳說中的廣寒宮要面世了,只不過住的不是嫦娥而是我國科研人員。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順利升空,最終在月球背面採集月壤樣本後回到地球。按照相關計劃,嫦娥七號將於2026年前後發射,對月球南極的環境和資源進行勘察。
據我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嫦娥七號的一大任務就是在月球南極地區尋找水冰物質,為下一步計劃做好準備。
嫦娥七號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等待嫦娥八號的到來,到時兩者將組成我國在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型。
而嫦娥八號的發射時間,也從最初計劃的2033年提前到2028年,這就是為了給載人登月並建立月球基地做準備。
我們的這一調整,再次打亂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逼得美國政府宣稱,要“趕在中國之前,2027年之前完成載人登月計劃。”
對於美國的這一說法,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當初阿爾忒彌斯計劃由特朗普批准,但現在重新上臺的特朗普,面對內憂外患的美國,是否還會繼續執行這一計劃,完全是未知數。
載人登月的底氣-重型運載火箭
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之所以一拖再拖,和該計劃採用的火箭一直出現問題有很大關係。我國敢宣佈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得益於我國新型運載火箭研發工作順利推進。
近些年來,我國一直在研發新的重型運載火箭,以期向太空運送更多物資,或探索更廣闊的宇宙空間,為登月和登陸火星打好基礎。
被譽為重型火箭之王的長征九號,各項技術攻關正在穩步推進中,一至三級火箭的試車工作順利完成。
這款火箭的推力相比之前有了質的提升,同時還可以滿足未來深空探測的多種需求,甚至能搭載太陽能板,獲取更多動力飛往更遙遠的宇宙空間。
在長征九號之外,我國還在緊鑼密鼓地研製更大推力的長征十號運載火箭。2023年7月,長征十號主發動機又進行一次點火實驗,驗證發動機是否滿足飛行任務需求。
根據最新計劃,長征九號首飛可以將150多噸的物資運送到近地軌道,也可以勝任載人登月等任務,首飛時間也從原來的2030年提前到2028年。
而長征十號將於2030年前完成研發及試射工作。從這個時間點可以看出,這更有可能是我國載人登月計劃的首選運載火箭。
咱媽做事向來喜歡雙保險,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很可能就是類似情況,如果長征十號能順利完成研發,就首選十號,一旦沒能按期完成,還有九號來保障登月任務。
對美國來說,載人登月可能是一場政治競賽,是維護世界老大顏面的手段,但對我國而言,載人登月絕不是一項“面子工程”。
月球資源豐富,有著地球上儲量很少的資源,譬如氦3。這是目前已知最優秀的核聚變燃料,而我國的核聚變實驗又位居世界尖端水平。月球真空無菌的低重力環境,對新作物、新藥品的研發也有很大助力。
50年前,當我們的先輩啃著窩頭造火箭時,美國人已經在月球上飆車;50年後,當我們吃膩了山珍海味重新愛上窩頭時,美國卻連月球都上不去了。這個時代發展太快,快到讓人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