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公眾號訊息,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通訊導航部、神舟實業與國內商業物流公司創新合作,成功將一批批產衛星“快遞”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現國內衛星低成本商業運輸,為推動科研生產模式轉型升級提供了示範效應。
傳統衛星一般以單顆運輸或小批次運輸的方式送至發射場,多強調運輸的時效性和安全可靠性,對經濟性因素考慮相對較少。為建立運輸過程受控的低成本商業化衛星運輸模式,通訊導航部按照“既要穩妥可靠、又要降低成本”的要求,確定了“經濟可行”“統籌最佳化”“安全可靠”的原則,統籌考慮多方面約束條件,針對組網星高密度組批發射的新特點,在滿足各項約束條件的基礎上,將經濟性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慮因素,充分利用五院現有的各項保障資源,並繼承以往產品成熟經驗,確保運輸安全可靠。
通訊導航部圍繞組批生產衛星商業運輸的技術經濟一體化,聚焦運輸任務全鏈條,綜合考慮鏈上各單點的成本投入,對比不同運輸方案對成本的影響,透過量化分析全方位降低運輸成本。例如,商業運輸用包裝箱的設計充分結合了產品使用的實際需求,相容多種運輸方式,同時統籌考慮其他產品使用需求,強化創新性、適用性和經濟性。
在五院統一組織下,通訊導航部會同總裝與環境工程部、518所、神舟實業等單位,與商業物流公司多次召開專題推進會,對論證方案進行多輪最佳化迭代,形成了可靠可行的商業運輸論證方案。衛星由商業物流公司從五院天津基地運至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由商業運輸飛機執行運輸任務,經過3小時飛行成功抵達海口美蘭機場,透過公路運輸將衛星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了商業運輸任務。
本次商業運輸模式的創新實踐,不僅降低了衛星研製成本,也為五院規模化轉型積累了寶貴經驗,打造了技術經濟一體化的示範應用。後續,五院將全面做好經驗的總結和推廣,為推動科研生產模式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