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副總裁、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奕峰博士受邀在2024第二十屆中國太陽級矽及光伏發電研討會主論壇發表《天合光能i-TOPCon技術進階之路》主題演講,繼i-TOPCon Advanced後,重磅釋出i-TOPCon Ultra技術。該技術將採用全接觸、抑制光學寄生吸收、超細柵線等技術,樹立TOPCon技術發展的新里程碑,引領光伏行業邁入新階段:i-TOPCon Ultra實驗室效率高達26.58%,首次將TOPCon電池效率推升到26.5%,應用i-TOPCon Ultra技術後,天合光能至尊N型元件效率將達到24.8%。
i-TOPCon Ultra技術橫空出世,元件功率躍升高達40W
集邦諮詢將TOPCon技術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其中2.0階段重點為突破雙面鈍化結構。此次天合光能重磅釋出的i-TOPCon Ultra技術,將應用全鈍化接觸、抑制光學寄生吸收、超細柵線等技術,為TOPCon技術效率、功率提升開啟新篇章,引領行業邁入TOPCon技術的新階段。
隨著局域鈍化接觸技術、低複合均勻發射極、新型金屬化技術、新型清洗技術、高質量矽片技術、邊緣鈍化技術、先進元件封裝技術等先進技術在產線的匯入,基於i-TOPCon Ultra技術,天合光能至尊N型系列元件將進階升級,元件功率躍升40W:以2382*1134mm中版型元件為例,元件效率24.8%,功率最高可達670W。
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天合光能i-TOPCon技術一路領先
天合光能不僅率先行業開展TOPCon電池技術研究,並一路引領TOPCon這一高效電池技術的產業化與迭代發展。基於Fraunhofer的研究,天合光能對TOPCon電池結構進行重新設計,首創性提出正背接觸的“i-TOPCon”雙面電池結構及其工藝流程,將TOPCon從實驗室帶向產業化。2019年,天合光能率先創造了首個大面積TOPCon單晶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效率達到24.58%,TOPCon多晶電池首次達到23.22%,入選了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的Efficiency chart及馬丁格林教授主編的Efficiency Table。
2020年前後,光伏行業經歷了矽片電池尺寸的迭代升級。天合光能根據尺寸迭代規律,以客戶價值最大化為導向,錨定210,創新性提出矩形電池尺寸,推出至尊全場景“黃金尺寸”設計元件。而隨著行業進入n型時代,天合光能也率先將i-TOPCon技術應用於210平臺全系列產品,並不斷取得效率、功率上的雙重突破,帶領行業邁入700W+時代。
今年10月,天合光能一舉打破TOPCon發明機構Fraunhofer創造並保持7年之久的世界紀錄,突破TOPCon效率“天花板”,最高電池效率達到25.9%。僅一個月後,本週,天合光能宣佈第28次創造和重新整理世界紀錄:自主研發的高效n型雙面i-TOPCon電池,經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下屬的檢測實驗室認證,最高電池效率達到26.58%,首次將TOPCon的電池效率推升到26.5%以上,創造了TOPCon太陽電池效率新的世界紀錄。
陳奕峰博士表示,744.6mV的開路電壓代表著優秀的鈍化水平,再次印證TOPCon提效空間巨大,提效路徑清晰,未來可期。
疊層時代,TOPCon+鈣鈦礦疊層生命力強勁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InfoLink、集邦諮詢等第三方機構已明確,TOPCon是繼PERC之後的主流技術,是未來5年內的行業主流。展望TOPCon技術的未來發展,陳奕峰博士表示,進入疊層時代,TOPCon+鈣鈦礦疊層生命力依然強勁,TOPCon技術主流地位穩固。
陳奕峰博士進一步表示,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穩、更遠。基於此信念,今年3月,天合光能聯合產業鏈十餘家企業成立製造業創新中心,併成立實體公司-江蘇群創。該平臺聚焦鈣鈦礦疊層電池,旨在構建光伏下一代電池技術的中試平臺,推進下一代電池技術產業化的程序。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早一批光伏企業之一,天合光能致力於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引領選擇性發射極、PERC、TOPCon、雙玻、多主柵、高密度封裝、矩形電池等多項關鍵技術的商業化,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未來,天合光能將繼續秉持“用太陽能造福全人類”的使命,攜手行業夥伴,共創美好零碳新世界。
文丨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