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鋒
我們已經用三篇文章介紹了21世紀科學前沿領域的兩個重要問題,指出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統一問題,智慧與意識的基本原理問題是21世紀科學領域最顯著的兩朵烏雲。但隨著人工智慧的爆發式發展,其核心概念智慧體(Agent)將成為驅散21世紀兩朵烏雲的關鍵所在。並且種種跡象表明,智慧科學的基礎理論很可能就是物理學追求的大統一理論或萬物理論。
萬物智慧演化理論作為智慧科學領域基礎理論的最新探索,在2024年10月線上發表的論文《From Observer to Agent: On the Unification of Physics and Intelligence Science》中正式提出。包含的三個模型從建立到現在正好10年時間。這篇文章將詳細介紹萬物智慧演化理論的核心觀點,並闡述由此帶來的新探索和新發現。
一 萬物智慧演化理論的核心觀點
萬物智慧演化理論,簡稱歐米伽理論,其核心觀點是:宇宙的基本構成單位是智慧體,整個宇宙亦是一個智慧體,物質是智慧體的特殊形態,任何一個智慧體都受兩種方向相反的智慧力作用,在絕對零智慧狀態與全知全能狀態之間不斷演化。
萬物智慧演化理論框架主要由三個模型構成,它們分別是:
標準智慧體模型是作為公理提出,它也是整個萬物智慧演化理論的基石,主要內容是:任何一個智慧體都是具備五種處理資訊能力的系統,它們分別是資訊的輸入能力,輸出能力,儲存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對上述四種能力的使用進行控制的能力。
基於標準智慧體模型,可以推匯出智慧體存在兩種極端狀態,第一種是智慧體的五種能力全部為0,這種狀態的智慧體被稱為絕對0智慧體(阿爾法點),第二種是智慧體的五種能力全部為無窮大,這種狀態的智慧體被稱為全知全能智慧體(歐米伽點),進一步可以推匯出當任何一個智慧體向兩種極端狀態演化時,存在兩種智慧力,分別是阿爾法引力和歐米伽引力。
智慧體演化通用模型在上述推導基礎上形成,主要內容是,任何一個智慧體都在阿爾法引力和歐米伽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向絕對0智慧體或全知全能智慧體演化。
基於智慧體演化通用模型,可以推匯出當智慧體演化為全知全能智慧體時,它將遍佈整個宇宙,使得宇宙變為全知全能智慧體。而當宇宙中的所有智慧體均為絕對0智慧體時,整個宇宙變為絕對0智慧體。同時由於阿爾法引力和歐米伽引力遍佈整個宇宙,它們可以被看做是一種智慧場:阿爾法場和歐米伽場。
智慧宇宙演化模型場在上述推導基礎上形成,主要內容是,整個宇宙是一個智慧體,受阿爾法場和歐米伽場的共同作用,在絕對0智慧體或全知全能智慧體之間不斷演化。
全知全能智慧體也稱為歐米伽點,是智慧體演化的重要方向,法國科學家與哲學家德日進在上個世紀出版的《人的現象》,提出人類的未來將演化為全知全能狀態,他也將這種狀態稱為歐米伽點。因此為了突出智慧體的演化方向,同時紀念德日進的研究,我們也將萬物智慧演化理論簡稱為歐米伽理論。
二 基於萬物智慧演化理論的新探索和新發現
基於萬物智慧演化理論的三個模型,我們首先構建了智慧和意識的基礎理論框架,回答了智慧和意識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提出智慧是智慧體在兩種智慧力的作用下,透過5種資訊處理能力的運用在阿爾法點和歐米伽點之間演化的能力。而自我意識是智慧體對自身智慧的使用進行控制的能力。
同時我們發現物理學的研究物件從微觀粒子,宏觀物件 、天文系統、宇宙本身以及角色複雜的觀察者均可看做智慧體的一種,同時推匯出的兩種智慧力具備統一四大基本作用力的潛力,由此提出物理學與智慧科學的統一性問題,指出智慧科學的基礎理論很可能就是物理學追求的大統一理論或萬物理論。
利用萬物智慧演化理論框架,我們對客觀與主觀,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時間與空間等科學基礎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它們的產生和區分與智慧體(包括宇宙)的智慧狀態有關。這一研究也為分析經典力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差異和統一奠定了基礎
透過對作為智慧體的觀察者的屬性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作為物理學關鍵角色的觀察者,對其智慧水平的不同設定,是導致經典力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差異的根本原因。透過在思想實驗中調節觀察者的智慧水平,可以發現物理學三大理論在同一場景下輪換出現。
在分析觀察者智慧水平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兩種物理學沒有提及的物理學場景,即當觀察者為全知全能狀態和絕對0智慧狀態時的宇宙物理規律問題。
除了上述問題的初步回答和解析,萬物智慧演化理論對更多科學,哲學或技術問題有了新的認知和理解。但也存在若干重要問題仍需要深入探索獲得更為清晰的解答或數學描述,同時也會產生新的無法回答的問題,這些可以回答,等待回答和無法回答的問題,我們將在後續的文章中詳細闡述。
論文連結:《From Observer to Agent: On the Unification of Physics and Intelligence Science》
https://www.preprints.org/manuscript/202410.0479/v3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