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雖然在官方營業廳仍然保持5G套餐的高價,但是運營商的價格戰其實已悄然展開,只是沒有公開而已,近期工信部披露的通訊業務運營情況來看,運營商的價格戰已開始產生影響,流量收入開始下降了。
披露的資料顯示,運營商的其他業務大多還在增長,唯獨為人提供服務的流量服務和語音服務都在下滑,其中語音服務收入下降是必然的,畢竟如今已是流量時代,語音通話服務使用越來越少了。
流量收入下降,產生的影響就大了,流量收入是運營商的最大收入來源,該項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3%,為5G商用以來的首次下滑,然而流量消耗卻是在增長的,意味著增收不增利。
對於運營商來說,固網寬頻、流量、語音通話等幾項為人提供服務的收入佔比近八成,顯示出對於運營商來說,為人提供服務仍然是最大的業務支柱,其他面向企業市場的、物聯網等完全無法替代人,如此流量收入出現下滑更是讓運營商非常緊張。
由於個人消費者對運營商實在太重要,而國內個人使用者市場又早已飽和,運營商如今爭奪使用者不得不展開價格戰,只不過運營商這次的價格戰較為隱蔽。
許多獲得低價套餐的消費者是透過運營商的電話營銷獲得的,這些低價套餐往往比運營商營業廳的便宜得多,筆者用著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低價套餐都是電話營銷得來,59元左右的套餐,實際支付價格為29元左右。
另一種獲取底價套餐的方式,則是透過電商平臺,這類套餐被視為第三方套餐,許多消費者因為此前的第三方套餐陷阱不願購買,但是由於低價的吸引,從電商平臺可以看到部分低價套餐的評論已達到20萬條,顯示出購買嚐鮮的消費者還是很多的。
筆者也從電商平臺購買了第三方套餐,使用至今已有一年時間,並未遇到亂收費的情況,它的啟用途徑也相當正規,是透過運營商省公司的官方公眾號啟用的,筆者認為應該還是可信的。
這些低價套餐可以幫助運營商吸引新使用者,到如今估計這部分低價套餐消費者佔運營商的使用者比例應該已相當可觀,這是導致運營商流量收入出現下降的原因吧,畢竟低價套餐只有運營商官方價格的一折到三折。
運營商沒有在官方營業廳提供低價套餐,是為了避免太多消費者選擇低價套餐,影響收入;另一方面則是4G時代後期運營商公開進行價格戰導致利潤下滑幅度多大,由此5G商用以來他們默契地將套餐價格定得高一些,但是如今為了爭奪使用者,還是不得不用變相的方式進行價格戰。
運營商的流量收入出現下滑,將促使運營商進一步縮減開支,降低運營成本,如今的顯著影響就是5G投資的下降,還出現了運營商在空閒時段關閉5G基站的情況,因為5G基站的耗電量實在太大了,誰能想到財大氣粗的運營商也到了需要勒緊褲腰帶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