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關注國際半導體新聞的機友,應該都看過這麼一則新聞吧——
俄羅斯開始交付「Baikal-S」處理器
交付晶片而已,至於這麼大陣仗嗎?
是吧!
起初機哥在剛看到這訊息的時候,還有點不以為然,可當我瞭解完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才發覺事情的不太對勁。
只能說媒體老師們講話還是太保守了,在機哥看來,這不單是俄羅斯突破了美國的封鎖。
而是突破限制的同時,還順路在美國頭頂跳了個山羊…
傷害雖然不大,但架不住它侮辱性極強啊。
不過,在正式嘮這件事情之前,咱們得先認識一下這家叫「T-Platforms」的俄羅斯公司。
跟咱們熟知的、英偉達B端、C端通吃不同,「T-Platforms」是一家專門製造超級計算機的公司。
U1S1啊,「T-Platforms」確實是有兩把刷子在身上的。
「T-Platforms」之前搗鼓過一臺,叫Lomonosov的超級計算機。
技術可能沒別家強,工藝可能沒別家先進,但人家戰鬥民族的東西,主打的就是個力大磚飛。
說出來怕你們不信,據說這玩意不光有52168個CPU,就連GPU都有954840個...
要是算上總核心數那更是不得了,堪稱超級計算機界的大伊萬。
事情演繹到這,劇情還是蠻正常的對不對?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
2013年那會兒,「T-Platforms」突然被米國封禁,為了防止接下來還被X86平臺卡脖子,「T-Platforms」便開始往MIPS、ARM押寶。
於是,咱們今天真正的主角——
「Baikal」,登場
按理說,有「T-Platforms」這樣一位老爹珠玉在前,「Baikal」的小日子怎麼也差不到哪裡去。
事實也是,「Baikal」這傢伙確實不負眾望。
那幾年也陸陸續續釋出了幾款不錯的處理器。
可事不由人,因為產能、良品率、母公司的破產…總之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得「Baikal」,最終只能把希望寄託在「Baikal-S」這枚獨苗苗上了。
該說不說,「Baikal-S」確實也足夠爭氣。
據當年披露的資料表示,「Baikal-S」搭載了48個Cortex-A75核心,基準頻率2.0GHz,最高可以超到2.5GHz,而功耗,卻只有區區120W...
效能的話,「Baikal-S」以移動端之軀,可以和英特爾20核心的至強6148 2.4GHz、AMD的16核霄龍7351 2.9GHz媲美。
相同架構裡邊,也能達到同樣48核心的華為鯤鵬920八成功力。
尊嘟,已經很不錯了。
「Baikal」當時的心路歷程也不難想象。
雖然咱們現在的日子不好過,但只要我2022年搞個1萬顆、2023年造個3萬枚,到時候給我整把AK,給你弄把來福,咱們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可不出意外的話,就又要出意外了。
2021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俄羅斯又被美國製裁了一輪…
但跟母公司那會兒,只是晶片被ban不同。
因為「Baikal」的晶片,是由臺積電代工的嘛。
所以這下不只是晶片不能用,就連造,都沒法造了…
還沒完!
至於那些提前造出來了的,也都被扣在當地,不能給俄羅斯發貨。
你想啊,「Baikal-S」本就是「Baikal」公司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了,可現在這根救命稻草沒了不說,就連懸崖上的泥巴都被鋤了兩輪。
這™還要人怎麼玩?
退無可退的「Baikal」,最終還是在2023年8月宣佈破產了。
也就是說,「Baikal」從始至終,都沒有看到自家的晶片在國內上市。
而今天,「Baikal-S」回來了。
不過,比起回溯「Baikal」的發展歷程,可能這「Baikal-S」的來源,才是大家最關注的地方。
大家關心的重點無非就是——
這玩意是不是俄羅斯自己造的
你說是他們自己造的吧…
可以俄羅斯目前的晶片製造能力,這16nm工藝真可以說是“外星科技”。
可你說這不是他們自己造的吧…
那這些晶片又是從哪裡來的?
我想,不論是哪個結果,對俄羅斯來說都是相當振奮人心的。
(我還是更喜歡俄語的直譯:回家了)
雖然,跟現如今市面上的3nm、5nm,甚至是7nm的晶片對比起來,16nm的「Baikal-S」,跟它們完全就不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
可跟米國斷供,只允許製造商給俄羅斯代工頻率不高於25MHz、效能不超過5G Flops的32位處理器,這種侮辱性的“憐憫”來說。
有些東西還得是自己的,才安心。
鵝且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俄羅斯搗鼓出了自家第一臺光刻機,已經可以350nm工藝的晶片了。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將推出戰鬥民族自己的遊戲主機、自己的手機系統、自己的PC系統、自己的飛機發動機、自己的ChatGPT…
好,好,好。
一直以來,機哥都很喜歡那麼兩句話。
第一句是——
凡是殺不死你的,都會讓你變強。
而另一句話是——
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再好,那也是別人家的,自家的孩子成績再差,那也是跟自己姓的。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