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位於順德的709基地舉辦了“低空無人機框架採購合同簽約儀式暨戰投簽約儀式”,標誌著公司在低空無人機這一前沿科技領域以及戰略投資佈局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根據雙方簽署的框架採購合同,合作伙伴將累計採購公司各類機型無人機的總金額不低於20億元。
除此之外,光啟技術引入的第三家戰投方也迎來最新進展,公司與14家機構簽署認購協議。共青城鯤智超材料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北京旭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現場與黑石投資、湖南建投、永珍春天投資等14家機構簽署認購協議,20日內資金將陸續到賬。
在光啟技術戰投陸續入場、業務持續擴張、公司迎來高速發展之際,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光啟技術董事長劉若鵬,探討了無人機業務的發展、超材料在新領域的應用等內容。
超材料無人機“端到端自主化製造”
此前,在第十五屆珠海航展上,光啟技術正式釋出了全球首款全機身超材料無人機,預計將於明年在株洲905基地1期開始小批次交付。
“光啟技術在無人機領域的優勢之一是端到端全部自主製造。”劉若鵬對記者表示。據瞭解,光啟技術的超材料無人機從設計、製造到量產均為公司自主完成,實現了在無人機領域端到端的自主製造能力,即能夠自主完成從零部件採購到整機制造的整個流程,這種能力確保了產品的高質量和一致性。
相比傳統無人機,超材料無人機在續航與載荷能力方面均有所提升,還採用了先進的AI演算法,具備遠端自主導航功能。同時,超材料無人機還引入了叢集模式,透過智慧編隊和分工合作,實現任務效率的最大化。
“在低空經濟領域,我們比較關注的是自己的任務系統是不是真的有用,是不是真的做到價效比。我們的評判標準是:如果使用者追著我們跑、追著我們要貨,那麼產品就是好的。”劉若鵬表示。
未來,光啟技術是否會開發民用領域的無人機?劉若鵬表示,超材料做無人機,在民用領域可能還有更大的優勢,因為光啟在智慧感測等方面成本非常低,並且可以直接把它做到機體結構中。航空產品需要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但普遍受到空間、重量等因素的限制,超材料無人機這種把任務載荷和機體結構共行的模式,能帶來的價值將會是巨大的,這相當於用有限的空間能執行更多的任務。
如今,光啟技術的超材料無人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劉若鵬向記者表示,目前超材料無人機主要面臨的是交付問題,每一架交付的無人機都要試飛,而試飛資源非常緊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光啟技術在株洲905基地專門設定了一個廠區。目前,光啟技術超材料無人機產品還處於“被客戶追著走”的狀態。
對於超材料無人機的發展規劃,劉若鵬表示:“低空經濟類產品是我們新的賽道,我們會在這個方向持續努力。可能目前這個業務佔比還不大,但未來五到十年會持續往上走。從最近的市場來看,這個業務的增長還是比較快的。”
創新迭代能力成為發展關鍵
“接下來,我們要做創新複合體。”光啟技術董事長劉若鵬向記者表示。目前,光啟技術已經作出了“1+7+N”的戰略部署,透過十多年來對超材料技術的持續研發和創新,公司以超材料技術為核心,構建了超級計算、超材料微電子、先進複合材料及製造、高分子功能材料、高精密機械加工、微波射頻天饋系統、先進檢驗檢測七大能力平臺,全面賦能各大先進製造領域。
據瞭解,在過去十年時間裡,光啟技術實現了四次超材料技術的創新與迭代。2024年一季度,公司第四代超材料已進入批次生產狀態。劉若鵬表示,從製造角度來看,第三代超材料雖然部分融入了微電子元素,但仍以高分子材料為主,第四代超材料則幾乎完全基於微電子的微結構製造,這一轉變極大地提升了材料的精度與功能性。
“在效能層面,第三代超材料主要側重於‘抑制’電磁波,第四代則實現了‘消除’級別的提升,它的效能比第三代提升了1到2個數量級。而且得益於奈米級厚度的關鍵微結構設計,第四代超材料在保持同等強度下,重量大幅減輕,幾乎達到了原來的一半,有效提升了材料的輕量化水平。”劉若鵬稱。
劉若鵬表示,從成本來看,第四代超材料的製造成本相比第三代有了顯著降低,為高效、大規模的生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本的降低不僅促進了技術本身的普及,也為其在各類裝備中的廣泛應用鋪平了道路。從應用範圍來看,第四代超材料不僅能應用於航天航空裝備,還應用於電子裝備、艦艇製造、無人機、智慧汽車等多個先進製造領域。
天風證券航空航天與國防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澤宇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光啟而言,核心的優勢在於技術和研發上的快速迭代。無論是在軍工還是航空產業來說,一款新材料的發展、一個新工藝的應用在早期利潤率和價格都會是相對不錯的水平,但隨著大批次的生產,會面臨一定價格壓力。產業鏈的企業想要維持盈利能力,就需要進行快速的技術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