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王海妹
12月3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通訊企業協會發布宣告,呼籲或建議國內企業審慎選擇採購美國晶片。
大象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河南省委黨校的經濟學者,專家表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人為地製造障礙,破壞中美正常的經貿合作,這種做法不僅不利於全球產供鏈的穩定,對美國晶片企業發展也會造成嚴重影響。國內企業主動採取應對措施,審慎選擇採購美國晶片,是應對美國挑釁行為、維護自身權益的正當舉措。
中國對美國進口晶片依賴度非常高
資料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國,但其晶片自給率卻較低,2022年僅為9.9%。在高階晶片領域,如CPU、儲存器、FPGA等,中國仍然高度依賴進口。此外,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積體電路金額在2019年達到了3055.50億美元,佔中國總進口額的14.70%。
如果停止採購美國晶片,短期內將對中國的電子產業造成重大打擊,尤其是在高階晶片領域。這可能會導致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削弱相關產品的競爭力,並影響到多個行業的產出。例如,智慧手機、膝上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效能稍差,將大大降低商業競爭力。
但是,近年來,中國積體電路進口呈現一些新的變化,美國進口額跌幅明顯,已經連續多年下滑。根據海關總署資料,2023年,我國積體電路主要進口國家或地區有:中國臺灣、韓國、馬來西亞、日本、越南、美國、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等。中國臺灣和韓國是我國重要的海外進口地,其佔據了我國進口市場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國家或地區中,僅日本進口額同比增加,其餘全部下滑,下滑比例最大的是美國,同比下降31.8%。
減少對美國晶片依賴有助於中國晶片行業發展
中國已經在加大對晶片行業的投入,提升國產晶片的自給率,並在某些領域取得了突破。例如,華為的海思半導體公司在高階晶片領域已取得一定成就。此外,中國也在加快國產替代程序,以減少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依賴。
中國的替代方案主要包括加強自主研發和提升國產晶片的生產能力。近年來,中國在通訊基帶晶片、射頻器件、光晶片等領域已取得突破,並逐漸開始國產替代。同時,中國也在推動量子晶片、碳基晶片等先進晶片技術的發展。此外,中國還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安排大規模裝置更新改造,以支援質價雙優的裝備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