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因為肉質細嫩緊實,無肌間刺,又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是不少市民餐桌上常見的佳餚。常見的羅非魚身體有規則的垂直黑色條紋,但近日,西南大學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宣佈,他們經過研究,研發培育出了有多種色彩的五彩羅非魚。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未來羅非魚不僅好吃,可能還會更好看,從而帶來更大的經濟價值。
12月13日,研發團隊骨幹成員、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陶文靜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該團隊負責人王德壽教授從2000年開始就開展了羅非魚相關的基礎研究。從2013年左右,團隊開始研究羅非魚的基因編輯、分子標記等技術,經過10多年的堅持,終於取得新的突破:成功培育出遺傳全雄無黑斑紅羅非魚和包括30餘種不同體色的五彩羅非魚。陶文靜介紹,所謂全雄羅非魚,就是指透過分子標記輔助選育技術,人工控制魚的性別,使繁育出的魚群全部為雄性。
陶文靜介紹:"之所以要培育全雄的羅非魚,是因為雄魚生長速度比雌魚快50%。羅非魚在孵化後4至6個月即可達到性成熟,此後雌性羅非魚每月會產卵1至2次,生長速度顯著放緩,且自然繁殖出大量魚苗嚴重影響商品魚的產量和出池規格,會降低養殖效率。"
根據團隊的介紹,他們透過多種技術方式,實現了遺傳全雄魚魚苗的規模化生產。"以往獲取全雄羅非魚的方式,常是在小魚性別尚未分化的時候,使用雄激素。但這樣可能有激素殘留,不符合綠色健康養殖。"陶文靜說,透過新技術培育的全雄羅非魚更加安全,口感也沒有變化。
據陶文靜介紹,傳統透過雜交育種或選擇育種可以得到粉色或紅色的羅非魚,在我國海南省以及越南等國家都很受歡迎,但在低溫條件下很容易出現黑斑,影響經濟價值。團隊結合基因編輯技術,突變黑色素合成相關的基因,創制了出遺傳全雄無黑斑羅非魚。
此外,專家們還透過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出身體上包括金色、銀色、黃色、墨黑色、灰色、黑尾灰身等30多個色種的"五彩羅非魚",有潛力成為觀賞魚種。團隊表示,未來羅非魚有望成為可定製的觀賞魚,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羅非魚體色。目前在羅非魚身上實現的技術,也可能推廣到其他經濟魚類。
"團隊成員有試吃過我們培育的羅非魚,口感和普通的羅非魚一樣。"陶文靜笑著說。
實習生 劉曉諾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屈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