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最具領先優勢和發展潛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路徑。
未來產業包括腦機介面、量子資訊、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慧等。資料寶特推出《“巳”不可擋》新春系列稿件,梳理八大未來產業,本文為第一篇——《固態電池》。
隨著產品效能持續提升、材料工藝不斷最佳化,業界普遍認為全固態電池或在數年內迎來大規模量產時機。
在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多個領域,固態電池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和市場價值,吸引各大電池廠商及車企爭相佈局,產業化程序不斷提速。
固態電池產業化程序不斷提速
固態電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長續航里程、低溫和安全性優勢,被視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電池技術之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認為,從技術研發節點上看,2025年至2030年,全固態電池產業將重點攻關固態電解質;2030年至2035年,重點攻關高容量複合負極;2035年至2040年,重點攻關高容量複合正極。
目前,固態電池已從實驗室研發階段逐步過渡到工廠試點階段,搭載固態電池的車型釋出也日益頻繁。研報認為,根據各大廠商公佈的計劃,預計從2026年開始,固態電池市場將正式邁入量產階段,固態電池的產業化程序有望顯著提速。
國內企業方面,欣旺達、廣汽、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等企業計劃在2026年至2027年實現固態電池或半固態電池量產,比亞迪及寧德時代計劃於2027年實現固態電池小批次生產。海外企業方面,三星SDI、SKOn、日產、松下、LGES等分別計劃在2027年至2030年陸續實現固態電池商業化。
整體來看,如今固態電池產業化訊號正愈發明顯,未來隨著技術不斷成熟和市場不斷拓展,固態電池更有望為能源領域帶來變革。
研究機構EVTank在《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中預計,2030年,全球固態(含半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614.1GWh,在鋰電池中的滲透率預計在10%左右,並且全固態電池的量產時間或將提前至2027年。
目前固態電池仍處於初期,市場滲透率低。中商產業研究院釋出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固態電池滲透率約為0.1%,預計到2030年固態電池技術將進入商業化階段,滲透率將達10%。
高增長潛力的低PE+低PB概念股
固態電池產業鏈包括上游金屬材料和礦資源供應,中游為電池材料包括正極、負極、固態電解質等關鍵材料,下游為固態電池製造環節以及動力、消費、儲能等各領域應用場景。
據證券時報·資料寶統計,A股市場上,佈局固態電池產業鏈的概念股超過50只。部分概念股在產業化方面進展較快。新宙邦在互動平臺透露,旗下參股公司新源邦氧化物電解質已經達到量產階段,硫化物和聚合物電解質處於小批次供應階段。
贏合科技在2024年開發的溼法固態極片塗覆裝置已成功發貨到國內頭部客戶現場。
先導智慧已成功打通全固態電池量產的全線工藝環節,實現了從整線解決方案到各工段的關鍵裝置覆蓋。公司為韓國頭部電池企業客戶定製的固態幹法電極塗布裝置已順利發貨至客戶現場,獲得客戶高度認可。
德爾股份的固態電池試製線相關裝置已安裝除錯完成,正在進行樣品試製準備。
國軒高科已成功研發出車規級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金石電池”,並透過嚴苛的200攝氏度熱箱測試。
藍海華騰投資的高能時代硫化物全固態鋰電池研發進展順利,已經完成自動化生產試驗線搭建,已實現5Ah以內電芯小批次生產,目前正在籌備批次化生產線建設。
從未來增長潛力來看,根據5家以上機構一致預測,2025年、2026年淨利潤增速均有望超20%的概念股有19只,派能科技、鵬輝能源、天賜材料、豪鵬科技、容百科技等淨利潤增速均值靠前。
從估值水平來看,截至1月27日收盤,上述19只概念股中,9股市淨率(PB)低於2倍,包括派能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質、當升科技、國軒高科等。市盈率(PE)方面,5股滾動市盈率低於30倍,分別是璞泰來、當升科技、比亞迪、格林美、新宙邦。
宣告:資料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林麗峰
校對:楊舒欣
資料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