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近期因Tik Tok風波,中美網友在瘋狂對賬。也因此,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美國學術界故事也被翻了出來。不論中美,科研人都會面臨這樣的困境:如果你發現同事學術不端會怎麼辦?如果這個人還是老闆的親信呢?悄悄舉報?匿名舉報?
怕不怕老闆直接把你蓋章成精神病患者?
這就是發生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前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主席George Q Daley實驗室的真實故事。
一切都源於實驗室成員Clara Soria-Valles的學術造假行為。他曾是Daley的好朋友Carlos Lopez-Otin(曾被Nature撤回傑出導師獎,累計有9次撤稿)的學生。Soria-Valles為了獲得榮譽和關注,不惜使用各種卑劣手段進行資料偽造: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儘管多篇論文因造假被撤回,但Daley卻對這些不端行為視而不見。Soria-Valles依然是Daley的心腹,Daley還讓實驗室的其他人都配合其研究,別亂說話!
究其原因,Daley自己在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也存在資料問題,恐怕拔出蘿蔔真的會帶出泥。
2008年,Daley實驗室發表了關於使用逆轉錄病毒將人類體細胞重新程式設計為iPS細胞的文章。這項研究是 Daley被引用最多的論文。一般而言,內源性多能性基因啟用後,iPS細胞的產生通常會導致含有重程式設計因子的整合逆轉錄病毒沉默。然而,Daley實驗室報告的所有iPS細胞都有活躍的逆轉錄病毒表達,表明這些細胞沒有完全重新程式設計。這與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報告的人類iPS細胞形成了鮮明對比。此外,該論文還存在圖片重複使用等問題:
因此,Daley在學術造假上也是摘不乾淨的……所以對於實驗室的學術不端問題,Daley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此時,實驗室的另一位正直的博士後“小白”站了出來。他在幹細胞研究方面有著卓越的成就,曾在Nature上發表過具有影響力的論文:從iPS細胞中產生造血幹細胞(血液學領域數十年來目標),對血液疾病的建模和人類血液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然而,正因為他的學術才華和正直立場,讓他成為了實驗室內部嫉妒與敵意的目標。從實驗器材的失竊到研究的阻撓,小白在Daley實驗室的工作猶如深陷泥潭。為了繼續進行正常的研究工作,小白向Daley進行求助。然而作為大老闆,Daley並沒有插手去緩解實驗室內部的競爭,反倒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小白的專案中來,使得實驗室競爭更加激烈了,每天的氣氛都是劍拔弩張的……
在努力數次向Daley尋求幫助無果後,小白在一次實驗室會議上選擇了公開指控Soria-Valles的造假行為。這一舉動,卻成為了他噩夢的開端。
在學術技能有多厲害舉報技能就有多差的小白被Daley狠狠教育了一頓:要賢良淑德,不可以公開指責同事,對同事要慷慨,你搞得實驗室不得安寧,還是去佛(醫)寺(院)靜靜吧!
老闆終究是老闆,Daley便強行命令小白去接受心理輔導和治療,還給給小白介紹了兩位精神科醫生。
其中一位醫生是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家DeMaso。Daley可是醫學院的院長——DeMaso的大領導。Daley就這樣勾結“醫生”一起把小白定性成精神病患者:精神科醫生認為小白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聯合實驗室的人力資源部門發給小白三個月的病假。此時,小白對於健康問題深信不疑,甚至還有一絲感動。
但與此同時,小白的獎學金被停了,這是他的唯一收入來源。
緊接著,在美的醫療保險也隨之失效,還怎麼看心理醫生呢?
最後,小白的工作簽證失效了,只能回國成為一名無業遊民……
因此,小白只能睡在大街上或者收容所,和流浪漢無異……而且,他深深相信自己有精神類疾病,痛苦不堪。在此期間,Daley還會定期發郵件給小白,關心他的健康狀況,何時能返回實驗室等。
但是,紙終究包不住火。
也許是精神病專家突然良心發現,某天,醫生向小白坦白,其實小白並沒有精神類疾病,一切都是Daley安排的,甚至利用小白原生家庭缺失來編造病例,強行按頭小白有嚴重精神疾病!
目的,就是為了把他趕出實驗室!
小白怒火中燒,給Daley和實驗室的同事群發郵件,揭露了這位老闆是如何一步步把他塑造成精神病,然後再以健康狀況為由將小白驅逐出實驗室!
但就在群發完郵件的幾小時後,小白收到了HR的正式解僱通知。
但與Daley這樣的學閥對抗,無異於蚍蜉撼大樹。
小白不甘心被冤屈,開始在各大論壇上揭露Daley的罪行,但面對強大的學術體系,他的呼聲如孤掌難鳴。至今為止,小白基本不能在幹細胞圈子裡混了。目前為止,他已經申請了200多次職位,但很少會得到面試邀請,偶爾還會被辱罵不懂事,沒規矩。
諷刺的是,原本的虛假精神診斷反而導致了小白精神上的真實困擾。最終小白出現了莫名焦慮、抑鬱等症狀。但提及舉報學術不端一事,他堅稱不後悔,目前仍舊堅持揭露事情始末,但收效甚微……
這場鬧劇最後以小白的解僱、事業受阻而告終。或許小白在一開始就直接選擇離開Daley實驗室,走另一條舉報之路,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會被改寫。但如果沒有如果。
這不是一篇結束的故事,而是學術界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開端。學術不端無異於盜走人類進步的希望,當權力和利益侵襲,我們更需那些願為真理而站直腰桿的人們。
假如我們面臨同樣的情況,又會如何選擇?這不僅僅是對個人道德的拷問,更是對整個學術體系的信任考驗。前段時間Retraction Watch全球招募打假獵人對於全球學術不端現狀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最多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目前的科研環境中,如何更好保護舉報者的安全,鼓勵更多的學術淨化行動,是科研製度亟待完善的一環。只有這樣一個個小白的勇敢就不再是一場孤獨的戰役,而將成為正義的勝利之光。
來源:穀粉學術
宣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