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抬起頭來”吐蕃王對著面前這個被俘的唐朝將領說道,只因為這位唐朝大將軍即將被斬殺,吐蕃王也對這名唐朝將領感到好奇。
然而這名唐朝將領對眼前的人卻沒有任何的興趣,他深知這些人不過是想羞辱他,吐蕃王見這位唐朝將領沒有任何反應,於是便湊近了些,準備看清這名唐朝將領的樣子。
但眼前的這名唐朝將領已經被俘好幾天,也備受吐蕃士兵的折磨,披頭散髮,臉上也有許多灰塵,但是還是能看出些大致的樣貌。
吐蕃王在看清唐朝將領的真容,卻突然被嚇倒在地,隨後更是伏地痛哭起來,這令在場的將士都感到不解?吐蕃網為何會做出如此舉動?
一、參軍入伍 走上仕途
令眾人更加感到不解的是吐蕃王竟然親自為這名唐朝將領解綁,並且還好生招待他,為何吐蕃王有著如此態度上的轉變?而這位被俘的唐朝將領又是誰?他的身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名能夠死裡逃生的唐朝大將叫做王孝傑,那麼他又是如何落入吐蕃人手中的?王孝傑其實是唐朝一名非常能征善戰的武將。
大周長壽元年,西州都督唐休璟向武則天上書,希望能夠收復此前被吐蕃佔領的安西四鎮。為此需要一名能征善戰的將軍,擔此重任。
於是武則天便想到了此前和吐蕃人經常打交道的王孝傑,而且王孝傑對於吐蕃人的瞭解要比其他將領多。
所以便讓王孝傑擔任武威道總管,並且聯合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出兵討伐吐蕃。那麼王孝傑為何能夠擔此重任呢?
王孝傑出生於京師長安附近的新豐縣,不過是尋常百姓家的孩子,雖然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推行科舉制了,但是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還是非常難的。
尤其是和那些出生於官宦世家的子弟一同參加科舉考試,起跑線不同,官宦子弟家庭有著優渥的學習環境,可以請私塾老師,也能閱覽更多的書籍。
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多的則是靠自己的努力,和那些官宦子弟去競爭。雖然透過科舉考試這條路不容易,但是對於普通人家來說,要想躋身高層,還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參軍入伍。
畢竟在戰爭中透過打仗立下戰功一樣能夠獲得升遷,躋身高層,所以王孝傑便選擇了這條路,年紀輕輕參軍入伍了。
唐朝初期,雖然國內已經穩定了下來,但周圍還有不少的勢力威脅著唐朝的穩定,還時常在打仗。
這對於王孝傑來說,只要在作戰中立下軍功,透過累積的軍功便能一路升至高層,王孝傑便在軍隊中從最開始的一個新兵,一路摸爬滾打過來,靠著立下的軍功升遷到高層。
這對於年輕的時候就立下了赫赫戰功的王孝傑來說,他的作戰能力自然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但這個時候的王孝傑無疑也是到了一個升遷的瓶頸期,雖然王孝傑的官位是靠著軍功升遷上來的,但是相對於那些有著豐富作戰經驗,還有著深刻的軍事理論的將軍來說,還是缺乏了專業的軍事知識體系。
這讓他成為一個統帥全軍的將帥來說,不太可能,王孝傑再想往上升遷自然也是非常困難,除非能夠得到那些有威望的人的賞識和提拔。
往往有時候人就是有這樣的機會和運氣,在他接下來的二十年的時間裡,發生的一些事情,直接讓他走上了歷史的舞臺,並且成為了武周時期最富有盛名的將領。
二、征討吐蕃被俘
公元677年,吐蕃進犯唐朝邊境,威脅到唐朝的統治。唐高宗李治下令,由宰相李敬玄統帥帶兵征討吐蕃。
在命令下達後,調集重兵集結,其中王孝傑也在這支大軍中,王孝傑在這支大軍中的身份是唐軍副總管。
因此也成為李敬玄手下的一名副將,在接到調令後的王孝傑也沒有多加思考,便根據調令前去赴任。
直到王孝傑到任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對這支大軍的瞭解也變得越來越多,這個時候王孝傑發現,隊伍內部有著很大的問題。
唐朝的軍隊內部還是不乏有一些驍勇善戰的將軍,有將日本打到崩潰的劉仁軌,還有薛仁貴等人,都是軍事奇才。
但是這些人並沒有被調到這支大軍中,反而讓李敬玄這個當宰相的當起了元帥,而且李敬玄此前也一直做的是文官,從未接觸過軍隊。
李敬玄手下的將領也和王孝傑是一個水平,指揮萬人以下的軍隊,完全可行,但是要讓他們指揮數十萬人作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這些副手中還有一半是從未打過仗的文官,這要和吐蕃驍勇善戰的主力軍無異於是雞蛋碰石頭。
王孝傑雖然也沒有指揮過數十萬的兵馬,也沒有系統的軍事知識體系,但是他憑藉多年來積攢的經驗,如今軍隊的狀態他還是能看清的。
所以王孝傑非常疑惑,同時也很擔憂,唐軍為何會要以這種陣容迎接吐蕃主力軍,儘管他有很多疑惑,但畢竟不是主帥,上邊怎麼要求的下邊便只能照做。
當王孝傑率領一部分唐軍開始向高原地區行軍,同行的還有另一名將領劉審禮,行至青海湖西部的時候遭到吐蕃軍的偷襲,進行了一番血戰,但王孝傑很快就察覺到不對勁。
因為除了他們這支軍隊外,唐朝大軍幾乎沒有跟上來,所以這對於地勢不熟悉,以及沒有援兵的王孝傑一行人來說,面臨的就是失敗被俘的結果。
那麼這個時候的唐軍主力為什麼沒有來支援,這就是因為李敬玄不懂得作戰指揮的原因,像李敬玄這樣謹慎的人,必然不會輕易出兵。
不救王孝傑這些人損失的只是這一部分兵力,但是若去救,還不懂得如何去救,就會損失更多的兵力,所以最終王孝傑被俘。
三、吐蕃王伏地痛哭
王孝傑作為大唐的將軍,如何對其進行處置,就是吐蕃王所做決定了,而同樣被俘的劉審禮因為在作戰中受了傷,再加上有高原反應,所以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雖然王孝傑存活了下來,但也被吐蕃軍俘獲,他該何去何從,是生是死全由吐蕃王定奪,起初想要勸王孝傑歸順吐蕃。
但王孝傑卻不卑不亢的說道:“我是大唐的兒郎,不會向你們投降的。”見勸其歸順無果,決定將其殺掉祭旗。
在行刑時,吐蕃王前來觀禮,於是就有了開頭那一幕,吐蕃王在看到王孝傑的面容後坐地痛哭,這是為什麼?
原來是因為王孝傑和吐蕃王的父親長相酷似,據說王孝傑由於常年征戰,經歷了風吹日曬,他的五官十分粗獷,看起來和吐蕃人非常相似。
而吐蕃王的父親從小就對他十分寵愛,也讓他對父親的想念尤為濃烈,所以王孝傑的神情樣貌就和他父親的幾乎一模一樣。
所以難免痛哭,也正是因此王孝傑躲過了一劫,吐蕃王不僅親自給他鬆綁,還待他十分友好,希望王孝傑能夠來吐蕃,但王孝傑還是拒絕了,最終王孝傑還是回到了唐軍陣營。
但當王孝傑回到唐朝的時候,唐朝已經變天,由武則天當權,有許多像王孝傑一樣被俘的將領,最終都被嚴懲了,像王孝傑這種能夠保全性命的很少。
尤其是在武則天聽聞王孝傑在被吐蕃人俘獲後,誓死不降的態度令武則天對其多加讚賞。所以等到再次收復安西四鎮的時候 ,決定派王孝傑去。
原來此前武則天在平定了徐敬業的叛亂後,為了彰顯她的仁慈,便減少了安西四鎮的防守,這也就給了吐蕃人可乘之機,趁機佔領了安西四鎮。
如今將收復安西四鎮的任務交到了王孝傑手中,王孝傑也幸不辱命,公元692年十月份,率兵進入西域打敗了吐蕃,收復了安西四鎮。
但是在公元697年,契丹李金忠背叛唐朝,此人極其英勇,所以很快就攻入了河北,對唐朝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所以武則天立即讓王孝傑作為總兵率領18萬大軍平叛契丹,唐軍和契丹丹郡正在東硤石谷碰上,兩軍交戰在一起,由於峽谷較為狹窄,王孝傑想率軍衝出峽谷。
但是由於唐軍主力的人數眾多,無法一同行進,導致首尾斷連,王孝傑在前面帶領少部分人突圍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墜崖身亡。
結語
王孝傑作為一名將領確實非常的出色,但是在統領十幾萬大軍上確實缺少了一些帥才的能力,武則天追封其為夏官尚書,封為耿國公,一代名將就此隕落,令人感到惋惜。
但不得不說,正是因為吐蕃王的手下留情,成就了王孝傑這一代名將,受到武則天的重用,也改變了兩個國家的命運。
但是王孝傑一直都是一個對唐朝忠貞不二的人,所以這也是受到重用的原因,吐蕃和唐朝本來就是對立的,二人也不過是站在了不同的立場,所以哪怕王孝傑最終攻打吐蕃,辜負了吐蕃王當初對他的善待,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