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說起清代文官的級別,都是以大學士為最高品級,其下依次是六部尚書、侍郎、督撫、在京衙門京堂等官。作為一個封建官僚,如果能做到尚書以上,則一般會被認為是皇帝的心腹重臣。
既然是“皇帝心腹”,數量必然不多,換言之大學士、尚書乃至軍機大臣,也不見得人人都是皇帝的心腹,如果是漢臣那麼只有擔任過這三個官職的大員,方能夠得上這個資格,旗人的情況例外。
第一個是首席軍機大臣
軍機大臣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凡是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的官員一律都稱軍機大臣,一般情況下,軍機大臣從三四人到八九人不等。不管是在哪一個衙門,都有這樣一個定律:按資排輩。
也就是說,同樣是軍機大臣由於兼銜不同,入值軍機處的時間不同,就會有很大的差別。當然,軍機處中權力最大的還是首席軍機大臣,也叫領班軍機大臣。
按照規定,軍機大臣向皇帝奏報政務,必須是首席軍機大臣領銜,其他軍機大臣甚至連發言權都沒有。清代對於後進軍機大臣者有“挑簾子軍機”的說法,意思就是首席軍機大臣進入軍機處時,他們負責挑簾子,說白了就是伺候首席軍機大臣。
在重大政務的決斷上,首席軍機大臣也擁有最高權力,如果是權勢熏天者擔任此職,則無疑就是一言堂,例如和珅當政便是如此。
首席軍機大臣一般不會輕易授予漢臣,有清一代擔任過首席軍機大臣的僅有張廷玉、劉統勳、于敏中、曹振鏞等寥寥數人,剩下的清一色都是旗人。
而像張廷玉、劉統勳、于敏中、曹振鏞這些人漢臣,確實也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因此,漢臣只要是當上了首席軍機大臣,便是皇帝近臣無疑。
第二個是管理戶部三庫
這裡要搞清楚“戶部三庫”的基本概念,戶部三庫具體是指銀庫、綢緞庫和顏料庫,主要還是銀庫即國庫。
“管理戶部三庫”是一個正式的頭銜,但不是正式的官職,屬於“差使”的一種,和欽差大臣、學政、鄉試主考官等性質類似。
戶部的情況在六部中最為特殊,理論上來講戶部三庫應該是戶部尚書管理,但在很多時候,戶部三庫往往被單獨拿出來,被皇帝授予親王、貝勒以及王公大臣管理。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雍正時期的怡親王允祥就管理戶部三庫,他在向雍正上奏時,都是以“管理戶部三庫怡親王允祥……”具名,這也說明管理戶部三庫的差事比怡親王的頭銜還要高。
怡親王去世後,張廷玉也曾短暫管理過戶部三庫,乾隆繼位後被取消。乾隆時期的大學士傅恆、和珅都曾長期管理戶部三庫。至於漢臣,除了張廷玉似乎再也找不出第二位(這個不一定準確)。
戶部三庫尤其是銀庫,是大清經濟的命脈,皇帝特簡大臣管理三庫事務,將是將全國的經濟大權交給了該大臣,若非心腹豈能輕易授予呢?
第三個是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是清代疆臣之首,負有拱衛京畿確保北方海疆安寧的重任。自雍正二年正式設立直隸總督後,朝廷對直督的任命慎之又慎,一般都是從部院大臣中揀選,甚至還有大學士署理直隸總督的情況。
從雍正二年到宣統三年,擔任過直隸總督的人數是73人,100任次。從這些名單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都是旗人,至少佔了70%,漢臣中最著名的就是李衛、李紱、方觀承、曾國藩、李鴻章等。
在道光以前,別說是直隸總督,就是其他各省的總督也不會輕易授予漢臣,巡撫也幾乎清一色是旗人,因此有人說當時漢臣外任地方,能做到藩、臬已經是天花板了。
至於直隸總督更是千挑萬選,即便是漢臣出任,那也是久經考驗且絕對忠誠之人,否則皇帝但不會將此重任授予漢臣官僚。
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全國督撫大多由湘軍集團的首領人物擔任,直隸總督由手握重兵的漢臣官僚擔任也已成為常態。同治以後直隸總督的職權再次加重,兼任北洋大臣,李鴻章作為慈禧的心腹,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成為大清擔任直督最久的一位。
在御史看來,漢臣只要當上了首席軍機大臣、管理戶部三庫以及直隸總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腹重臣。當然,像晚清時期的總理衙門大臣也屬此類,只不過總理衙門大臣設立的時間不長。
此外,旗人當中如果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內務府總管大臣、九門提督等職,也可算是權力核心的第一梯隊。至於一般的大學士、尚書等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