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耽於享樂,根本無心戰事
盛極一時的隋朝僅僅經歷隋文帝、隋煬帝兩代就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隋煬帝楊廣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對高句麗連續3次發動的御駕親征、導致隋朝國力大損、民怨沸騰,確實是其中不容忽視的元素。即便後來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造反,也是散佈隋朝要再徵高句麗的假訊息,才激起了民憤,數天之內就徵募了精壯新兵上萬人,有足夠實力一舉拿下了都城長安。
儘管隋煬帝窮兵黷武,3次出兵高句麗都傾全國之力攻打,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以隋煬帝楊廣的不得人心和剛愎自用,其征伐行動的失敗還勉強能夠讓人接受。但後來天縱奇才的唐太宗李世民連東、西突厥都攻滅了,最後也沒能徹底攻滅高句麗,一直到其子唐高宗李治時代才將其徹底拿下,這就讓人感覺有些不可思議了。
▲高句麗的疆域
高句麗的疆域和人口都不容小覷
其實,高句麗並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小國。實際上,它從西漢末年建立開始,就不斷兼併周圍邊疆政權,並憑藉著東北及朝鮮半島北部豐富的資源和良好的地緣優勢,從一個小部落逐漸發展為一個地區性的強大政權;到了隋末唐初更是已經成了東亞地區的第二大地緣實體,已經對中原王朝構成了直接的威脅。
從領土和人口看,高句麗建國之初僅在渾江、鴨綠江中游佔據一小片土地,但隋朝末年已經有了“東西二千里,南北千餘里”的廣闊疆域,東部瀕臨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漢江流域;西北跨過遼水;北部到輝發河、第二松花江流域。尤其是高句麗利用中原戰亂侵佔遼東等4郡,不僅擴充套件了疆土,也使其迅速學習了先進的農業文明,國力蒸蒸日上,人口也從西漢末年的20萬發展至隋末的350萬人。
▲隋朝軍隊被阻於高句麗堅城之下
高句麗的軍事實力和防禦建設都堪稱一流
從軍事實力看,高句麗與拖垮了東漢的西北羌族頗為相似,屬於亦農亦牧的人群,以農耕為主,但又依山築城,打魚射獵,並帶有很強的遊牧民族特點,這就使其既能繼承遊牧民族能騎善射的本領,又能吸收農耕民族築城攻防的長處。當時,高句麗疆域內多山地,人們依山建城,不但修築了儲糧的石窖,還人工開鑿了許多與自然水源相連的蓄水池,使得這些山城成了能夠長期堅守的軍事堡壘和要塞。
此外,高句麗還習慣在遼東等大城周圍,再設定眾多小城以作拱衛,從而使得攻城的隋唐軍隊被逐步消耗力量。公元612年,隋煬帝第一次征伐高句麗時,就頓兵於遼東等堅城之下:“上營於遼東城,分道出師,各頓兵於其城下。高句麗率兵出拒,戰多不利,於是皆嬰城固守。”也正是由於在長期的攻城戰中磨光了銳氣,加上隋煬帝要求將領們的所有行動必須向其奏報方可施行,每每貽誤軍機,最終遭遇慘敗,損兵數十萬,數以萬計的兵器軍械被繳獲,大大提升了高句麗的軍備水平。
▲唐軍也要起兵征伐高句麗
高句麗還有繳獲隋煬帝的大批裝備和日本等國支援
此後,隋煬帝的兩次親征先後趕上了楊玄感造反和各地農民起義,全部無果而終,又給高句麗留下了大批物資和裝備,使其擴張的野心進一步膨脹,在隨後的日子裡再未停止擴張和侵擾,唐朝建立後,其在朝鮮南部的藩屬新羅就幾乎被高句麗滅國。同時,高句麗還迅速與日本、百濟等國建立了聯絡,三者聯合、相互支援以抵禦日漸興盛的唐朝,以至於後來,唐高宗出兵掃平高句麗時,乾脆連百濟也順手滅掉了。
▲日本和百濟軍隊曾企圖救援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