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外出巡視雨花臺大營,而後悄悄離開天京,帶著部隊從銅井渡過長江,來到自己的大本營安慶。從天京來到安慶途中,石達開一路釋出公告,訴說自己的無奈,號召廣大將士前來效力。石達開所釋出的告示,以“五言告示”最為著名:“依然守本分,照舊建功名。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勳,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讓大夥在自己與天王兩者間選邊站。
翼王石達開外出單幹,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將原因歸結為:“主與翼不合,翼王外出避禍”,說石達開與洪秀全關係惡化,於是外出單幹。那麼,為何兩者關係不好呢?要知道,石達開回京輔政,也是洪秀全“請回來”的。輔政半年都不到,洪秀全為何要將石達開排擠出京師呢?天京事變中,石達開連犯4錯誤,註定要被排擠出天京
拒絕奉召,沒有按時回來“勤王”,間接導致事變擴大化
1856年9月,韋昌輝奉召“勤王”,率3000兵馬星夜兼程,從江西前線趕回天京,誅殺東王楊秀清,為洪秀全解決最強政治對手。根據忠王李秀成《自述書》,石達開與韋昌輝有過協議,“誅殺王,及其兄弟仨,輔清、原清,其餘皆不得多殺。”此外,洪秀全同時向石達開、韋昌輝等諸侯釋出“密詔”,讓他們帶兵回京對付楊秀清。但是,石達開並沒“按時”回來,這是他犯下第一個錯誤。
首先,有抗旨不遵之嫌疑,洪秀全頗有不滿。洪秀全是天王,向石達開下達“密詔”,翼王居然在武昌逗留,雖說軍事鬥爭惡劣,但總該有所表示。就算自己不回來,也應該派遣得力干將回來,向洪秀全交代。
再則,間接導致天京事變擴大化,城內一片混亂。韋昌輝為何濫殺無辜,還不是因為沒有安全感,無法透過正常方式對付東王餘黨。石達開回來則不一樣,“勤王”軍團實力碾壓東王餘黨,傅學賢等東殿悍將不敢輕舉妄動。此外,還可以聯合向天王施加壓力,迫使其承認事變合法化。
組建“靖難之師”,揚言攻入天京,威脅洪秀全
沒有按時回到天京,石達開有抗旨不尊之嫌疑,還讓韋昌輝缺乏安全感,間接導致了天京事變擴大化,更將自己家屬捲入鬥爭漩渦,翼王府上下千餘人被韋昌輝殺死。接下來,石達開有點失去理智,再次犯下錯誤:“組建“靖難之師”,揚言攻入天京,威脅洪秀全”,是一大敗筆。
“不得韋昌輝狗頭,則班師回朝,攻滅天京”,石達開貌似無比霸氣,實則是很愚蠢。洪秀全是君主,石達開是臣子,“攻滅天京”是啥意思呢?難不成石達開要殺入天京,活捉洪秀全,自己當天王?不管石達開有沒有這想法,總之這話一出來,洪秀全就感受到了威脅。
楊秀清執政期間,雖說囂張跋扈,動不動就威脅杖責天王。但是,楊秀清都是藉助上帝名義,在“天父下凡”不清醒狀態下才這麼做。石達開,則是赤裸裸的武裝威脅,比楊秀清還過分;洪秀全容不下楊秀清,又豈能容得下石達開呢?
誅殺秦日綱、陳承瑢,朝中一家獨大,洪秀全深感不安
“攻滅天京”,真不是忠臣所為,洪秀全對石達開自然不滿。接下來,石達開又犯了第三個錯誤,就是回京輔政時,提出一個要求,讓洪秀全很難堪。1856年12月,石達開回京輔政,“合朝同舉,提理政務,眾心歡悅”。但是,石達開有一個條件:誅殺燕王秦日綱、陳承瑢,將了洪秀全一軍。
首先,秦日綱、陳承瑢是洪秀全鐵桿親信,絕對效忠天王。紫荊山期間,幾乎所有的開國元勳: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胡以晃等,都是馮雲山一對一拉著入夥。但是,燕王秦日綱是例外,他是洪秀全發展過來,是天王鐵桿親信大臣。陳承瑢,既是天王親信,更是秦日綱鐵哥們,“牧馬人事件”中為秦日綱出頭,被楊秀清杖責。
再則,秦日綱、陳承瑢地位顯赫,僅次於石達開。此時,秦日綱是燕王,陳承瑢是佐天侯,相繼排在石達開後面。洪秀全看來,石達開殺秦日綱、陳承瑢,是在剪除自己羽翼,消滅政治對手,想一家獨大,成為第二個楊秀清。
堅持恢復“軍師負責制”,洪秀全不能容忍
秦日綱、陳承瑢是鐵桿親信,無奈翼王石達開威望太大,執意要誅殺這兩位“仇人”兼政治對手,洪秀全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如他所願。如此,石達開與洪秀全之間,再次蒙上一層陰影,君臣之間沒有信任感,矛盾隨時爆發。接下來,石達開再次犯下第4個錯誤,終於讓洪秀全無法再忍受,翼王被迫外出單幹。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負責制”,軍師掌握實權,天王只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軍師有正、副之分,總共四人: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並沒軍師頭銜,地位在“首義五王”中地位低。洪秀全發動天京事變,目的之一是廢除“軍師負責制”,成為專制君主。
翼王石達開輔政時,希望能恢復“軍師負責制”,按照之前的模式執行。顯然,這就違背了天王洪秀全的初衷,洪秀全不會恢復“軍師負責制”,不想繼續當“傀儡”,他要成為專制君主。如此,君臣之間在政治上矛盾尖銳化,石達開不可避免要外出單幹。
綜上所述,翼王石達開連續犯了4個錯誤,與天王洪秀全之間關係惡化,最終只能外出單幹創業。1863年6月,翼王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受凌遲處死,時年32歲。當然,天京事變時,石達開才25歲,未免過於年輕,政治上還不成熟。若是石達開能按時回京,結果將大不一樣。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