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打響後,第一階段的核心任務就是攻打錦州,而為了順利拿下錦州,同時也為了防止敵軍增援、切斷錦州之敵與外圍的聯絡,東總(即東野司令部)決定對錦州機場進行封鎖。
執行此任務的,是東野的八縱,但也正是因為這個任務,導致八縱被東總一頓猛批,甚至在事後,八縱司令員也因此換人。
究竟怎麼回事呢?得從八縱接到命令時說起。
一、兩個機場打哪個?
當時的錦州,存在有兩個機場,一個在錦州城西,名為小嶺機場,而另一個則在錦州城東,名叫金屯機場。
不過,這兩個機場中,城西的小嶺機場在用,城東的金屯機場則已經廢棄。
而問題就出在這裡,八縱在接到指令後,卻在執行時遲疑了,遲疑的點,在於東總的電報裡並未明確告知究竟打哪個機場,是城西的還是城東的?電報裡沒說。
所以,八縱一直拿不定主意,商量來商量去最終也沒個確定方案,不得已之下,八縱就向東總回電詢問具體該打哪個機場。
而回電的結果,是被東總一頓猛批。
不僅如此,在八縱捱了批評之後,封鎖機場的任務也被東總交給了九縱,正是因為這件事,八縱在戰後人事大調整。
除了縱隊司令員被換,就連該縱23師的師長,乃至23師68團的團長也全部被換掉。
對於這個處理結果,有說法就認為太過嚴苛了,覺得八縱“罪不至此”,此外還有說法認為,東總下達的這道命令存在有不合理的地方。
那麼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先說八縱不知道該打哪個機場的問題,實際上,在錦州戰役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外圍戰役打響後,東總曾先後三次給八縱發去電報。
第一次,是在1948年的9月25日下午17時,這封電報內容比較簡單,就是要求八縱安排一個師,以炮火監視錦州機場。
第二次,則是在次日,也就是9月26日早上8時,東總再次來電報,強調八縱務必封鎖錦州機場,保證敵機無法降落。
並且,在第二封電報裡,東總還說明了為什麼要控制機場,以及控制機場的意義。
緊接著,還是在26日,距離第二封電報過去兩個小時後,即上午的10時,東總就發來了第三封電報。
這封電報更簡單,就是要求八縱迅速進抵錦州機場,並完成炮火監視和封鎖。
三封電報,前後相隔也就是15個小時,足以說明了封鎖錦州機場是一個十分緊急且很重要的任務。
當然,這三封電報裡,東總確實沒有明確說到底是監視和封鎖哪個機場,而是隻說了錦州機場。
正是因為這一點,就有說法認為,是東總下達的命令不清晰,導致下面的部隊不能明確領會任務目標。
但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屬實有些牽強。
東總沒有在電報裡說明哪個機場不假,但問題是,為什麼要封鎖機場?不就是為了防止敵機降落,讓敵人獲得增援嗎?
這一點,東總在第二封電報裡已經說得非常清楚,甚至還講了這麼幹有什麼意義。
遵照這個前提,我們再來看錦州的兩個機場,那個位於城東的金屯機場已經是廢棄狀態,這樣的機場,敵機會降落在這裡嗎?顯然不會。
既然不會,東總又明確說明封鎖機場是為了防止敵機降落,那很明顯,肯定是封鎖城西的小嶺機場了。
但問題就在於,八縱不知道是沒想到這一點還是給忽略了,遲遲沒有執行命令,反而在商量無果後,又發電報詢問東總。
從這個過程來看,對於封鎖機場這個命令本身,東總是不存在太大問題的,前後三份電報已經把任務的重要性和目的說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此外,當時國軍為援救錦州,玩了命的試圖透過各種方式進行增援,而東總為孤立錦州之敵,制定了詳細的阻敵增援的計劃,其中,封鎖錦州機場就是關鍵步驟之一。
因此,從整個戰局來看,東總的這個命令並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真正存在問題的是八縱,八縱在領會上級意圖以及結合戰場情況等方面,顯然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別的不說,在東總連續三封電報下,依舊沒有弄清楚該打哪個機場,這就好比臨近期末考試,老師已經明確告訴你要認真複習第一二三單元,潛在的意思就是告訴你試題會在這幾個單元裡出。
結果,你不僅一頭霧水,還問老師該看哪本書。
所以,就該打哪個機場這個問題,東總的命令是合情合理也合乎當時戰場需要的,更大的責任是在八縱這邊的。
二、更深處的原因
表面上看,八縱因為不知道該打哪個機場,因此回電詢問,似乎也並沒有太大錯。
畢竟換個角度來講,不是任何人都是能做到一點就通,有人腦袋靈活,自然就有人反應沒那麼快。
所以,只是回電問一下,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問清楚了,才能更好的執行任務嘛。
基於這種想法,就有不少人覺得,即便是八縱領會上級意圖有問題,但就因為回電問了問就挨批,東總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事實上,東總一點都沒有小題大做。
批評八縱的,是東野出了名的“雷公”劉亞樓,劉亞樓是個暴脾氣不假,但他並非是那種不講道理的人,而他之所以批評八縱,也不僅僅是因為八縱回電詢問的這個舉動。
真正的原因,是八縱存在延遲迴復。
東總前後給八縱發了三份電報,第一份是9月25日下午17時發的,按照常理來說,如果不太清楚到底該打哪個機場,理應在收到第一份電報後趕緊回電問才對。
但八縱一直到次日,也就是26日才回電詢問。
既然有不明白的地方,早點問不就行了嗎?拖到第二天再問,要知道戰場瞬息萬變,敵人是不可能靜止不動的。
不僅如此,在回電的同時,八縱又提交了自己的作戰計劃,而在計劃中,八縱提到,部隊的行動時間定在27日1時。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整個26日一天,都被白白浪費掉了。
大戰在即,一天的時間是能改變很多東西的,淮海戰役期間,國軍黃百韜部就是因為在新安鎮停留了,這才導致其錯失了最佳逃亡時機。
同樣,也正是因為八縱浪費的這一整天,國軍足足又空運來了兩個團的兵力,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為後續拿下錦州增加了一定的困難。
不僅如此,在八縱提交的作戰計劃裡,又提出要配給三個重炮營,以協助完成封鎖機場的任務。
而當時的情況是,義縣還未拿下,因此東野的絕大部分重炮資源都在義縣,所以無法滿足八縱的要求,最多隻能抽調一個重炮營出來。
那麼,只有一個重炮營的話,能不能完成封鎖機場任務呢?實際上是能的。
在批評完八縱後,東總將封鎖機場的任務交給了距離不遠的九縱,原本九縱另有任務,在9月25日的電令中,東總要求九縱去包圍英守堡、臥佛寺一帶的敵人。
但到了26日,九縱在抵達目標位置後,發現這裡的敵人已經撤走,隨即把情況進行了上報,因此,九縱原本的任務就被取消。
恰逢當時八縱遲遲不動,所以東總迅速下令,改由九縱封鎖和控制機場。
接到任務後,九縱未做停留隨即調頭往機場出發,並在當天下午,就順利攻下了錦西的制高點帽山。
而為了完成封鎖機場的任務,九縱在26日當天晚上,硬是用人力把東總抽調過來支援的重炮營拉上了帽山。
一切安排妥當後,九縱向機場發起攻擊,成功擊毀敵機五架,實現了機場的封鎖,自此,國軍再也無法利用機場增援了。
所以說,一個重炮營也是能完成任務的,九縱已經用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三、八縱的其他問題
未能有效執行封鎖機場任務、並存在延遲迴復,以及作戰計劃不當,都是八縱挨批的原因,這其中,最為嚴重的並不是沒能封鎖機場,而是延遲迴復。
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時間就是生命,所以單從這一點去看,八縱挨批並不冤。
除了機場這檔子事兒之外,八縱在之後,也就是在攻打小紫金山時,又犯下了一個比較嚴重的錯誤。
當時八縱為了證明自己,打小紫金山時極為勇猛,很快順利拿下了該陣地。
但拿下之後,負責攻堅的八縱68團團長覺得這裡不會再有敵人了,因此就帶著團主力下山吃飯,只留了一個連守在陣地上。
結果,敵人正是在這個時候發起了一次反攻,雖然留守連隊拼死防守的,但奈何兵力懸殊太大,最終小紫金山陣地易手。
情況發生後,八縱做出了一個錯誤決定。
具體決定是先不上報,趕緊組織兵力把陣地奪回來然後再報,畢竟剛剛拿的陣地一轉眼就丟了,說出去是在丟人。
但問題是,敵人可不會替八縱隱瞞,在攻下小紫金山陣地後,敵人大肆宣傳,最終東總不出意外的得知了這一訊息。
所以,儘管最終八縱又把小紫金山陣地奪回來了,但因為“隱瞞不報”,再次遭到東總批評。
除了這件事外,在總攻錦州時,八縱因為遲遲等不到炮兵部隊,所以只能先行發起攻擊,結果其他兄弟部隊都進城了,八縱這邊還在苦戰。
當然,這也不完全怪八縱,畢竟是配屬給八縱的炮兵部隊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到位,導致八縱缺乏重火力所致,但不管怎麼說,八縱是最後一個進城的。
正因如此,在攻下錦州時,東總向軍委的電報裡就說,“除八縱外,全線突破”。
先是封鎖機場不力和延遲恢復,隨後丟了小紫金山又隱瞞不報,以及最後一個突破,這就讓八縱在東總首長那裡被掛上了號,最終在戰後,八縱迎來了一次人事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