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隱藏著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和傳說。而在滕州與鄒城交界的東蓮青山深處,有一座神秘的遺址——玉女城。它的名字,彷彿帶著古老的韻味,輕輕叩開了歷史的塵封之門。這裡不僅風光旖旎,更是一個承載了千年文化與傳奇的地方。關於玉女城的傳說,如同一縷清風,穿越千年的時空,至今仍在人們心中迴盪。
玉女城的故事始於小邾國的一位公主——文靜公主。她的美貌與智慧、她的選擇與堅守,以及她在亂世中所傳遞的寧靜與大愛,使這個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千年前的抉擇,造就一段傳奇
據《萬曆滕縣誌》《鄒縣誌稿——風俗》記載,玉女城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61年至公元前256年。當時的小邾國國君紀王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兒——文靜公主。她不僅外貌傾國傾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刀槍劍戟也不在話下。然而,命運似乎並未滿足於賦予她這些美好的特質,還讓她擁有了一顆超然世俗的心。
文靜公主生於亂世,目睹了刀光劍影間的血雨腥風,也看穿了朝堂上權力爭鬥的爾虞我詐。面對父親安排的婚姻,她毅然選擇了與世隔絕的修道之路。這樣的選擇,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何其大膽!然而,這份大膽背後,是她對生命意義的深沉思索,以及對人間和平的無限嚮往。
紀王雖心生不捨,但最終還是支援了女兒的決定。他在距離王城幾十裡外的東蓮青山腹地,為文靜公主修建了一座佔地200畝的城池——玉女城。這裡遠離塵世喧囂,四周群山環繞,泉水潺潺,鳥鳴婉轉,是一片修身養性的絕佳之地。
一座城池,承載修道與仁心
玉女城並不是一座普通的城池。它不僅是文靜公主修道的場所,更是她傳遞仁愛之心的“聖地”。公主在城中潛心修煉,採山中靈芝仙草,汲蓮花泉水製藥,為周圍百姓治病救人。她每天清晨誦經煉丹,夜晚吹簫彈琴。清風拂過山巔,簫聲悠揚入耳,彷彿天地間的一切喧囂都化作了寧靜。
百姓們為了感念公主的恩德,紛紛將她稱為“活神仙”。玉女城也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道教聖地。可以說,這座城池,不僅是一位公主內心與天地對話的見證,更是她為人間留下的一份大愛與慈悲。
從繁盛到毀滅,歷史的無情沖刷
然而,玉女城並未能永遠保留它的寧靜與祥和。公元690年,登基稱帝,改唐為周。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她對李氏後裔展開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清洗。而文靜公主的父親紀王李慎,因拒絕參與謀反,也未向朝廷告發,最終被以“知情不報”的罪名流放巴州,並在途中慘死。
當武則天得知紀王的女兒文靜公主隱居在蓮青山修道後,便派兵圍剿玉女城。文靜公主為避禍而逃,玉女城從此被夷為平地。雖然一座城池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了,但關於文靜公主的故事卻如清風明月,永遠鐫刻在滕州人民的記憶中。
有傳說,風雨之後的夜晚,蓮青山時常傳來悠揚的簫聲與琴聲。人們相信,那是公主成仙后,依舊眷戀這片土地,於月下彈奏天籟,為世人送去一份寧靜與慰藉。
自然與傳說的結合:玉女城的風景畫卷
玉女城的地理環境堪稱得天獨厚。它北靠摩天嶺,南接紅草溝,西有大寺峰,東臨通天大峽谷,周圍群山環繞,溪流縱橫。這裡不僅風景秀麗,而且四季分明,各有特色:春天百花盛開,鳥語花香;夏天草木蔥蘢,泉水清涼;秋天紅葉似火,層林盡染;冬天白雪皚皚,銀裝素裹。
蓮花泉,是玉女城的靈魂所在。它四季不息,清澈甘甜,被視為“仙泉”。傳說文靜公主常用蓮花泉水製藥,為百姓解憂治病。這一汩汩泉水,既是自然的饋贈,也是傳說中的仙氣所在。
千年後的守望:玉女城的文化價值
玉女城不僅是自然與歷史的結合,更是道教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它承載了文靜公主修道的精神,也傳遞了古代女性勇敢追求獨立與信仰的力量。在玉女城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公主的抉擇,更是對美好與和平的一種祈願。
2013年,《玉女城的傳說》被列入滕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這不僅是對歷史傳說的保護,更是對滕州地方文化的傳承。它讓這段故事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光彩,也讓更多人認識到它的文化價值。
玉女城的未來: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昇華
如今,玉女城的遺址雖已破敗,但仍可見蓮花泉與部分古城牆的遺蹟。近年來,地方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保護這一文化遺址,包括修復部分城牆、修建遊客步道等。同時,也在探索其旅遊開發的潛力,希望透過文化與自然的結合,讓更多人瞭解這一傳奇的故事。
玉女城的傳說告訴我們,歷史並不僅僅是滄海桑田的記憶,它更是文化與精神的傳遞。每一個傳說,都是一座橋樑,連線著過去與未來。文靜公主的故事,承載了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對道義的堅持,更為我們今天的生活提供了精神的啟迪。
願玉女城的故事,可以像那汩汩的泉水,滋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願這座千年古城,可以在保護與開發中煥發新的生命力,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與溫度。
素材來源丨《滕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滕州市政協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柳琴戲研究保護中心)
法律支援丨劉彤 1586320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