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岳飛作為宋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身上有著值得我們學習的許多東西,幾年來一些作品也將岳飛再次弘揚。
而關於岳飛的死,也一直是歷代人著重提到的事情,宋朝奸臣秦檜陷害岳飛,最後陷他於死地,其心可誅。
那麼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岳飛死亡的背後只有秦檜的陷害嗎?可以說當時整個宋朝都是一團亂麻,不識大體,代表人物就是趙構,也就是宋高宗。
他任用岳飛不假,但他不喜歡岳飛也是真。岳飛曾經四次觸怒皇威,而這最後一次也將自己的命斷送。
(岳飛)
秦檜能對岳飛動手,背後也是趙構的預設,那麼岳飛究竟做了些什麼?而在他死之前,據說還曾遭受到秦檜下令的“披麻拷”酷刑,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一、初出茅廬,惹怒天威
岳飛出生於河北,相傳他出生那一日,家門外有大型禽鳥飛過,於是得名岳飛,字鵬舉。從名字看來,我們便可發現父母對於岳飛的期望。少年時期岳飛就習得兵法,為人浩氣剛正,而且武功騎射十分優秀,他還是天生神力。
岳飛長大後被徵兵,成為了軍隊中的一員,當時有賊寇在相州作亂,於是岳飛主動請命滅匪,只用了百餘騎兵,就將兩個賊寇部隊制服。
父親去世他回家丁憂,等到孝期過了,他又再次決定參軍。當時金宋戰亂不斷,岳飛奮勇殺敵,積極投身戰鬥。
(岳飛)
當時他被分到康王趙構手下,立下不小的戰功,後來又馳援開封,成為了宗澤的手下,每戰告捷,評軍功成為了修武郎。等到靖康之變的時候,岳飛已經憑藉軍功成為了武翼郎,官職雖然不高,但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他而言,也算可以了。
而很快岳飛也犯了他軍旅生涯中,第一個較大的錯誤,而這個錯誤從後面的經歷來看,是致命的。
靖康之恥之後,趙構登基,從康王成為了皇帝,對於戰事上的態度,趙構剛開始並不明確,到底要戰還是要和,他對兩邊的大臣都加以任用。
(岳飛)
當時的投降派黃潛善提出,為了避免戰事可以南遷,於是趙構就準備南行。而岳飛所在的軍營,正在南行的路途中,對岳飛而言他的想法當然是主戰。但他錯就錯在,他的身份只是一個小軍官,按理說有任何事情都要一級一級上報。
可當時岳飛竟然越級上報,直接給趙構寫了一封信,大意便是,如今陛下您已經登基,江山有了主人,也到了反擊金國的時候了。現在金國認為我們羸弱,就應該稱他們放鬆的打回去,黃潛善勸您到南邊來,說明他不是個能頂事的。
(趙構)
我希望您能夠趁著敵軍並不穩固的時候,親自率領軍隊向北,重振軍營士氣!這話的確沒毛病,但是岳飛作為一個小官,竟然對著趙構說出讓他去御駕親征的話,這本身就很逾越。而且,他作為越級上報,用詞也十分直接。
彷彿在說你趙構不御駕親征,會害了宋朝的。這些話如果你是皇帝,聽了能舒服嗎?更何況,當時的趙構剛剛登上皇位不久,此前他還曾成為金國的人質。宋朝皇帝多文弱,岳飛提的御駕親征,本身就比較荒唐。
(趙構)
所以岳飛說的這個話,是相當的大不敬了,最後趙構一語認為他越職,最後被開除軍隊,沒了軍籍。可以說岳飛見趙構的第一面,就給他留下了極其不好的印象,趙構甚至介意到要將他逐出軍隊,這也是他第一次惹怒天威。
二、君臣生嫌隙,岳飛辭官
而第二次,其實要追溯到岳飛已經是抗金名將了,當初被趙構卸了軍籍,他的心中還是放不下抗金,於是他選擇北上,又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而岳飛作戰得當,在石門山附近擊退金人首領,導致金人撤退。
(岳飛)
後來又在滑州附近的作戰中表現優異,屢立戰功,且得到上司的賞識,宗澤認為岳飛此人可堪大用,用兵奇速。在宗澤離世之後,岳飛繼續抗金很快收復建康,在江淮的戰爭中,也取得多次勝利,並且還收穫了一大批岳家軍,一月內三戰三捷。
1137年,此時的岳飛不再是當初那個小將領,而是名副其實的大將軍,趙構也很重用他。知曉要和金人抵抗,岳飛必不可少,但值得一提的是,趙構本人其實是個主和派。
當時岳飛面聖,二人相談,趙構決定把劉光世去世後的所屬部隊,擴充給岳飛。
(趙構和岳飛)
岳飛一聽自然是大喜過望,他的這份欣喜不是說自己有了更多的兵權,而是岳家軍擴充之後,他們可以更好的攻打金國。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岳飛的一片赤膽忠心,於是就在岳飛為這件事情高興的時候。
時任樞密使的秦檜和張浚,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他們覺得岳飛拿了這五萬兵馬,自身的軍權又擴大了。張浚上書給趙構,趙構一聽認為這些兵馬給的有些果斷了,於是又跟岳飛說這批人馬有些曲折,就不給他了。
(趙構與秦檜)
岳飛不愉,面對皇上又不能說什麼,心中鬱郁,結果那張浚還跑去問岳飛,這些人要怎麼安排呢?岳飛耿直的話直接讓張浚離開了,事後岳飛對這件事情越想越氣,直接上了一道罷職的奏摺,沒等批覆就直接離開了,說自己去給母親守孝。
那岳飛的這個行為,在趙構的眼中看來,那就是蔑視皇權啊。首先你的奏摺我沒批覆,你說走就走,是不把我這個皇帝看在眼裡嗎?
儘管我們知道岳飛本意不是如此,但在趙構這個皇帝的眼中,難免會猜測。於是趙構開始也沒說什麼,反而是派人去請岳飛還軍,還讓張宗元去鄂州做宣撫判官。後來又派出了李若虛去廬山勸說岳飛,整整六日岳飛才答應回來。
(岳飛)
但在這勸說的背後,趙構之前派的人,岳飛通通置之不理,趙構連下幾道奏摺。最後李若虛告訴岳飛,你如今的行為就是挑釁皇權,罪同謀反。這番提醒之下,岳飛才明白自己逾矩,之後回到了軍中。
可是他的這一番行為,趙構不可能不在意,你讓一個皇上給你說了好話,還三番四請的。所以在這裡,趙構對於岳飛的心思就比較複雜了,甚至以及有了處罰岳飛的想法,但是戰事告急,岳飛還有用。
三、岳飛勸立儲,岳家軍太過強大
連續兩次岳飛都忤逆趙構,在這之後君臣二人的關係也大不如前,但岳飛此人耿直,更是有什麼說什麼。很快他的第三次觸犯天威也即將到來,淮西事變之後金國要將趙諶送回,而當時趙構失去了生育能力,於是岳飛上書讓給趙構將他的養子立為皇儲。
其實站在岳飛的角度來看,就是為了保證皇室血脈,可是從趙構的角度來看。
(岳飛)
讓一個壯年皇帝立皇儲是大忌,認為岳飛是不是覺得他命不久矣,所以才要立儲。於是趙構大怒,甚至斥責岳飛,兩人的關係此後更加嚴峻。
但是隨著岳飛的實力越來越強大,趙構對於岳飛的忌憚就更多,可是他又必須仰仗岳飛抗金。岳飛是有名的主戰派,可是秦檜等奸臣都是主和,於是趙構在他們的忽悠下也是主和,甚至認為岳飛壯大岳家軍,是有謀反的嫌疑。
(岳飛和岳家軍)
1139年岳飛想請命,假借探望先帝陵墓時,去檢視金國的情況,遭到了趙構的拒絕。
岳飛自己也看出來,趙構在逐漸冷處理自己,於是他又提出辭職,又順便嘲諷了一波議和。但趙構對此,沒有理睬,可是對於岳飛不滿的情緒也越來越重。
所以第四次的觸怒君威,就是因為岳飛和岳家軍的實力過於強大,金人害怕的是岳飛卻不是宋朝。
(岳飛)
這樣的“越俎代庖”讓趙構起了殺了岳飛的心思。當他發了十二道金牌要求岳飛撤回,岳飛卻充耳不聞時,殺掉岳飛的情緒達到了頂峰。
四、岳飛便被秦檜陷害,遭受酷刑
岳飛被迫從前線回到了都城,也被迫看到了南宋對金國俯首稱臣的樣子。隨後秦檜買通了岳飛的幾個副將,威逼利誘他們捏造岳飛謀反的事實,幾人都被逼承認,隨後岳飛被抓入了大理寺當中。
面對秦檜的誣賴審訊,岳飛回答他的,只有自己背上的四個字“精忠報國”。
(岳母刺字)
面對審訊官的質疑,秦檜直接說這是皇上的意思,又將主審官換成了秦黨的人,將那些副將的罪狀敗在了岳飛面前,可是岳飛依然清白證明自己沒有謀反,不論對方怎麼誣陷,獄卒如何毆打他,岳飛都沒有低頭,以絕食明志。
而後秦檜等人編織了一籮筐的罪名,扣在了岳飛的頭上,認定他謀反。朝中大臣幫岳飛說話的,都被秦檜處置了,甚至被流放。可見秦檜當時已經把持朝野,而趙構面對秦檜呈上的罪狀,只是批覆“岳飛特賜死”。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想整死岳飛的是秦檜,但是給秦檜做靠山的,一定是趙構。而岳飛在臨死之前依然不認罪,據說秦檜還曾給他施以酷刑。“披麻拷”是將人用膠水被麻布包裹起來,等到膠水乾了再把麻布撕下來,被處刑的人往往血肉模糊。
(岳飛受刑)
據說秦檜就對岳飛實施“披麻拷”的刑罰,實在是人心不古,奸惡狡詐!但關於這一點,並沒有歷史上的明確記載。但我們能知道的是,岳飛在死前的確被嚴刑拷打過,而一代名將最終卻落個這樣的下場。
其實我們回過頭來,正是因為岳飛不與他人同流合汙,才會有如此高的成就。他雖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是在我們心中的。
(岳飛入獄)
參考資料
霧滿攔江. 帝國的敵人:宋高宗與岳飛的雙人舞[M].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8.
言九林. 宋高宗殺害岳飛的真實原因[J]. 各界,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