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場地處自貢市富順縣西部,鄧泥公路(沿灘鄧關至宜賓泥溪)穿場而過。清同治年間,當地大族甘、李、陳三姓為首商議建場,為其“場址要位置居中,三姓和睦相處”,故此場名叫“中和場”。
一次久違的自宜邊界行,從宜賓孔灘沿鄧泥路至富順板橋途經中和場。
中和場其歷史悠久,清置玉正鄉下西路鄉中和場保;民國元年至22年,設中和團;民國23年(1934)並團設鄉,胡坳、中和、沙壩合併為富全鄉;1950年置中和鄉;1955年觀樂、板橋、德和、興隆鄉劃出部分併入;1958年撤銷中和鄉分屬富和、板橋公社;1961年又從富和、板橋兩公社劃出原中和屬地建立中和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1995年9月,板橋、白房、中和3鄉合併為板橋鎮。
偶然在鄧泥路邊建築上發現一塊中和場街指路牌,遂決定按其指示前行探訪一番。
按指示下坡之後,右側為一塊麵積不小的方形廣場,這應該是中和場最大的活動中心。
向左映入眼簾是一座破敗老宅,這邊就是中和場歷史上的老街。
進入中和場老街,一棟紅磚建築佔據了整個丁字路口的大部分絕對堪稱老街的地標,只是可惜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現在一圈藍色圍擋格外打眼。
丁字路口往鄧泥路方向一段老街很短,右側尚存兩三間小青瓦的老店鋪。
從老店鋪殘存的招牌看,這裡原來好像是老街上的茶館。
丁字路口另一端是中和場街的主通道,地標對面基本都是後來新建的樓房。
中和場老街其實也不長,從丁字路口一眼就能看到場口高大的黃葛樹。
地標紅磚建築後是一排老屋,不過早已人去屋空沒有煙火氣。
從這樣飽經滄桑的老店鋪,依稀可以看出過去中和場老街的模樣。
這排青磚房屋同樣年代感滿滿,中和場老街也在此由寬變窄。
場口梯步旁長著一棵高大的黃葛樹,雖然石板梯步已改為水泥步道,但是百年古樹襯托下依然是韻味十足。
這棵百年古樹簡直長絕了,其樹幹盤根錯節形似“龍頭”傲立場口,這在自貢地區的鄉鎮老街中較為少見。
登頂梯步即是鄧泥路,最後站在中和場口回望一下老街。
時過境遷,中和場早已褪去了曾經的熱鬧和喧囂,行走其間老街上已難尋歷史的遺蹟,只有那一份屬於中和場人的鄉愁將被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