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請關注+置頂我。謝哈。
好吃的人,哪兒都想去
來了,坐會,喝杯茶。
豆乾,或稱豆腐乾,是潮汕傳統的小吃,是營養豐富的豆製品之一。相傳,豆腐的製作工藝始於漢代淮南王劉安,據書中記載:“漢朝淮南王劉安始磨豆為乳脂,名曰豆腐。”將大豆磨漿之後,若用滷水點化,最先出現的是豆腐花,將豆腐花濾去部分水分,就變成豆腐,將豆腐再濾去部分水分,就成了豆乾。
豆乾是揭西人日常生話中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我們前去棉湖周邊的埔下村,一睹豆乾的製作過程,去看看這塊四四方方的豆乾究竟是如何製作的。
家住埔下的韋叔從15歲就開始學做豆乾,已經做了30多年。每天早上四五點韋叔就要起身浸大豆,大概要浸1--2個小時左右;緊接著就是磨漿,韋叔說,以前磨漿是沒有磨漿機,只能靠人工推磨,非常辛苦,現在有了機器,這個工序就比較輕鬆,然後是煮漿,將過濾後的豆漿放入灶上的大鍋中煮熟,待其冷卻到一定溫度後,將調好的滷水倒入煮熟的豆漿中,讓其冷卻成為豆腐。
我們到達韋叔家中時,韋叔已經在進行豆乾的最後工序——讓豆乾成型,用一條條幹淨的小布將冷卻後的豆腐包起來,放入四方的木格工具中,再用一塊平木板壓在上面壓平,把每一板的豆乾木格疊起來,最後壓上木板,用一根竹子掛著一桶水壓在木板上壓住去掉水分,等待水分去得差不多後,就可以把成型的豆乾從白布中拿出,撒上鹽再放入大鍋中煮熟,撈起來晾涼後,就可以送到市場上售賣。
一塊小小的豆乾,從開始浸豆到最後成型煮熟,中間經歷了多道繁雜的製作工序,才能走進尋常人家的飯桌中,成為一道美味佳餚。
非著名食客聚集地,帶你吃遍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