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課本遊滁州
開啟滁州文化之旅
在學生時代
語文課本里的詩和遠方
總是令我們心馳神往
無論是自然風光
還是人文情懷
都透過文字烙印在我們心裡
現在就跟隨課本
探尋課文裡滁州的“文化地標”
感受這片土地上的人文底蘊
《醉翁亭記》——醉翁亭
“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醉翁亭記》
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印象深刻,未曾踏足滁州之地,又怎能領略“蔚然深秀”之美?只有身臨其境,方能感受那山巒疊翠、林木蔥蘢的自然景緻。山間的清風、林間的鳥鳴、溪邊的花香……短短的一句“山水之樂”又豈可說的盡。
翼然臨於泉上的醉翁亭,每一處都透著古樸典雅的氣息。雖經過了幾輪修繕,但那份韻味卻只增不減。清澈的讓泉與亭臺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今日的我們漫步於此,與太守觀同一座山,賞同一片林。雖時空不同,年代不同,但人文氣息和山水情懷卻是相通的,歐陽修的所見所想,憑藉文字的力量穿越千年,被後世的我們代代傳頌,也讓我們對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眷戀與羈絆。
《豐樂亭記》——豐樂亭
“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
——歐陽修《豐樂亭記》
豐樂亭的歷史要追溯到北宋慶曆五年,與有“天下第一亭”之稱的醉翁亭並稱“姊妹亭”。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後,在豐山附近發現了紫薇泉“始飲滁水而甘”,便在泉邊搭建了豐樂亭,寓意“歲物豐成,與民同樂”。
歐陽修做滁州太守的這些年,自知安定來之不易,於是寄情于山水,不僅給後人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更傳達出與民眾休慼與共的人文理念。
遊豐樂亭的樂趣,在於觀賞“無不可愛”的四時之景,在於體會歐陽修“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的良苦用心。
《滁州西澗》——西澗湖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
天下的奇景畢竟有限,只要有心,平凡的意象也能衍生出不平凡的作品,韋應物的一首七言詩,就讓普普通通的一條小澗,從此有了靈魂和深意,被人記了千年。
無人留意的澗邊野草,也能爆發出蓬勃的生命力,讓晚年的韋應物也為之震驚。澗水奔湧急湍,卻因為一條無人看管的小船而讓他感到寧靜。
隨著時代的變遷,當年的西澗早已淹沒在新修建的城西水庫中,我們無法身臨其境的感受當年西澗的靜謐與生機,但韋應物的詩歌卻作為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永遠的留在課本里代代相傳。
《儒林外史》——吳敬梓故居
“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一部《儒林外史》,寫盡了讀書人的艱難和辛酸,也讓吳敬梓在中國文學史上千古留名,就連他的家鄉滁州全椒,也被冠上了千年儒鄉的美名。
他的故居位於滁州市全椒縣襄河鎮河灣街,建於1668年前後十年間,又稱“遺園”,意為“遺世而獨立”,然而,在太平天國時期,這座故居不幸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幸運的是,現在的遺園已經在原址上覆建完成,重現了當年的風貌。
這座復建的故居不僅是對吳敬梓的緬懷,更是對滁州全椒千年儒鄉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讓後人有機會近距離感受吳敬梓的生活環境與創作氛圍。
主辦:滁州市文化和旅遊局
編輯:張榮蓉,初審:賁方舟
複審:嚴 慧,終審:張 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