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號稱風花雪月之地,被遊客評價為現實版的烏托邦,大理被(去有風地方)電視劇帶火之後,如今大理在雲南所有旅遊城市流量排名第一,超過昆明、麗江,西雙版納。
大理不但除了有風花雪月,也是悠久歷史,南詔國,大理國曾在此建都,在大理國時期,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因此大理有妙香佛國之稱。
外地人到大理必打卡幾個景點:(崇聖寺三塔、洱海,蒼山、大理古城)在這片歷史悠久土地上,文物古蹟多得你數不過來,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南省170處),大理地區佔了31處,排名第一,然而距離崇聖寺三塔10公里處有一處歷史冷門景點,並且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就是本地人稱呼(蛇骨塔),又名佛圖寺塔。
根據資料顯示:佛圖寺塔位於大理市下關鎮陽皮村北側的佛圖寺前,地處大理蒼山斜陽峰麓,北鄰陽南溪,南距下關三公里,東距214國道約500米。
該塔高30.7米,為十三級密簷式方形磚塔,塔基為二層臺方形基座,下層臺邊長19.7米,高1.2米,用毛石壘砌,條石壓沿。塔身內空,內壁為筒體結構,直通至十二級。整座塔造型優美,氣勢雄偉,其建築風格及技巧與崇聖寺千尋塔大體一致。因時間久遠,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塔頂偏離中心1.18米,偏心角為2°14′25″。
佛圖寺塔現當地俗稱為蛇骨塔,此名由白族民間流傳的“白族英雄段赤城捨身斬蟒”的故事而來。據《南詔野史》記載:“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除洱河水怪,建龍塔,高十二丈,按:《白古記》洱水有妖蛇,名薄劫,興大雨水淹城。王出示能滅者賞盡庫,蛇吞之,蛇亦死,水患息,王建寺鎮之,以蛇骨、皮灰塔,名曰靈塔。”
關於佛圖寺塔的興建年代,根據塔的建築風格和出土的塔藏文物以及現存《重修佛圖塔記》進行綜合考證,認為該塔的建造年代應與崇聖寺千尋塔的建造年代相差不遠,當為唐南詔時期(公元737—938年)。1981年維修實測後,定名為“佛圖寺塔”。
塔西面的佛圖寺,現存大殿、南北廂房和過廳,為清代建築。1981年5月維修時,在塔剎基座內發現銅觀音造像等52件文物,在塔門上部發現元代經卷47件,這些文物為研究佛教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1983年1月,該塔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雲南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次摩旅騎行雲南,一路來到大理,先在下關城區停留了幾天,前往大理古城,佛圖寺塔就在去大理古城路上,正好來到佛圖寺塔參觀遊玩一番,距離大理下關2公里左右,在214國道旁,從下關或者大理古城坐公交車在附近陽平村下車。徒步到陽平村路上有兩棵大青樹,看到一個有陽平村菜市場牌子,小廣場,有很多本地人在那裡休閒娛樂,打聽一下,他們會詳細告訴你佛圖寺塔位置,或者可以自駕遊,騎行導航可以直接到佛圖寺塔跟前。
走進佛圖寺,第一印象就是高達宏偉佛圖寺塔,典型唐代風格,與崇聖寺三塔建築相似,跟西安大雁塔建築相似,所以典型唐塔。
佛圖寺塔,因為佛圖寺而得名,本地人都稱蛇骨塔,如今佛圖寺為翻新建築,(這是筆者親自訪問佛圖寺裡面施主們得到答案),佛圖寺如今為四合院形式,大雄寶殿、前面玉佛殿,左右配殿,配殿則為施主們住宿地方,大雄寶殿前方有一個假山,常年溪水長流,有姜太公釣魚等故事、邊上還一隻八哥。
裡面施主們後院土地有種菜,養雞鴨鵝,佛圖寺之行正好趕上施主們在晾曬豆腐乳半成品,因為太陽方位不同變換,每隔一段時間移動晾曬的豆腐塊,他們告訴我,再曬兩天就裝罐,發酵就成豆腐乳啦,做好豆腐乳,又齊心協力做水醃菜。一位常駐大理訪古愛好者與我聊天說,這地方一個冷門歷史景點,佛圖寺的施主們感覺真正過著一種隱居生活,實現自給自足生活,多麼讓人嚮往。
佛圖寺前方廣場,古柏參天,如今已經被本地附近村民當停車場,最前方就是佛圖寺塔啦,佛圖寺塔背靠蒼山面朝洱海,真是一個不可多得小眾歷史景點,又不缺厚重歷史文化。
但是值得注意事情,佛圖寺大門上貼著一張通知,遊客要遵守施主們,不要隨意拍照,也不要沒有得到他們允許,就把拍攝到他們照片上傳到網上,寺院齋飯,只有上午有,遊客吃齋飯功德錢,屬於志願給。
由於地理位置較偏,名氣較小,外地遊客都不去這地方,只有一些訪古愛好者,愛好歷史,藝術的遊人才會到這裡深度遊。
遊覽佛圖寺塔,還遇上了當地小學二年級兩個老師帶啦十幾名學生來研學旅行,那些小朋友們告訴我,他們就是附近的。
你去過大理佛圖寺塔嗎?歡迎留言討論,關注我,每天分享不同的旅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