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堂堂一個江西人,人生吃過最辣的一碗麵,竟然在香港!”
K姐的一條朋友圈,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照片裡,吃了還剩一半的魚蛋河粉碗裡,飄著厚厚一層辣油。 旁邊擦鼻子的紙堆成了小山。 定位顯示,她在香港筲箕灣一家叫華記面家的不起眼小店。
“都去香港讀書半年,還不習慣拿個小碟蘸著吃辣油。 ” 我忍不住評論 K姐。
沒料她 立刻私信了我 一堆噴火的表情包: “你別不信,是真的辣,哪怕蘸著吃也辣! 我再不相信你們廣東人不吃辣了! ”
哦?好奇心不可抑制地起來了。
我生活在東西南北人口交融的廣州,辣作為外來味道,早已無孔不入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很多老字號粉面店,桌上都會擺一瓶辣醬或辣油以示正宗。但我很少主動去吃這些辣醬,k姐那樣直接用內地吃辣的方法,把撒滿一碗魚蛋粉,更是想都沒想過。
但,被香港辣醬辣飛?誇張了吧。
正好明天要去香港聽演唱會,我決定會會這家“辣哭江西人”的香港粉面店。
筲箕灣地鐵口出來,我才發現,香港街邊其實不少吃辣的店,沿路的招牌從麻辣雲吞到雞絲涼麵,都長著一張讓我感覺陌生的火辣的臉。
K姐推薦的“華記粉面”,是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店。還沒進店,已經看到牆面上的提示牌:
“本店辣椒油勁辣,敬請小心”
我大步走進去,讓老闆煮了一碗招牌魚皮餃面。正準備拿碟子準備裝點辣椒油,想起K姐那張鋪滿紅油的照片 —— 要不這次也試試,往湯里加點?反正這裡是香港,能有多辣。
這會兒店裡還沒什麼客人,老闆娘正在不遠處的桌上包雲吞。加到第二小勺辣油的時候,一個聲音從雲吞桌飄過來:“呢個星期已經中招咗兩件,你諗好再試。(這個星期已經中招兩個人了,你想好再試)”
我平日算是個能吃辣的人,之前在長沙,各類辣味小炒大快朵頤也面不改色。面對老闆娘的“恐嚇”,我有點沒在意,自信地回覆:“可以的,我很能吃辣的。”
然而,不過是一層薄薄的辣油,甚至沒有全部染紅高湯,不到5秒,我整個人就被“撞飛”。那口裹了辣油的面,如同一團火焰在口腔裡快速燃燒,熾熱感迅速蔓延至整個口腔,嘴唇也如同被火輕輕撩過,開始不受控地發燙。看著我逐漸痛苦扭曲的表情,老闆娘笑著搖頭,“你地啊,就喺唔信香港辣油(你們啊,就不信香港辣椒很辣)。”
“你們這用的都是什麼辣椒啊?”,我被辣到大腦有種當機感,即使猛灌完一瓶冰可樂,並沒有緩解什麼。
“沒有用辣椒精的!” 正在往廚房搬運食材的阿叔大概怕我誤會什麼,趕緊停下來澄清: “你看廚房裡面那個大罐子沒,5罐油,加20斤辣椒粉,煮五個小時才煮成一桶。 ” 看著我開始紅腫的嘴臉,阿叔好心地給了我一個臺階:“來吃過的,都說辣! ”
此時辣度已經進入嗓子眼,我沒法回話。阿叔乾脆停了下來,跟我聊了起來,“我就知道送進去的有指天椒、魔鬼辣椒。有新鮮辣椒也有幹辣椒粉,其他也不知道,老細每次熬的時候都清場,都不許我們去看的。” 他指了指在包雲吞的老闆娘,她彷彿什麼都沒聽到一樣,自顧自的繼續幹活,不接話。清場搞秘方醬料,倒的確非常香港,我心裡忍不住笑了。
“花這麼大心思弄辣油,究竟是誰在吃?” 好不容易緩過來,我把我的好奇拋給了阿叔。我認識的香港人裡,沒幾個說自己能吃辣的。傳統粉面店費盡心思做秘製辣油,本地人買賬麼?“多呢!搬運工人呀,旁邊寫字樓OL呀,溫哥華回來的華橋都指定我們家的辣油,說夠勁。”
阿叔告訴我,這條街上沒有一家店鋪的辣油味道是一樣的。每一家店的辣油,都是能留住幾十年街坊回頭客的秘籍。
這可是打破認知了。過去只知香港每家其貌不揚的店面後面,各自深藏獨門功夫,一直以為香港老牌粉面店之所以長虹,是它們更注重手藝傳承,能在清淡中煮出鮮甜原味。沒想到他們自己人眼中,能夠搏出絕對價值的,還有這些外界從來不曾大力宣揚的辣油?
“是在下見識少了。” 我拍了個照片,附帶一條語音發給了K姐,“華記真有夠辣到我。” 對 面坐下來一個看起來是鄰居的阿姐, 聽到我的語音,以為我是外地遊客,跟我推薦如果愛吃辣也可以試試另一家店,叫十八座狗仔粉, “果度d辣菜脯,免費都我唔敢食多! (那裡的辣,免費給我都不敢多吃)”
事情變得有趣起來了。看來 這 個對 外宣稱不能吃辣的地方,不僅處處被辣“攻陷”,甚至每個人口中,還有一家“雖然很辣但值得去嘗試下”的店鋪推薦。 距離演唱會還有一整個下午,我決定坐個地鐵跨海,到大姐說的旺角“十八座狗仔粉”試試看。
狗仔粉,應該就是廣東的瀨粉,我猜大概老闆年輕,希望有新的噱頭,就把這道傳統廣東小吃稍改良了一下,取了新的名字來吸引更多年輕的客人。小小店面,門口貼滿了明星和店長的合照,內裡卻只有5、6張小桌。每張桌子上,都擠滿了邊擦汗吃小吃,邊不時停下來交談的人。
果然,桌面上擺著兩罐調味料:一瓶是淺黃色的原味鹹菜脯,一瓶鮮豔的辣椒紅色的辣菜脯。菜脯,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蘿蔔乾。
我點了碗新鮮滾燙的狗仔粉,不信邪地往碗里加了一大勺的辣味蘿蔔乾。這也是我吃瀨粉的方法,各種鹹香小料狠狠鋪滿,入口才有豐富的爽快。而且,我實在想不出來,蘿蔔乾還能比辣椒油更辣?
入口的第一瞬間,我就明白了之前推薦的那個阿姐的意思 —— 這哪裡是蘿蔔乾,簡直就是一顆顆又鹹又辣的味覺炸彈,隨著每一次咀嚼在口腔中引爆,並進而引起一系列疼痛反應。這深刻的教育了我,永遠不能看輕香港小店裡每一個不起眼的醬料,你不知道這些老闆為了能拉攏客人消費,能多“努力”。
這家“狗仔粉”不僅玩粉的概念,甚至在調味辣醬上,也跳出了傳統辣醬,另闢蹊徑,走出了一條讓人味難平的辣蘿蔔乾賽道。
很少有人知道,人類最早認識的辣椒,只不過是一個毫不起眼,看起來比藍莓還小的野生漿果。
在這一季的《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第二集《辣椒崛起》裡,就有詳細追溯了辣椒在這個星球上傳播的足跡,這位香料大魔王是如何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圖景,在全球留下自己鮮明的印記:墨西哥索諾拉沙漠的野灌木叢裡找到了它。當地人叫它“奇特品”,至今還能充當貨幣進行交易。它看起來極其安全無害,辣度卻可以達到十萬是史高維爾。據說當時導演組帶了幾顆回國,黑叔陳曉卿吃了以後,差點繞著東五環跑三圈。
中國境內,開始把辣椒當食物的,是雲貴一帶的大山人。 那裡過去交通不便,鹽價又高,人們嘗試了各種方法,從草木灰到發酵生酸,來輔佐自己吃下更多的能量。 最後,他們發現了生長極快的辣椒。 如同嘗百草的神農,雲貴大山的人們憑藉勇氣,為中國人的味蕾增添了一份滋味,從此,我們再也放沒有放下。
“這都源於辣椒素。” 《辣椒崛起》裡如此解釋,“它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作用於舌頭上的痛感。刺激大腦釋放舒緩疼痛的內啡肽。愉悅的感受由此產生。痛並快樂的刺激,讓人慾罷不能。在心理學上稱為良性自虐。”
我在想,這跟香港開始大面積吃辣,是不是也有關係?
在如此快節奏的香港,當工作的壓力大到無以復加,人們無法不去尋找其他途徑,去宣洩體內淤積的壓力。吃辣,讓自己感受到一種良性的痛感,讓內啡汰人為的調高,可以讓難以面對的生活,稍微不那麼困難一些。
第二天下午,在匯聚了大量的銀行、跨國金融機構以及證券交易所的香港中環,也可能是全世界壓力最大的地方之一,我就遇到了一個奇妙的吃辣基地。
Wingman HK是一家雞翼“放題”餐廳,只需188塊錢,2小時內你可以任意吃多達 19 種不同口味的雞翼。在香港,這不是一個昂貴的價格,尤其對於中環打工的金融“民工”,什麼時候不開心了, 花上188塊錢,就可以兩小時無限吃各種風味的雞翼。而且,這裡的辣度,真的能有效讓打工人原地飛昇。
19種雞翼裡,大概至少5-6種是以辣為核心賣點的,他們還貼心的給每個辣味標註了“辣度指數”:我先吃了一個美國南部名叫奧爾良香粉(Cajun)的“一個辣度”辣雞翅,它有點五香辣椒粉的感覺;緊接著試了一個名叫水牛城醬(Buffalo)的辣雞翼,是一種我從來沒經歷過的酸辣口感。最後沒忍住,吃了一個“三個辣度”號稱死神辣醬的雞翼,半隻都沒吃完,就宣告暴斃。這次的辣更殘忍,如同荊棘上澆了汽油,放在體內翻滾燃燒。
好吃是已經沒有辦法判斷好吃了,這種暴力的辣感,讓我一整個下午處在了非常亢奮的狀態。
店員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告訴我,這裡消費群體有周圍寫字樓的本地年輕白領,不少巴基斯坦和印度裔客人,或南美和東南亞人,他們在異鄉用不同的辣找回家鄉味覺,也讓自己能在短暫休息時間裡得到最快速的滿足和放鬆。
離開香港前的最後一站,我約了個許久不見的老友。她聽說我這兩天吃了不少香港辣,說什麼都要讓我去這個很多明星推薦的華記潮州滷水車仔麵,“這家辣我身邊很多人經常來吃,非常香!”
同樣叫華記,氣氛卻和之前的那家華記截然不同。
正值飯點,店外排著長長的隊伍,穿著校服的學生、踩著高跟鞋的ol、揹著書包的遊客不同人群此刻從城市角落匯聚一起,哼次哼次歪牙裂嘴全球共此辣。這家華記已經開始使用二維碼點餐,用手機點單一份“招牌牛雜粉”,需要做很細緻的辣度選擇,少少辣、中辣、以及重辣。
“你確定你要重辣哦?這家很重口的!” 她看著我下單的選項,試圖給我建議。
我不顧她的勸阻,還是選了重辣的牛雜麵。
牛雜麵上來,飄著厚厚一層紅色的牛油。我又一次嘗試往面裡又澆了一勺店裡的招牌辣椒油 —— 我看小紅書的博主們圖片都是這樣拍的。但這次明顯能感覺到,周圍的人對我投來了驚異或佩服的眼光。
我環顧起了四周,他們每個人面前的那碗麵,其實或多或少都有些紅油和辣油的顏色,辣的份量遠遠不夠我這碗視覺誇張。只是每個人都在向自己能接受的辣的上限,踴躍邁進。
那碗牛雜麵不負眾望,是真的很好吃,濃郁滷汁和層次香氣豐富的辣椒相互交融,牛雜迸發的油脂熱烈裡,一切變得慷慨激昂。當然,也再次把我辣得五體投地。經過這幾天,曾經所有對香港辣味的輕視,都化作折服。香港,果然是可以吃到人生辣椒的地方。
很少有人意識到,辣椒其實也是一味香料。跟所有香料一樣,它不以提供營養為主,風味物質高度濃縮;也跟所有的香料一樣,離開故土後,不斷擴張自己的“過度”。“這種植物果實與人類相愛相殺, 我們迷戀它灼燒的痛感,甘願改變自己的飲食,痛並快樂著,辣椒也不斷變換身段,展露我們不曾發現的才藝。”
沒有人清楚,到底是人類馴化了辣椒,還是辣椒俘獲了人類? 只知道如今,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疲憊;只要有疲憊,就會迷戀這一口辣。
地球上,不再有無辣之地。
《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第二集《辣椒崛起》現已全面上線,點選這裡或下方圖片,可以觀看全片。這一集,我們從辣椒的誕生地出發,探索了全世界各地辣椒的不同變化:從墨西哥的“奇特品”,到中國新疆的線椒,再到日本對辣椒的奇妙理解。
歡迎從一枚小小漿果,開啟一段奇妙的旅程。
2025年快到了
你桌上...是不是缺了點啥?
從電子榨菜,到紙質榨菜!
每天都可以帶著“今天吃什麼”的期待
翻開人生新一頁
深諳全球風味,花樣呈現地域特色美食盛宴
從東方街巷煙火小吃,到西方廚房精緻料理
365 種美食與全年日子相連
翻頁間都是認真吃好每一天的召喚聲音
本期作者|斯小樂
編輯|梅姍姍 視覺/創意|BOEN
攝影|《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斯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