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5號之前,每天晚上九點半開始直播的“聽泉鑑寶”是抖音最神奇的直播間。因為你很難找到第二個地方,把文物鑑定、神鬼傳說、盜墓筆記和黑絲融為一爐。
有人以為聽泉和常規的鑑寶節目沒什麼不同,直到他在直播間呆了一個禮拜,看完之後告訴我:
“不看聽泉你都不知道國內現在有多少灰產。”
“感覺像是今日說法的民間版本。”
通常,聊到鑑寶節目,我們會出現的印象是髮量不健康的中年的鑑寶師,拿著小手電,對著面前的物件娓娓道來,這個章不對,那個釉還行,鑑定之餘科普一下器物的歷史淵源,整個過程活潑不失嚴肅,對吧?
但聽泉那不是這樣。
聽泉今年的直播最爆款,不來自他最擅長的古錢幣鑑賞,也不來自滿嘴“我看你像新的”的古董幫老登,而是一位熱情淳樸的重慶大哥。
大家都知道,對有些人來說,財不外露約等於錦衣夜行,在別人不信任的審視裡拿出重寶,就像當著四大家族的面被手下喊出“龍王”真身一樣,屬於裝逼領域最高級別的享受。
大哥明顯深諳此道,所以在一次意外酗酒之後,他選擇撥通了命運,站在聽泉對面,把春秋時期的文物掏了出來。
這些東西包括但不限於可能是白帝城出土的三峽水坑青銅劍(大哥號稱來自博物館),以及其他春秋時期的青銅和唐朝的瓷器。私人藏有博物館級別的重寶,很大可能會成為警察叔叔的職位躍遷器。
而聽泉顯然也是懂的,在直播平臺的鑑定生涯不一定鍛鍊了他的眼力,但一定鍛鍊了他對刑法的嗅覺。他的選擇不是呵止,不是疑問,而是給大哥拉滿情緒價值,在“大哥你這大公無私的精神,誰敢說你佔用,來我們接著看”的崇拜聲裡,大哥飄的像撲火的蛾子,把家底全露了一遍。
直播最後在聽泉的讚歎聲裡結束,大哥心裡究竟有多滿足作為觀眾的我們確實很難共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哥從那一天開始可能就戒酒了。
因為第二天,大哥就落網了。
是的,相比起常規的撿漏和鑑定,聽泉的直播間更多充斥著的就是這種畫面,是樂子,是翻轉,是釣魚。如果說二十年前火爆全國的《鑑寶》和《天下收藏》,放大了古董的金融屬性和文化屬性,把鑑寶變成一件全民津津樂道的娛樂,那麼今天的聽泉鑑寶無疑是用網際網路給這種娛樂鍍上金身,把鑑寶進一步變成了短影片領域的型別文學。
(當年引起風波的“王剛誤砸兩億文物”)
剛剛提到的法制咖大哥其實不是孤例。在聽泉的連線裡,這樣東西來路不明但來頭很大的情況甚至還算常見,甚至直播間很大的一個看點,就是看聽泉追問那些來歷不太對勁的“開門”文物。
在另一次連線中,一位聲線樸實的大姐就從麻袋裡掏出了一塊牢底坐穿獸的乾製品。就當大家以為這一包乾癟的穿山甲已經足夠有含金量的時候,鏡頭一轉,一個倉庫裡大批大批的麻袋讓人恍惚以為穿越到走私大片。
直播間有時候也會上演恐怖文學,比如中式民俗怪談裡那些只能說一半的,如同規則類怪談的風水迷局。
現在在各個平臺搜聽泉,後面一定會出現的聯想關鍵詞是“三個大學生”。整個事件光是描述出來都有一股子靈異感:三個大學生髮現自己租的房間裡出現了不對勁的東西:開啟木櫃,櫃子底上出現了春夏兩個字,一位老哥在房樑上發現了鹿首造型的奇特木雕,偏南的房間裡,天花板上掛著一串辣椒和倒寫的符籙……
再比如,有時候,聽泉鑑寶也可以無縫銜接盜墓文學。《鬼吹燈》或者《盜墓筆記》裡面,經驗豐富的盜墓賊,雖然乾的是缺德行當,多少還有一套敬鬼神的避諱,像摸金校尉甚至還帶著冒險家的風格,插科打諢,學問廣博。
但聽泉連線的大哥們讓人見識到,盜墓沒那麼多講究,膽大就行,有些人膽子甚至大到腦子缺根弦,直播現場表演墓穴驗貨,給人一種不是在幹違法勾當,而是在集市進貨的魔幻觀感——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
當然,網際網路上的萬事萬物,最終的歸宿總是離不開擦邊。聽泉也不例外,在直播間裡常流傳的一句話,是“十二點前鑑寶,十二點後鑑寶貝。”每個午夜穿著黑絲的姑娘手上未必是嘎嘎開門的真東西,但當鏡頭從無機物轉到有溫度的身體,每一個觀眾都會明白讓姑娘雙擊翻轉鏡頭的聽泉是真正的好homie,而無價的可能不是歷史,是青春。
眾所周知,席捲短劇和男女頻排行榜的,永遠是千金或太子文,這一類文的爽點,本質上在於對於階級的想象——財富在有錢人那裡永遠不只是一個數字,而是身份、名望、特權等一整套符號設定。而在聽泉的直播間,這一套符號有了文物來做新的肉身——你可能見過佳士得拍賣會上的天價文物,但你見過一個藏品媲美省博的私人博物館嗎?
當然,如果你是古典豪門文的愛好者,那麼風傳許久的榮氏家族和純金版清明上河圖等切片也能幫你回味一樣中式old money都是什麼風格。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喜歡抽象,那聽泉鑑寶更是不能錯過的樂子人集合地。這麼說吧,至今為止,在聽泉賞寶的B站首頁,點選量最高的不是上述奇妙傳說,而是簡簡單單一個抽象小硬幣。
以及這個流傳更廣的,不知道貓和人誰碰瓷誰的表情包:
是的,聽泉鑑寶爆火的本質,不是鑑寶,而是聚集在“鑑寶”名頭下的各類網際網路子文化生態。
他喚起的,也不是全民對文物的熱情,而是附著在文物上的、曾經被型別文學培養起來的興趣。而短影片最大的特點,是隻要有潛在的趣味,就能將其源源不斷的製造成內容產品,在這種意義上,追問真假是沒有意義的。聽泉對面,可以是MCN安排的套路和劇本,也可以是想要爆火一把的網紅蹭熱度,也可以是看了兩本恐怖小說的素人整個活,這些無法追問的東西本身就是靠著不嚴謹的論述成為一種津津樂道。
其實從21年開始,“鑑寶”這個內容類別,在短影片平臺已經火了不止一次,21年初,憑藉“寶友這可不興戴啊”和神似鯰魚爆火的子軒老師,用“量刑法”給網友直播定罪的賽博判官牛道德,在三年前其實已經把文物鑑定的娛樂套路挖掘殆盡了。
而後22年“天天鑑寶”暴雷跑路,短影片鑑寶的熱潮遇冷,直到今年年初。鑑寶的第二次短影片熱潮是被專業鑑寶師範海洋、白海波等人對線對出來的。讓人看一眼就血壓飆升的“國寶幫”老登的影片,又一次把“鑑寶”這事的節目效果拉了起來。
(所謂“國寶幫”,是指幻想用千把塊撿到上億的大漏,並且孜孜不倦地說服別人相信“故宮那是假的,我這才是真的”的中老年民間收藏愛好者,他們最大的特徵有兩個,一是自信,二是東西比丁真還純——圖上這個大爺 堅稱自己 拿 的椅子是 價值兩億的黃花梨)
而聽泉的起飛,在根本上和專業的文物鑑定其實相關不大了,他本人最擅長古錢幣鑑定,二其他文物的鑑定水準他也不可能高過浸淫多年的專業學院派老師。
這導致的就是,他的粉絲,更願意相信他身上有點非常規的玄幻色彩。
比如前一陣聽泉的短暫停播,都有各種基於神怪文化的猜測。雖然看起來是聽泉自我吹噓北大學歷被打臉,從而緊急避險。
但是在其他人那裡,這是用意兇險的做局——我已經看到不下三個平臺的高贊評論,言之鑿鑿地確信聽泉以身入局,因為攪合了三個大學生的房屋風水,被屋主人算計了一把,不得不退網避風頭。
以及各種活像《古董局中局》裡才會出現的段子,比如“鑑定了是實打實的假貨,結果對面拿了鑑定書出來,這就是做局坑殺泉哥。”
但是一切猜測到10月15號都顯得不那麼有底氣。
在經歷“學歷造假”“盜墓炒作”等很危險的輿論風波之後,再次上線的聽泉把自己的直播間名稱改成了“聽泉賞寶”,並且上線後開始光速帶貨,開啟直播帶貨版圖的同時,聽泉也加速了和其他網紅的連線頻率,同時也沒有忘記上線自己的APP,把鑑寶變成一件實打實的IP運營。
時至今日,在平臺那裡,聽泉鑑寶依舊是今年漲粉漲出奇蹟的頭部博主,在粉絲那裡,他依舊是那個出身世家慘遭算計的古玩大手子。
但是從一個真正的看客視角,聽泉的故事和別人似乎沒有什麼不同:獵奇、有趣、爆火、炒作、翻車……
最後變成一個無聊的帶貨主播。
將我們設為星標☆,點點在看
就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和資訊啦
感謝大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