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玩家們評選出一款“最期待重製或推出續作”的遊戲,可能會眾說紛紜選什麼的都有,但如果把這個範圍縮小到JRPG領域,那可能很多人會提起同一個名字:《地球冒險》。作為老任最獨特的一個IP,不同於其它作品以中世紀魔幻或未來科幻為主題,這個系列以現實世界為原型,整體風格顯得格外出眾。之前的影片中我們回顧了《地球冒險》前兩作,本期我們就來聊聊《地球冒險3》,這是一款有著傳奇色彩的作品,從公佈到發售歷經十年,長時間跳票不說,就連開發平臺也更換多次,成為了遊戲史上很有意思的一段故事。
作為任天堂旗下為數不多JRPG系列之一,以糸井重裡為核心製作人開發的《地球冒險》前兩作,分別在8位主機FC和16位主機SFC取得了不俗的表現,但其還原現實世界的背景風格,和任天堂長期以來堅持的面向全年齡玩家的方針存在一定衝突,我個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普通低齡使用者,特別是對美國流行文化很少接觸的人群,很難GET到遊戲的精華點,只能當作普通的故事冒險來體驗,這就導致系列始終無法成為一線頂流,加上任天堂對於JRPG一向不太感冒,為接下來的作品經歷埋下了伏筆。
《地球冒險3》的開發在1994年就開始了,當時2代還處於收尾階段,最初以《Mother 3 Chimera Forest》名稱在SFC主機立項,但很快就轉到了下一代64位平臺N64主機,1996年公佈了早期版本,當時海外的粉絲和雜誌媒體將本作稱為《Earthbound 64》。隨著開發的進行,任天堂決定將本作提升規格,成為64DD的首發遊戲,這個名字對於很多新玩家恐怕會陌生,這是針對N64主機推出的擴充套件磁碟機,無論容量和成本比起卡帶都有明顯優勢。1997年E3展會上,全新3D形態的《地球冒險3》亮相,場景是流程初期的村莊,任天堂表示該作計劃採用N64手柄的震動配件Rumble Pak,讓玩家也充滿了期待。
然而在上世紀末期,以索尼PS和世嘉SS為代表的光碟載體主機迅速流行,使用磁碟的64DD明顯落伍,即使有網路下載遊戲等先進技術加成,也不可避免地成為雞肋產品。直到2000年2月,64DD才正式推出,一個月後使用DVD超大容量載體的PS2主機也發售了,讓64DD徹底陷入被淘汰境地,2001年2月就停止了服務,總計只有10款專屬遊戲。
《地球冒險3》開發團隊在新硬體平臺遇到了很多困難,主要是缺乏3D圖形經驗,最終也未能隨64DD首發,專案又改回到N64卡帶,巖田聰因為其它專案離開了團隊,此時的任天堂正全力籌備新一代主機NGC,最終在2000年8月21日,恢復N64版開發沒多久的本作宣佈取消。
2003年夏天,剛剛從Monolith轉投到任天堂旗下的製作人本根康之,對於《地球冒險》系列也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之前在《異度裝甲》、《穿越時空》等作品中擔任藝術總監,本根提出在NGC主機開發新作,並拿出了概念圖,包括了冒險場景和戰鬥介面,採用了非常獨特的絨布卡通風格,看起來像是手工製作的木偶動畫,玩法系統則沒有任何資訊流出。然而糸井重裡表示不感興趣,仍然堅持自己風格的續作,這個傳說中的“地球冒險NGC”也僅僅停留在兩張影象上,本根隨後也開始了自己的專案,NGC版《拔天海拓史》(Baten Kaitos)被玩家們熟知,這是後話。
2003年6月,在GBA版《地球冒險1+2》復刻版合集的電視廣告中,首次公佈《地球冒險3》將在GBA掌機重生,讓無數粉絲得到了意外的驚喜。從3D多邊形主機回到傳統2D風格為主的掌機,遊戲經歷了全新設計打造,糸井重裡在訪談中表示,除了幾個主要角色外,N64原版中大量元素都被放棄了,最初的故事有12章,GBA版縮減為9章,原版結局充滿了對玩家的背叛,整體感覺更加黑暗。
2006年4月20日,《地球冒險3》正式在GBA掌機發售,遊戲的故事分成了多個章節,每部分的角色開始是獨立的,但在後期會相遇,讓玩家透過多個視角體驗遊戲世界。系列傳統的地圖探索和主視角回合制戰鬥,在偏重卡通活潑風格的GBA上得到更精緻的展現。
本作的故事設定在虛無島(Nowhere Islands),名為豬面軍團(Pigmask Army)的邪惡勢力入侵了這裡,開始對島上的生物進行改造實驗,主角琉加(Lucas)和同伴一起展開了對抗統治的冒險。與系列前兩作不同的是,這次的角色不再侷限於小孩,更多不同身份的人物會加入冒險,包括腿腳不便的盜賊、被虐待的猴子,遊戲的宣傳口號是“奇怪、有趣和心碎”,儘管保留了系列傳統的幽默和離奇元素,但整體風格不再輕鬆,取而代之的是更黑暗感性的故事,眾多充滿悲傷的事件貫穿在整個流程中。
遊戲的戰鬥仍然採用了JRPG經典的回合制,所有敵人都在地圖上可見,而不是同類作品令人頭疼的“踩地雷”,你可以自由選擇交戰還是避開,也能透過背後偷襲獲得優勢,當然也有些BOSS級敵人會守在關鍵路徑必須與之決戰。這一代還加入了在地圖上奔跑的功能,不僅可以在場景中高速移動,還能破壞一些道具,遇到實力較弱的敵人還能直接撞暈避免戰鬥。前兩作中出現的打電話儲存進度和銀行存款等操作,這次統一使用記憶青蛙(Save Fogs)完成,簡化了玩家操作。
《地球冒險2》中採用的滾動式HP顯示得到保留,玩家的角色受到攻擊時並不會像同類作品那樣直接減少HP,而是以直觀轉動的方式逐漸減少,即使你受到了嚴重致命攻擊,只要HP還沒變成0,仍然可以透過快速選擇指令治療或者極限反殺敵人。另一個新穎的功能是攻擊敵人時會出現音符,你可以看準時機同步按鍵,從而實現最多16連擊的爽快效果,就像音樂遊戲那樣,這樣的設計大大提升了玩家在戰鬥中的臨場感。
儘管在遊戲發售時已經進入到GBA生涯末期,但任天堂還是對這個命運多舛的作品給予了高規格待遇,推出了豪華的限定版,包括印有遊戲LOGO和專屬配色圖案的Game Boy Micro掌機,還有收納袋和徽章等禮品,當年數量不多如今已成為粉絲追逐的稀有收藏品。
《地球冒險3》發售後前兩個月銷量超過了34萬套,在當年JRPG市場明顯萎縮的環境下算是很不錯的成績,《FAMI通》給出了35分白金殿堂評價,媒體評論普遍認為本作擁有以往JRPG所沒有的最複雜、最成熟、最令人心痛的故事,儘管沒有特別創新的玩法內容,仍然對使用者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自從《地球冒險3》最初的N64版公佈,系列粉絲就希望本作能夠在全球範圍發售,但最終GBA版只在日本地區推出,沒有任何官方英文版訊息,曾有謠傳任天堂會將系列三部作品在新的NDS掌機上推出復刻合集,但最終杳無音訊。2006年11月,負責任天堂美國地區本地化開發的內特比爾多夫(Nate Bihldorff),接受採訪時被問到《地球冒險3》的英文版,明確表示該專案並沒有在進行中。
隨後以Tomato為首的粉絲群體,開始自行製作翻譯版本,經過了近兩年時間,2008年11月17日以免費形式釋出了英文版ROM,在此期間Tomato明確表示,如果任天堂宣佈正式英文版,團隊將立刻停止工作,我們的翻譯僅僅出於對遊戲的熱愛,而不是和任天堂競爭。
2024年初,任天堂將《地球冒險3》在Switch Online上推出,但僅限日本地區,這讓眾多歐美玩家有些失望,紛紛去糸井重裡的推特下訴苦,製作人則明確回覆這事他說了不算得找任天堂,話裡話外也能聽出些許不滿,有傳言說是遊戲中有大量音樂等元素會在美國地區產生版權糾紛,所以美版希望非常渺茫,任天堂恐怕也不會為了一款老遊戲給自己找麻煩,就算是“宇宙最強法務部”,那也得是“鳥為食亡”。
時至今日,《地球冒險3》沒有像初代那樣等來遲到二十多年的官方英文版,也沒有任何移植或重製,GBA版發售之後系列陷入沉寂,除了主角奈斯和琉加在《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登場,算是延續了品牌的生命力。我個人覺得《地球冒險》在任天堂眾多品牌中屬於非常有特色的,其經典的故事冒險玩法配合貼近現實的背景,在當前JRPG明顯復甦的環境下,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相信未來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
關注“碎碎念工坊”,傳播遊戲文化,讓遊戲不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