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1月30日報道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月25日報道,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發現,全球語言發展有幾大預測因素。
研究嬰幼兒如何從周圍世界學習語言的心理學副教授埃利卡·貝格爾松和共同第一作者、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亞歷杭德里娜·克里斯蒂亞發現,年齡、早產或閱讀障礙等臨床因素以及兒童從周圍世界獲得的語言量是語言習得的三個重要決定因素。
與以往的研究不同,專家沒有發現與性別、多語言能力或社會經濟地位有關的影響。
迄今為止,科學界一直認為,語言的爆發期出現在18個月左右。然而,貝格爾松及其同事發現,在幼兒一歲生日前後、也就是說出第一批真正的詞彙前後,其語言理解能力也有了類似的質的提高。她說:“就好像一歲左右的孩子從勉強理解語言的機制突然變成真正的交流物件。”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分析了大量2個月至48個月大的幼兒樣本。耗時一天的錄音記錄了來自12個國家、說43種語言的1001名兒童的咿呀學語聲。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阿根廷兒科學會的兒科醫生安赫拉·納卡布認為,“兒童的語言習得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而且因人而異”。
她認為,“影響一些兒童比其他兒童更早開口說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她列舉了一些常見的原因:
個人因素:有些兒童擁有的遺傳性因素,使他們更有可能更早地發展語言技能。
家庭和社會環境:兒童在家庭和社會環境中獲得的語言互動的質量和數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語言豐富的環境中,有人跟兒童說話、為他們朗讀並給予積極的激勵,他們的語言技能往往會發展得更快。
教養方式:教養方式也會影響語言的習得。例如,養育者鼓勵交流並積極回應孩子的發聲和手勢,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更多地與他們交談、為他們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讀簡單的故事並重復給他們聽、唱簡單易學的歌曲等,孩子就更容易透過模仿、重複、親暱互動以及養育者在聯絡和互動中投入的情感來學習。
早期刺激:接受早期刺激(如互動遊戲和促進語言發展的活動)的兒童往往能更快地發展語言技能。
認知和運動發展:認知和運動發展也與語言習得有關。隨著認知和運動技能(如手眼協調和記憶能力)的發展,兒童可以開始更有效地進行交流。
接觸多種語言:從小接觸多種語言的兒童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語言發展模式,通常會表現出多語言技能。
個體發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語言發展也千差萬別。有些兒童在早期階段可能更注重身體或認知能力的發展,而語言技能則在後期迅速增長。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臨床醫院語言與交流科的報告顯示,因語言或交流障礙而就診的低齡兒童越來越多。
該醫院語言與交流科的協調員帕特麗夏·比利亞爾瓦指出:“在會診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看、指、問等方面的溝通和交流能力較差……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是由於他們過早地接觸了電子螢幕,無論是智慧手機還是電視機,他們在螢幕前一呆就是數小時,而不是玩耍或與家人互動。”
納卡布同意她的觀點,並指出,“近年來,有關兒童語言障礙的諮詢量顯著增加,濫用技術裝置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因為對於發育中的兒童來說,這些電子裝置並不是有效的對話者,它們促進了即時性文化,擠佔了交談和傾聽、對話、互動和遊戲的時間和空間”。
納卡布認為,“重要的是要記住,語言習得的差異是正常的,每個孩子都會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但是,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重大疑慮,最好諮詢兒科醫生或語言治療師等專業醫療人員,以獲得正確指導和評估”。(編譯/劉麗菲)
2023年2月9日,在英國法爾茅斯參觀康沃爾郡國家海事博物館後,一名幼兒觸控英國威爾士親王威廉王子(右)的鼻子。(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