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孩子的教育,你會立馬想到什麼?
學校、分數、輔導班、小升初、中考、高考、985、211......
這個問題我問過至少100個家長,幾乎所有人立刻想到的都是這些。
你有沒有發現,近二三十年,教育被嚴重窄化!我們小時候,父母會教孩子做家務、待人接物、幹農活、學手藝等,並不會認為只有上學才是接受教育。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只有去學校上課、寫老師佈置的作業才叫教育,做家務、學手藝、幹農活都不算教育了,成了耽誤孩子學習的無用的事。
我經常不厭其煩的和家長強調,生活既教育。
孩子不想上學,在家學做家務、去地裡乾乾農活,或者帶著去辦辦事,都是教育。而且因為現在學校學科教育佔用了太多時間,家長反而要想辦法減少孩子在學科學習的時間,而不是繼續加碼,各種輔導班、教輔書塞滿。
這幾天刷十三邀北大教授林小英的訪談,她也提到了教育窄化的問題。
如果父母還沒有清醒認知,還在不顧一切的卷學科,我們的孩子不僅沒有什麼大好前程,甚至連個人樣都沒有。婚姻裡大家都嫌棄不會做家務、不會協調人際關係、不會溝通、沒有生活情趣的一方,可是又有多少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了自己都百般嫌的人呢?
我做啥都儘量帶著孩子,讓孩子看著父母是怎麼生活、怎麼工作、怎麼與人交往的。所以孩子說不想上學的時候,我不會焦慮,我會將這視為一個擴充套件孩子學習面的機會,去公園觀察大自然,去商場學習採購的技能,在家裡一起做做家務,甚至帶孩子一起去奶茶店喝杯奶茶、去電影院看個電影,也都是在學習如何生活。
知識和資訊的學習,是最底層的學習。也是最容易被AI取代的學習,也許再過三五年,只要在大腦植入一個晶片,甚至只要戴上一副眼鏡,我們就可以藉助AI快速的檢索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知識。那你覺得現在每天讓孩子背課文、背口算、背各種知識點還有多大的意義?
技能的學習是第二層面的學習,比知識的學習高階一點。通常技能比知識使用的時間更長,頻率更高。特別是專注力、思維力、自控力這些能力,我們一輩子都需要,學習、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他們。0-12歲,是這些能力發展的黃金期,有很多簡單高效的方法,可以數倍的提升孩子專注力、思維力和自控力的發展。如果你想了解這些方法,可以聽聽我的《學霸養成家長課》。
最高層面的學習是三觀的學習,即孩子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什麼是有價值的?孩子想過怎樣的一生?而這些就融入在我們的額日常生活裡,當孩子不想去上學時,你的態度和做法就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如果你也翻了同樣的錯誤,將孩子的教育窄化為上學、寫作業、上輔導班,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你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