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花生媽安柏(ID: Amber201606 ),作者:安柏
隨著經濟放緩,前景不明,“雞娃不如雞自己”的論調也更為流行。
這句話挺對的,在三個層面上。
1、每個人最終都是獨立個體,真正能控制能改變的也只有自己。
2、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現在孩子都聰明,會看父母怎麼做,而不是聽父母怎麼說。
3、如果父母為孩子提供各種資源或情緒價值,也能做到兜底和支援。
最近在看《鳴龍少年》,雖說“逆襲”過於神話,但也反映了不少現實問題。
這個故事的起因是,兩所中學合併成一所。一個一本率80%以上(藍校服),另一個二本率才20%(紅校服),相當割裂。
高三學生開學典禮上,一位準備改革的老師做了一個社會學實驗。
一開始讓紅藍校服都站在同一排。
(圖片來自電視劇《鳴龍少年》劇照,下同)
然後根據老師的提問選擇前進或後退,一共10個問題。
前進:
“如果你有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特長並達到一定水平,請前進一步。”
“如果你的家長有能力輔導你的功課,前進一步。”
“如果你家裡給你報過課外輔導班或給你請過家教,前進一步。”
“如果你覺得畢業後找工作毫無壓力,前進一步。”
“如果你的家庭幸福和睦,前進一步。”
後退:
“如果你的生日很多時候會一個人度過,後退一步。”
“如果你經常為學習以外的事情忙碌且苦惱,後退一步。”
“如果你經常為學習以外的事情忙碌且苦惱,後退一步。”
“如果你家裡沒有一個好的安靜的學習環境,後退一步。”
“如果你的家長經常缺席家長會,後退一步。”
“如果你活到現在仍然對你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毫無概念,後退一步。”
隨著問題一個個丟擲來,絕大部分藍校服站得越來越靠前,而絕大部分紅校服越來越往後——
表面看上去藍校服和紅校服的差距是學習成績,背後卻是原生家庭的差別。不妨把前進一步看成家庭加分項,後退一步看成是家庭減分項。
我相信關注我的家長都是重視教育的,所以以上減分項可能與你們關係不大,加分項你們肯定也做得不錯。只是,如果考慮到全中國特別是縣鄉人群,還是會面臨很多教育困境,其中最突出的中小學生手機網路成癮。
縣鄉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任務一直都不重,一些學生不寫作業並非因為作業多,而是因為家庭條件原因缺乏父母或他人監管。從課外班來看,僅有一小部分父母有能力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才會上。
《縣鄉的孩子們》一書中提道:“江西某縣六年級某班,老師反映週末在家玩手機10小時以上的學生超過了一半”。
網路不僅侵佔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也給孩子製造了現實世界的假象,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前段時間我有點腰痠背痛,去附近的推拿院按摩,和按摩師聊天,她說起自己孩子。
因為她和丈夫都出外務工,就一直把孩子放在縣城孩子奶奶家。但是孩子才上初中就想退學當網紅,因為覺得當主播網紅比學習輕鬆,來錢快還有名氣。
這位按摩師在海淀呆了三年,顧客很多是周圍的教師教授或網際網路員工,耳濡目染之下,她根據自己聽來的情況教育孩子:
你看到的能賺錢能出名的網紅,也就是人群裡的1%。你做主播,播什麼呢?你有什麼比別人強的,來吸引別人看你直播?
現在孩子也很會利用網路上一些片面的資訊來逃避學習。兩種最常見的情況,一是抓教師的“小辮子”並舉報;二是利用國家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關心,藉口自己有心理問題逃避正常的教學要求。
除了剛才講的“加分項”和“減分項”,《鳴龍少年》一劇,還呈現了“問題家長”的四種模式。
相對而言,因為條件侷限,縣城和鄉村裡過度放任型家長和逃避型家長會更多一些。
而一二線城市家庭條件好教育程度高的家長,則可能會走向另一個方向,成為過度競爭型家長和控制型家長。
大家都期待教育公平,雖然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是比起學校,教育公平在家庭層面更難實現,因為每個家庭的起始條件和家長的認知水平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所以在這點上,也支援了“雞娃不如雞自己”。
孩子的問題不能全賴家長,但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小覷。在家庭教育上,家長如果不能成為加分項,至少也要避免成為減分項。
越是家庭條件普通的家庭,越是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即使在侷限中,也要相信自己仍然是有選擇的。
如果缺乏金錢和資源,就多陪伴和支援。
如果無法提供物質條件,就多提供情緒價值。
如果教育程度和認知資訊有限,就多讀書多學習。
此外就是要做到平衡中正,不走極端。如果引入適度的競爭是良性的,因為完全迴避競爭並不現實,但是過度競爭會造成內卷和傷害。
只有當你相信人的主觀能動性,透過學習改變並進步,孩子也才會真正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並進步。
本文授權轉自:花生媽安柏(ID: Amber201606 ), 作者:安柏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