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心臟中心,一名13歲患有房間隔缺損的患兒順利被植入可降解封堵器,患兒在術後第二天就恢復了自由活動,這也是上海首例房間隔缺損被植入可降解封堵器的患兒病例。11月29日,患兒順利出院。
手術中。本文圖片均為上海市兒童醫院 供圖
房間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也是最常見的兒童結構畸形之一。房間隔缺損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外科開放手術和微創封堵。其中,微創封堵由於無切口、不需要體外迴圈、心臟停搏並且恢復迅速,在創傷程度方面和外科開放手術相比有著巨大的優勢。但是,由於微創封堵手術需要在體內植入金屬封堵器,眾多家長出於對心臟中終身攜帶“異物”的恐懼,最終還是選擇了外科開放手術,給患兒帶來了一定的身體創傷。
此次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實施的微創封堵手術,使用的是可降解封堵器。可降解封堵器被植入後,會不斷降解直到消失,這期間封堵器表面也會逐步覆蓋一層內膜,最終內膜會牢牢地長在房間隔上聯為一體。區別於以往金屬封堵器不同的材質,可降解封堵器將於植入後6個月開始降解,1年後基本消失。
“雖然只是封堵器的不同,其實對於植入技術有著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上海市兒童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朱宏斌表示,可降解封堵器在傳統數字減影技術(DSA)引導下不顯影,本次手術全程在食道超聲引導下進行,對於手術醫生和超聲醫生的技術和相互的配合協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患兒即將出院時,與醫護人員合影。
“由於本次手術在超聲引導下進行,避免了傳統封堵手術DSA引導帶來的放射性輻射,本次手術不僅可降解,而且無輻射,患兒接近零創傷,給患兒和家庭帶來了福音。”上海市兒童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心胸外科主任醫師洪海筏進一步表示。
上述兩位專家透露,目前,房間隔缺損可降解封堵器的適用範圍是直徑5毫米左右或之內的房間隔缺損患兒,年齡需要在8歲以上,但是後期隨著可降解封堵器的更新迭代,一定會造福於更多的房間隔缺損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