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選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4年第九十四期(總第864期)
【按】
應《作文素材 品讀經典》雜誌編輯邀請,寫了一期“同題碰撞”的作文指導稿件。題目是“校園外的世界”。
學校開學之初模考測試作文題目是“校園外的世界很精彩”,源自某區縣2024年的初三一模試題。模擬試題原題如下:
走出校園,或勞動,或參觀,或訪問,或做志願者……你會觸碰豐富多彩的世界,同時會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深入的思考。請以“校園外的世界很精彩”為題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不過,我在給雜誌做這一期稿件時,特意把該題目重新調整了一下,變成“校園外的世界”,把“很精彩”去掉了。為什麼這樣處理呢?
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1.“很精彩”帶有明確的指向,如果從應試寫作角度來說,題目帶有“很精彩”,毫無疑問就必須寫出“精彩”來,不能選取“不精彩”的素材。但實際上,校園外的世界並不只有“精彩”,大千世界,包羅永珍,除了“精彩”,還有很多不同型別的人、事、物值得關注。所以,我把“很精彩”去掉,希望能夠進一步開啟學生的思路。
2.古人形容書呆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現在絕大多數學生實際狀況是非但“窗外事”不聞,連“聖賢書”也不讀,各式各樣的練習倒是“刷”了不少,甚至考試時,很多學生將某某題我曾經刷到過當做千篇一律生活的某種驚喜。每念及此,我都有一種莫名的悲哀湧上心頭。以“校園外的世界”為題,是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睜開眼睛,看看象牙塔之外的生活。
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樣的名聯,幾乎沒有學生不知道,張口就來,但他們大多隻不過是記住了而已,實際是他們只關心分數,只關心排名,不要說國事天下事,就是“家事”,他們也不大關心,或者也可以說家長和老師也不曾引導他們關心過。
4.一定程度上,學校生活是走向社會的預備階段。但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相當多的人覺得孩子既然在學校學習,那就只關注學校的事情就好,只要把成績和排名搞上去就好,但凡關注一點兒其他的事兒,都屬於不務正業。學生的學習和真實生活嚴重脫節,然後又幻想學生將來畢業後走向社會能無縫銜接,絲滑過渡,那怎麼可能呢?
5.AI時代到來後,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都必然面臨急速的變革。但我作為一線教師的觀察,到目前為止,學校教育基本上還沒有什麼太多的變動,完全沒有預感到“暴風雨”的即將來臨,還是墨守成規,不停地讓學生機械地記憶和背誦很多透過AI都可以輕鬆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思辨能力、適應能力等將來社會更需要的品質和能力。
【名校真題】
如果說校園是夢想起航的港灣,那麼校園外的世界就是廣闊無垠的海洋,它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從繁華都市的喧囂到寧靜鄉村的悠然,從名山大川的壯麗到平凡街巷的煙火,再從喧囂世界的一端到溫馨家庭的小小港灣,每一處都藏著不同的故事與風景。走出校園,去擁抱那個多彩而真實的世界,在那裡,你將遇見更廣闊的天地,遇見更深刻的自己。請以“校園外的世界”為題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要求:請將作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作文內容積極向上,字數在600—800之間,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名師解題】
導語第一句,引導學生將目光從校內轉向校外。校園是他們夢想起航的地方,但這裡並非學習的終點,而是通往更廣闊世界的起點。校園外的世界如同無垠的海洋,充滿了未知與挑戰,等待著他們去探索、去發現。由此可見本文寫作的重點是校外,而不是校內。
導語第二句透過列舉多種截然不同的場景,啟發了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去觀察和思考。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豐富的素材庫,它涵蓋了城市、鄉村、自然、人文、家庭等多個領域和方面。在準備作文時,可以從這些方面中選取自己熟悉或感興趣的點進行深入挖掘和拓展。除了提供表面上的場景描述外,這句話還隱含了深入挖掘的提示:每個場景背後都藏著不同的故事和風景,需要用心去體驗和感受。因此,要儘可能選擇那些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深刻內容。
導語第三句直接點明瞭文章的核心——走出校園,探索外部世界。它像一盞明燈,為學生指明瞭寫作的方向,確保文章圍繞這一主題展開,避免偏離主題或內容散亂。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上思考走出校園的意義。它不僅僅是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更是對自我認知的深化。學生需要在文章中探討這種變化,分析自己在面對新世界時的心路歷程和成長感悟,從而使文章具有更深刻的內涵。
【高分立意】
下面幾種立意角度可供參考。
角度一:成長與蛻變。聚焦於個人在走出校園後所經歷的成長與蛻變過程。探討在複雜多變的外部世界中,如何面對挑戰、克服困難,逐漸成長為更加成熟、獨立的個體。可以描述一次難忘的旅行經歷、一次社會實踐的感悟,展現這些經歷如何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促進了自我認知的深化和性格的完善。
角度二:社會責任與公民意識。探討如何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為社會做出貢獻。可以圍繞志願服務、環保行動、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展開敘述,展現在這些活動中所展現出的責任感、擔當精神和奉獻精神,以及這些經歷對其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塑造。
角度三:自然之美與心靈之旅。聚焦於校園外世界中的自然美景,探討自然對人類心靈的滋養和啟迪作用。可以透過描繪一次登山之旅、一次海邊漫步、或是一次深入自然的探險經歷,展現自然風光的壯麗與神奇,以及這些經歷如何讓人心靈得到淨化、情感得到昇華。同時,也可以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類應該如何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角度四:科技與生活的交融。關注校園外世界中科技對生活的深刻影響,探討科技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社會結構。可以從智慧手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產品入手,分析它們如何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思考科技是把雙刃劍這個經典命題。
我的影片號,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最近開始講《古文觀止》的公益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了公眾號、影片號,來聽一聽。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選下面的文章連結:
之前還寫過另外一本書:《減法教育》,具體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連結:
圖片來自網路,如涉版權,請聯絡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眾號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