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啾啾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當媽以後我深刻意識到,有些事情哪怕做了再多的準備,該來的還是會來。
這些年隨著啾啾上小學,我們全家都為她的眼睛操碎了心,不管是護眼燈、學習桌還是投影儀全都備上了,而且一有時間我們就出發去戶外,平常也很注意啾啾玩電子裝置的時間。
按常理說,應該挺萬無一失了吧?結果前段時間,她突然跟我說,“媽媽,我看黑板有點看不清楚”,我心下一驚,不好,該不會近視了吧。
孩子的事沒有小事,我們第一時間帶她去醫院做了各種檢查,查完了以後醫生有一個基本結論,當時意思是說暫時不用管,問題不太大。
過段時間之後,啾啾給我反饋了,說她看黑板依然是有點不清楚,我覺得既然問題出現了一定不能躲,這種情況下可能得采取點什麼措施了。
所以我研究了一圈,又聽從了醫生的專業建議,因為啾啾的度數特別特別淺,最後我們決定戴個離焦鏡試試看。
啾啾戴了沒多久,前幾天去複查,視力竟然恢復了一些,現在一隻眼睛4.6,一隻眼睛5.0,整體來說視力都有在上升,老母親這才稍稍把心放回了肚子裡。
我知道很多姐妹都特別關心孩子的視力問題,後臺留言總是一抓一大把。
恰好最近我搜集了不少資料,所以也不兜圈子了,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孩子近視的那點事兒。
當孩子出現視力問題的苗頭時
可以看看有沒有“補救”措施
其實啾啾可能會近視這件事,我是做過思想準備的,因為我家啾啾爸是600度近視,從某種角度來說,孩子近視的機率會大一些。
所以當啾啾近視這天真的來臨時,我也沒有覺得很意外。
人到中年,我逐漸練就了一種心態,就是問題出現的時候,你不能無視或者逃避,那樣問題只能越來越嚴重,而當你去正視困難,迎難而上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
好像扯遠了,說回孩子的近視,既然問題出現了,我們就積極面對,因為孩子的眼睛不會自己好,越是放任不管,反而可能更嚴重。
而且現在孩子近視比例還是挺高的,網上的一些資訊也能夠佐證。
國家衛健委的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
其中6歲以下兒童近視率為14.5%,小學生近視率為36%,初中生近視率為71.6%,高中生近視率為81%。
現在我去接啾啾和呦呦放學,就發現很多三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戴上了眼鏡,更早的甚至在剛上小學就出現了看不清黑板的情況。
總之,孩子近視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而不是一個兩個孩子的特有問題。
我覺得咱們與其在這擔驚受怕,倒不如趕緊想想怎麼幫孩子預防和控制視力,現在普遍認可的控制近視的方式,主要是這幾種:
1、每天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
2、使用角膜塑形鏡,也叫OK鏡;
3、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的阿托品滴眼液;
4、科學佩戴框架眼鏡。
記性好的姐妹一定還記得,吉米媽家的小張,三年級開始就有點看不清楚黑板了,當時帶去醫院散瞳檢查,發現左右眼都是100度近視了。
因為男孩愛蹦愛跳,小張又特別喜歡游泳、滑雪這類運動,戴鏡框眼鏡不太方便。
吉米媽給小張採用的方式是佩戴角膜塑形鏡,也就是大家說的ok鏡,根據醫生的建議晚上戴,白天摘,視力可以恢復到1.0,正常上課沒有問題。
小張現在戴了三四年了,視力總體來說控制的還可以,白天基本視力能維持在1.0。不過OK鏡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適用,注意事項也挺多的,我把吉米媽之前總結的經驗貼上來,姐妹們可以滑動看看。
❶ 需要到正規醫院或有驗配資質的機構驗配(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專業眼科+中級以上的眼科醫師和技師職稱)。
❷ 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角膜形態的OK鏡。沒有一個品牌可以適合所有的人群,醫生根據孩子的角膜特點,戴鏡需求進行推薦。劃重點—孩子一定要試,不要嫌麻煩!
❸ 一定要讓孩子仔細聽和學摘戴以及護理要求,自己摘戴會減少眼睛不適的可能。
❹ 必須必須定期複查,不要怕麻煩。複查時間為戴鏡後1天,1周,2周,4周,2個月,三個月,6個月,9個月和1年。
❺ 戴鏡不能停,有些人說效果不好,很多是因為孩子戴鏡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❻ 摘戴的時候 一定要放一個小托盤在面前,要不眼鏡掉了,很難找到。
❼ OK鏡需要每天消毒,浸泡,定期更換,最長使用時間1年~1年半。也可能不到1年中途就要換鏡,是否中途換鏡取決於兩個因素:近視度數的高低,鏡片的護理。
不過話說回來,一個孩子一個方法,在啾啾近視這件事上我也做了很多的考量,並且也詢問了醫生的建議,最後決定給啾啾配離焦鏡。
先給不瞭解的姐妹,解釋一下什麼叫離焦鏡。
離焦鏡是框架眼鏡,屬於光學干預的一種,光學干預的主要理論是周邊離焦理論,即周邊視網膜遠視離焦可能對近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而離焦鏡片,使中央像點位於視網膜上,周邊的像點位於視網膜前方,在提供清晰中心視力的同時可實現減緩眼軸伸長,從而控制近視發展。
近視離焦鏡適合年齡或者度數不滿足配戴OK鏡的標準,或者衛生習慣一般的孩子使用。
跟其他的光學干預手段,比如ok鏡、離焦軟鏡相比,離焦框架眼鏡更方便,價格也更實惠。
我陪啾啾配眼鏡的時候,還聽見有媽媽說到了離焦軟鏡,我也大致去了解了一下,它有點像成人戴的隱形眼鏡。
市面上常見的離焦軟鏡是日拋型的,孩子白天佩戴可以延緩近視度數加深,不過對操作和護理有一定要求。
我把離焦軟鏡、離焦鏡、ok鏡做了一張對比圖,大家可以儲存下來慢慢看。
綜合我們家的具體情況,一個是我經常出差,如果配OK鏡,可能不太有時間盯著啾啾摘和戴,而且離焦軟鏡的話,她的度數也沒達到使用標準。
另外我也跟啾啾商量了一下,她並不反感佩戴框架眼鏡。
所以最後出於好堅持、省心省事、效果不錯種種考慮,我們家選擇了離焦鏡。
至於哪種效果更好、什麼樣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鏡片,專業的問題大家還是找專業人士諮詢。
我之前刷到過一位北大眼科醫生的影片,說沒有任何一個臨床醫生,能夠在第一時間判斷哪種方式對孩子來說控制效果會更好。
舉啾啾和小張的例子,也是想告訴大家,不同孩子有不同辦法,具體的還是要聽醫生的。
另外多說一句,如果有孩子近視、想多瞭解一下離焦鏡的,我也把我這段時間總結的幾點事項分享給大家,幫大家繞繞坑。
1、驗配服務:關於孩子的視力健康問題,一定要去有資質的眼科醫院或眼鏡店做檢查及配鏡,確保鏡片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另外在驗配服務專案時,一定要注意球鏡度數、柱鏡度數等數值的準確測量。
2、鏡框選擇:材質選擇輕便、抗衝擊強度高、硬度高的鏡片,如TR材質或塑鋼材質,避免金屬框的沉重和褪色問題。
3、適用人群:離焦鏡適合軸性近視的孩子,即因眼軸拉長引起的近視。對於其他型別的近視,如調節不足引起的假性近視,離焦鏡的控制效果有限。
4、定期複查:配戴離焦鏡後,應每3-6個月帶孩子進行復查,監測眼軸長度、眼部變化和角膜健康,判斷離焦鏡的實際效果以及是否出現新的視力問題。
5、日常護眼習慣:離焦鏡不能代替日常護眼措施。平常還是要每天保證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
這幾個護眼方法
要牢牢記住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已經有近視的苗頭了,比如看遠處有點模糊、看電視愛往前湊,建議趕緊去醫院做檢查,因為一旦視力出現問題了是不可逆的。
如果孩子遠視儲備在正常範圍內,就不用太過擔心,但也要注意保持。
▍1、定期檢查視力
近視防治,開始的越早越好,如果父母或者家裡其他孩子有近視問題,早期視力檢查就更為重要,因為發現視力問題的年齡越大,糾正的可能性就越低。
一般在孩子六七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有意識地帶孩子檢查視力,記錄視力相關的資料。
一旦出現近視情況,每3-6個月就要做一次視力以及眼軸的檢查,如果近視度數有增加,眼軸增長得比較快,可以考慮做一些干預。
▍2、減少近距離用眼
一般在啾啾和呦呦上網課的時候,我們家是優選大螢幕的,能用電腦、電視、投影的,就不用手機、pad。
因為螢幕越大,孩子就能保持更遠的觀看距離,減輕近距離用眼壓力,而且也能控制她們少玩電子裝置。
另外不管孩子用什麼,最好每使用半個小時,就休息遠眺個三五分鐘,或者做做眼保健操也很不錯。
▍3、堅持大戶外
最簡單、最有效的護眼方式,其實就是每天能保持一段時間的戶外活動,這學期開始北京中小學的課間變成15分鐘,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們走出教室。
戶外光線充足,有助於刺激視網膜釋放多巴胺,預防近視的發生。
至於形式我覺得大家不用太糾結,常規的走路、跑步、打羽毛球、騎腳踏車都是有效的,週末一家人出去溜達溜達、爬個山也是不錯的戶外活動。
▍寫在最後
之所以想跟大家聊孩子近視,主要是我發現在這個時代,孩子想不近視似乎很難,但要真的近視了,做家長的也不必太焦慮。
所以如果孩子沒有近視,那就透過一些預防手段保持住,儘量讓近視晚點到來。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視力問題,那就更要多上上心了,因為18歲之前視力還有恢復空間,等到18歲之後孩子視力基本定型了,做什麼就都來不及了。
最後,我也有點好奇大家身邊近視的孩子多嗎?都用的什麼方式保護孩子視力?評論區一起嘮嘮。
參考來源:
1、《玻璃搪瓷與眼鏡》,環帶微結構離焦鏡控制青少年近視進展的真實世界研究,2024年第52卷第5期
2、至臻視界眼科:離焦軟鏡 vs OK鏡 vs 離焦鏡片 優劣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