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過年,家裡有孩子的,一定都感受到孩子那份欣喜若狂。
收紅包拿壓歲錢,穿漂亮衣服買心愛的玩具,還有,盡情享用一大桌子的美味佳餚。
我老家過年就這樣,飯點還沒到,一大群孩子就在廚房門口喊“好香,好餓啊,啥時候開飯”。
終於上菜了,好多孩子迫不及待開吃,搶著盤裡肉多多的雞腿,吃得一臉滿足的幸福樣。
然而,一頓飯的功夫,卻看到不同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
有的只顧著自己,直接把喜歡的菜端到自己面前,不給別人夾菜的機會;
有的拿筷子在菜裡攪來攪去,找不到喜歡吃的還一臉嫌棄;
有的一邊吃,一邊跑來跑去,甚至拿餐具當玩具,大聲喧譁;
有的則完全不一樣,不跟別人搶吃,有什麼吃什麼,一舉一動像個小大人似的。
看到這麼一句話:
從一個人拿筷子的樣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個人在吃飯時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舉止最能看出他的修養與內涵。
正所謂飯桌見人品,孩子吃飯這件小事,恰恰暴露他的個人素養和未來人生走向。
孩子有這3種表現,正是典型的“聰明相”。
去年過年刷到一個影片。
寶媽@萍萍 家裡來了兩大桌客人,大人忙不過來,結果她兩個孩子,直接掄起兩個大鍋鏟在廚房忙了一中午。
炸糖醋魚、白灼鮮蝦、炒魷魚荷蘭豆和麵條……
嫻熟的顛勺、放料,一看就是在家沒少做飯的;就連斬白切雞的技術,都讓無數大人自愧不如。
過年聚餐,最忙就是廚房做飯的人。
大部分孩子似乎很習慣等著飯菜上桌,自己坐享其成,明明看到父母忙得焦頭爛額,卻還心安理得啃著瓜子,吃著零食,看著電視,眼裡一點活都沒有。
但勤快的孩子,卻主動走進廚房,時刻關注著父母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
剝個蒜,切個蔥,調點醬料,總之會想辦法積極參與和表現。
就算廚房沒有他的用武之地,他也不會就此閒下來。
而是提前收拾好吃飯的桌椅,擺好碗筷,招呼家裡的客人,看看要不要加點水或者飲料。
堂姐10歲的女兒,就是這樣一個“閒不住”的孩子。
從小學做飯的她,不僅跟媽媽一樣,是家裡的大廚,還特別會照顧人。
有次帶兒子去他們家,她一看到小弟弟,趕忙端來一盤葡萄,說很甜,誰都喜歡吃。
不但如此,吃飯時她忙著介紹:“弟弟愛吃什麼,有鴨肉、肥牛湯、花甲,看看哪樣最喜歡。”
飯後主動讓我們別動去客廳吃零食水果,她和媽媽收拾就好。
就這樣,去過一次後,兒子天天惦記小姐姐的好,老說下次還去。
誰不喜歡和這樣的孩子親近?
同齡孩子還處在玩鬧搗蛋的階段,她已經是家裡“一把手”,承擔各種廚房活、家務活。
不用父母督促和提醒,看到誰有需要,就果斷上場,儘自己所能,發揮自己小主人的作用。
這些落落大方,小小年紀就有責任和擔當的孩子們,未來的某一天,他們一樣會用愛去反哺父母,經營自己的家。
孩子眼裡有活,終被熱氣騰騰的生活所包圍,所充滿。
說到過年吃飯最令大人尷尬、頭疼的事,莫過於自家孩子沒規矩,行為失禮。
有次家庭聚餐,一親戚小孩不等大人上桌,就徑直跑到主位,拿起大雞腿開口就啃。
父母看到後趕緊阻止,叫他下來,他壓根不理會。
多說幾句,乾脆擺起臭臉,把雞腿扔在桌面上氣呼呼跑開了。
這一幕,真讓人目瞪口呆,心裡不停搖頭,質疑父母平時的管教。
吃飯這件事,尤其是過年聚餐,禮不可廢。
哪怕孩子再小,飯桌規矩必不可少,因為他的行為舉止,都藏著自己和父母的教養。
主持人撒貝南小時候,家裡長輩對他吃飯規矩要求很高。
如果碗裡有菜沒吃完,不準再去夾同樣的菜,否則長輩二話不說一筷子打過來,讓他長記性。
吃飯更不能唱歌、說話,不然也會被打。
正因為長輩嚴厲的餐桌教育,讓撒貝南從一個喜歡胡來搗蛋的熊孩子,慢慢長成懂規矩、有禮貌的好學生。
飯桌無小事,趁早立下餐規,教導孩子正確的用餐禮儀,是每位父母的自覺。
以下這些規矩,平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1、長輩優先。
等長輩落座後才上座,等長輩夾完第一道菜再輪到自己。
2、坐姿端正。
挺腰端坐,不翹二郎腿,不窩著身體,用餐時最好端起碗,把飯菜送到嘴裡。
3、夾菜不攪盤。
不要為了挑喜歡吃的菜就用勺子或筷子在盤裡翻來翻去,看清楚要夾哪一塊,夾好放碗裡。
4、儘量不出聲。
不吧唧嘴,也不要隨意說話、大聲吵鬧,或者用筷子敲打碗碟,打噴嚏要懂得迴避。
吃飯過程中,細嚼慢嚥,喝湯時等湯涼了再慢慢喝。
5、不妨礙別人用餐。
不搶食,等別人夾完菜再夾或者轉動轉盤,勺子或筷子不碰撞別人的。
6、不低頭玩手機。
還沒吃完飯,就專心好好吃,想玩手機等吃飽了,跟長輩說一聲“我吃好了”再離席。
要知道,孩子飯桌上的表現,就是家庭教育的驗收單。
當他學會尊重別人、守禮儀懂規矩,不管去到哪,都會受大家歡迎,更容易贏得尊重和認可。
前幾天女兒學校開家長會,班主任說到一個很小的生活細節問題:
班上一半以上的孩子,每天在教室裡吃午飯,桌子地上總有掉下來的米粒,餐盤裡全都是剩飯剩菜。
僅有八九個孩子,能保持桌面整潔乾淨,不掉米粒。
就算吃不下,也會把剩餘的飯菜、湯水分開倒進相應的垃圾桶裡。
而且據觀察,這些孩子平日不僅表現優異,還很關心同學,總跟老師說“謝謝”,一看就很懂事,會體恤別人。
為此班主任特地提醒大家:
不要只關心孩子是不是吃得好、吃得飽、吃得有營養,還要引導孩子珍惜糧食,學會感恩。
的確很有道理。
如今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吃飯更不是什麼令人發愁的事情。
所以,他們把每日的吃喝用度視為理所應當,就算不想吃、吃不下倒掉,也不覺得有問題。
特別是過年,面對滿桌子的大魚大肉、美味佳餚,他們習慣吃兩口就不吃,或者隨意糟蹋。
英國教育家尼爾曾對這類孩子作出評價:
他們對待食物的態度,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以自我為中心。
因為只顧著自己,看不到食物背後是父母辛勤的工作、農民伯伯的付出、大自然的饋贈,所以很難懷有感恩的心,珍惜眼前的盤中餐。
而那些從小懂得食物來之不易,感恩父母做飯辛苦,不挑食浪費的孩子,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顧及別人的感受,更容易收穫愛和幸福。
美食家蔡瀾先生,嚐遍無數美食,得出這樣的生活智慧:碗淨,福至。
對於孩子而言,亦是如此。
當他用心對待碗裡的一粥一飯,明白一切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
他對食物心懷感恩,某種程度上,也會對生活心懷敬畏。
等日後他離開家庭,奔赴屬於他的遠方,才能憑藉心裡的良善、真誠,從容而優雅應對一切挑戰和困境。
孩子未來的造化,都在餐桌上。
如今到了春節,各位父母給孩子好吃好喝的同時,別忘了給孩子“食育”。
放手讓孩子參與,給他獨當一面的機會;
教會他餐桌上的禮儀、規矩,用良好的教養引導他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
利用一方餐桌,讓他學會珍惜和感恩,在每天的實踐中修成富有同理、體貼別人的品質。
相信用心、智慧的教導,能讓孩子每吃一餐飯,舉手抬足都散發出優秀、自信的馨香之氣。
而他在飯桌上的教養,也將成為行走人間的金名片,到哪都能光芒四射,活成最耀眼的自己。
十點讀書開影片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影片裡學知識
歡迎點贊關注
本期推薦:新年詩詞祝福
作者 | 哎呀媽,高校教育心理學教師,願用自己的心和筆,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世界。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籤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