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從一名孕婦傳播給其未出生的嬰兒,導致死產。此後,專家就可怕的“樹懶熱”的危險發出了新的警告。
奧羅普切病毒,綽號“樹懶熱”,今年早些時候超出其通常所在的南美洲範圍,傳播到 西班牙、 義大利、德國 和美國。
這種最初因在某種動物身上發現而得名的病毒,目前沒有疫苗或特定的治療手段。
已知其會引發頭痛、肌肉疼痛、關節僵硬、噁心、發冷、對光敏感以及嘔吐等症狀。
然而,它可以迅速穿過血腦屏障並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在那裡它可能導致腦膜炎,在極端情況下會致命。
它主要透過叮咬昆蟲進行傳播,但有有限的證據表明其可透過性接觸傳播。
截至目前,專家認為僅有兩例病毒在母嬰之間傳播的病例得到了證實。
現在,在該病毒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的進一步令人擔憂的證據裡,醫務人員又報告了一起導致死產的病例。
醫務人員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拉州記錄下了這一病例,一名 40 歲的婦女在懷孕 30 周時感染了奧羅普切病毒。
這位未透露姓名的婦女今年 7 月出現了發燒、發冷、肌肉疼痛和嚴重頭痛的症狀。
僅僅三天後,她就開始出現輕微的陰道出血,還有該區域的深色分泌物。
接下來的九天,她的症狀一直持續著。雖然最初跡象顯示胎兒情況良好,但隨後的掃描證實她的孩子在這段時間已經死亡。
對從她身上採集的樣本所進行的分子檢測證實,她感染了奧羅普切病毒。
對這名死產男嬰的檢測未發現發育障礙,但分析顯示,其大腦、脊髓液、肺臟、肝臟、臍帶以及胎盤中均存在病毒。
作者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寫道:“這些發現凸顯了妊娠期奧羅普切病毒感染的風險,以及對於生活在或到訪該病毒流行或新出現地區、有發熱或其他提示症狀的孕婦,需要考慮這種感染情況。”
就在幾個月前,整個歐洲查出了十幾例奧羅普切病毒病例。
雖然被稱為“樹懶熱”,但奧羅普切病毒並非由樹懶直接進行傳播,而是由小咬蟲(比如蠓)傳播,它們能夠將疾病從樹懶傳播給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動物。
奧羅普切病毒引發的症狀通常在被咬後 4 至 8 天開始出現。
雖然可能致命,但致命的結果極為少見,從該疾病中康復是常見情況。在大多數情形下,症狀在發病後四天內消退。
專家仍在研究奧羅普切病毒對妊娠的確切影響。然而,此前已有流產以及增加嬰兒患一種被稱為小頭畸形(即嬰兒頭部非常小)出生缺陷風險的病例記錄。
該病毒與寨卡病毒屬於同一家族的病原體,已知寨卡病毒會增加流產和出生缺陷的風險。
在歐洲,奧羅普切病毒的病例數量仍然很少,所有病例都被認為與前往受影響地區旅行並在返回時患病的人有關。
然而,今年 1 月至 7 月中旬,在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和古巴已記錄了超過 8000 例病例。
由於病例數量眾多,歐洲衛生官員警告前往或在疫情地區居住的公民存在中度感染風險。
他們建議在受影響地區的人使用驅蟲劑、穿長袖襯衫和長褲,以此降低被叮咬的風險。
專家表示,奧羅普切病毒在英國等氣候較為涼爽的國家不太可能“紮根立足”,但對於那些出國旅行的人來說,它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
針對當前的奧羅普切病毒株的分析顯示,它在感染人類方面變得更有效,這可能是病例增加以及在以前未出現過的地區出現的背後原因。
氣候變化被認為是導致其增多的原因,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增加了人類與可能攜帶該疾病的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奧羅普切病毒於 1955 年首次在千里達及托巴哥的一個同名地區被發現。
五年後,在修建一條高速公路期間,一隻樹懶接受檢測,被發現攜帶了奧羅普切病毒,這進而導致了它別名的產生。
然而,不只是樹懶,還有多種動物被認為是該病毒的潛在攜帶者。
此前該病毒的大多數爆發情況,已超過 30 次,均集中於亞馬遜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