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數字經濟
經濟大省山東,又迎來了“高光時刻”。
資料顯示,2023年,山東生產總值為92069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GDP同比增長6.0%,增速高全國0.8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年初保5%的任務目標。
不僅如此,煙臺2023年GDP突破萬億,成為山東省第3個萬億級城市。
至此,山東“萬億俱樂部”成員(青島、濟南、煙臺)超過“老對手”浙江(杭州、寧波),僅次於江蘇(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常州)與廣東(深圳、廣州、佛山、東莞)。
根據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山東將目標再次鎖定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同時還設定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左右的目標。
“一個地區的發展不能僅看GDP增速,但如果增速表現不好,那這個地區或難言發展。”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以山東的工業底子和區位條件,本就應該保持一個不錯的增長速度。但在經濟環境嚴峻的當下,山東還能克服困難,激發經濟潛能,保持6%的可觀增長,“可以說是真正站出來挑起了大梁”。
山東的“焦慮”
在曬出亮眼的成績單之前,山東“焦慮”了許久。
作為中國長期的重工業基地,山東是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粗鋼、電解鋁、水泥等產品產量常年位居全國前三,原油加工能力佔到全國的1/4。藉著完備的工業體系與優渥的地理區位,山東曾在1982年到1985年,連續四年奪得全國GDP第一的寶座。
但隨著發展動力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以重化工為主要產業結構的山東,出現了產能過剩、能耗高、科技含量低、人才吸引弱等系列問題,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並一度陷入瓶頸。
1986年,山東失去了“經濟第一省”的稱號。2007年,江蘇超越山東,坐穩第二把交椅,而山東在跌落到全國第三的位置後,與第二名江蘇的差距逐年擴大。2009年,山東與江蘇的GDP總量相差不到1000億元,但到了2022年,兩地差距已經被拉大到超3萬億元。
更要緊的是,在2019年第四次經濟普查過後,山東2018年的GDP資料被修訂為66649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此外,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山東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2019年僅同比增長0.6%,2020年增速進一步下滑至0.5%,增長接近停滯。
財政的緊張,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公共投資。2019年,山東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罕見地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8.4%。2020年雖回升至同比增長3.6%,但仍為山東十年來增速最低的兩年。
受累於“笨重的產業結構”,山東能耗高、產出低的傳統產業轉型相對緩慢。
實際上,山東省政府早在2016年就有提到,山東工業規模總量較大,但產業結構偏重,對資源和能源依賴性較強;產業門類齊全,但中高階產業佔比較低,省內國內市場佔有率較高,但國際市場競爭力相對不足,外向度較低;創新體系較為完善,但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等問題。
在傳統產業轉型緩慢的同時,山東省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也遠落後其他經濟大省。
2016年,浙江的高新技術、裝備製造就已分別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0.1%、38.8%,江蘇的高新技術佔比為41.5%。而同期,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佔比僅為32.5%,裝備製造業佔比僅為28.5%。
此外,山東省的服務業還有大而不強的問題。
2016年,山東省的服務業佔GDP比重雖上升為51.6%,與浙江、江蘇大致持平,但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牛鳳瑞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比較地區經濟不能簡單地比較一、二、三產業佔比,這種方式過於籠統。
牛鳳瑞指出,江浙兩地的服務業多為證券、網際網路等熱門行業,且行業龍頭企業數量較多,而早前山東服務業佔比雖相差無幾,但其服務業多以餐飲、交通等較為傳統、初級的行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發展較慢。“這也是此前山東經濟的掉隊的原因之一。”
新舊動能轉的收穫期
從全球範圍來看,2023年經濟發展態勢可謂“風急浪高”。世界銀行預估,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僅為2.6%。而山東取得6%的增長同時,各項指標也均得到明顯的提升。
“這是山東的收穫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看來,山東經濟大而不強,產業結構偏重,傳統產業佔比較高等問題,從某種程度上是中國北方,甚至是整個中國經濟的縮影。“山東經濟能忍住了陣痛,堅定施行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騰籠換鳥’,產業升級,某種程度上也為其他省份提供了借鑑。”
實際上,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速換擋和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新舊動能轉換在2016年前後成為我國經濟領域熱點話題。2017年6月,山東省抓住機遇,率先成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戰略規劃領導小組。
2018年1月,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獲批。這是中共十九大後獲批的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也是中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不少專家和媒體更是將這一批覆喻為一份“開年大禮”。
方案提出,要堅決淘汰落後動能,以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這5大新興產業,和高階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這5大優勢產業為十強產業,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
而在確定目標後,山東還主動“擠破泡沫”,關停、淘汰一大批高耗能高汙染專案及落後產能。
根據方案“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的目標,從時間上來看,2023年正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突破之際。而山東也確實迎來了一個不錯的收穫季。
根據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其中,41個行業大類中,33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0.5%。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7%,高於全部規上工業2.6個百分點。
不僅是工業,在全球外貿萎縮之際,山東外貿保持相當的韌性,2023年山東實現進出口總值3.26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7%,實現了逆境上揚。而高新技術方面,2023年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了51%左右。服務業方面,山東的高技術服務業投資也增長了35.0%。
不僅如此,翻開新晉萬億俱樂部的煙臺市的經濟版圖,其兩個最大的2千億級產業叢集為綠色石化、有色及貴金屬,正是新舊動能規劃的重點產業,而煙臺本身也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核”城市之一。
煙臺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也表示,做實16條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做大做強先進結構材料、生物醫藥兩大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壯大汽車、清潔能源等13個省“雁陣形”產業叢集,培育形成綠色石化、有色及貴金屬兩個2千億級產業叢集。
押注數字經濟
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突破後,山東將如何在2024年保持5%以上的經濟增速?
對此,曾剛認為,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試驗地,從目前來看,山東可以初步認為較為成功。但產業升級調整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產業規模變小、就業崗位流失、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等問題,而產業升級又是必經階段,這關係到地方經濟能不能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
“山東可以利用原有產業基礎為新興產業創造發展空間,新興產業發展後,又為原有傳統產業升級提供了保障。這對其他地區有借鑑意義,但並不代表可以照搬。”
但曾剛指出,當前山東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不意味著山東已經完成了新舊動能的轉換。作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新機遇,山東在數字經濟上與其他省份仍存在差距,而在最佳化營商環境,調動地方發展經濟積極性方面,山東也有較大潛力。
陳耀則認為,山東此前新舊動能轉換得到了政策與資金的支援,《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給予了山東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去產能停產期間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科技成果收益個稅徵收將放寬等獨家財稅支援。政策到期後,如何保證內生動力驅動發展,將是山東經濟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問題。
從目前來看,山東選擇了押注數字經濟。
實際上,數字經濟已成為促進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大的新增長點。
根據《大眾日報》訊息,2023年山東省數字經濟總量佔GDP比重預計將提升2個百分點、超過47%。而2024年山東將繼續加碼數字經濟。在山東省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實抓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重點工作。
在2023年末,山東出臺《關於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實施“十大工程”推動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聚焦打造全國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以實施數字產業化“十大工程”、產業數字化“八大行動”為主線,力爭到2025年,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全國前列,數字經濟總量佔全省GDP比重超過50%。
從全國來看,廣東、河南、江蘇、浙江等省份都在積極佈局數字經濟,作為後發者,山東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當下,能否後發先至?這種高度重疊的產業是否會形成“零和博弈”?
對此,牛鳳瑞認為,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新動能之一,不僅中國各地區在佈局,國外各經濟體也在積極佈局。各地要想在競爭中贏得先機,一定是按照自己的區位優勢和的產業方向來進行規劃。僅就國內來講,數字經濟涵蓋面廣,且中國國內市場廣大,外貿物件眾多,各省份側重的國內外市場也不盡相同。
牛鳳瑞進一步補充道,浙江等地則原有軟體技術優渥,在發展數字經濟時更多傾向於選擇數字產業化。而山東有一定重化工業基礎,在數字經濟上可以更多的發力產業數字化。
(轉載開白請新增微信,ID:rafe0101)
撰文|李益文
編輯|梁勵
版式|松
☞ 世界工廠,重新“製造世界”
☞ 京滬,再競速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