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拼經濟,誰走在全國前列?
01
上市企業,是觀察一個地方資本活力、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視窗。
過去10年,A股上市企業從2534家躍升到5300多家,境外市場還有上千家內地上市企業,這些企業分佈在全國200多個地市中。
近年來,隨著“金融強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經濟“細胞”的上市企業,成了新一輪“搶企大戰”的焦點,在穩經濟、拼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長期以來,東部地區是上市企業的主陣地,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產業轉移、內陸開放等戰略的推進,中西部城市正在迎頭趕上。
在經濟上,重慶、成都、武漢等中西部城市率先躋身2萬億GDP俱樂部,鄭州、長沙、西安、合肥等省會位列全國20強,中部、西部與東部形成掎角之勢,為大國經濟再造新增長極。
在衡量市場競爭力的上市企業方面,中西部地區也開始一路追趕,逐步拉近與東部地區的距離。
2023年,成都新增7家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達到117家,境內外上市企業近150家,雙雙蟬聯中西部第一,躍居全國第一方陣。
在成都之後,長沙、合肥A股上市公司超過80家,武漢、重慶超過70家,西安達到62家,形成中西部第一梯隊。
與10年前相比,成都A股上市企業總量從45家左右增加到近120家,而合肥、西安、長沙、重慶等地也大幅翻倍,成為上市軍團擴容的贏家。
成都能拿下中西部上市企業第一城,正是“製造強市”和產業“建圈強鏈”戰略推進的成果。
從產業來看,成都上市企業,集中於製造業與資訊產業,以電子資訊、醫藥健康、新能源、機械裝備等產業為主,與成都“8+28”的產業生態圈及重點產業鏈佈局相契合。
從企業來看,成都近年新增的上市企業,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不乏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龍頭企業的身影,體現了創新驅動帶來的澎湃增長動能。
從新增上市企業來看,醫藥健康,正在成為成都上市“軍團”成長壯大的新增長極。
去年新增的7家上市企業,3家為資訊科技企業,3家為醫藥健康企業,其中百利天恆、科倫博泰兩家均來自溫江區的成都醫學城,科倫博泰更創下近兩年來港股生物醫藥領域最大IPO記錄。
將時間拉長,過去兩年,成都共攬獲13家上市醫藥企業,醫藥健康領域的上市企業累計達到22家,總市值超過2000億元,佔全市的15%左右。
從上市企業板塊看,在成都本地17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軍團”中,來自醫藥健康領域的企業就達6家,佔比超過1/3。
這些上市企業,涵蓋創新藥、高階醫療器械、高階診療等多個領域,眾多企業在細分領域領跑於全國,凸顯了成都在生物醫藥產業的全方位佈局和競爭優勢。
一旦生物醫藥、資訊科技、裝備製造等產業迅速崛起,成都上市“軍團”加速“擴軍”,穩居全國第一梯隊。
02
競逐醫藥健康新賽道,誰走在前列?
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預言醫療健康產業將成為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比爾蓋茨甚至斷言下一個超越他的首富必然出自生物技術領域。
醫藥健康產業,不只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在大國博弈、產業競爭中也處於關鍵地位。
早在2012年,生物醫藥就被列入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十四五相關規劃中,醫藥工業獲得了“關係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的超高定位,引來無數城市競逐。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從不同側面凸顯了之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的多重意義。
我國的醫藥健康產業,集中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區域,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成都、武漢是其中的佼佼者。
後疫情時代,經過幾年的飛速發展,醫藥健康產業投資開始回落,個別地方生物醫藥產業增速放緩乃至陷入負增長,而成都仍在逆勢上行,保持強大的增長韌性。
其一,成都2023年GDP增速位居萬億城市前列,以醫藥健康為代表的五大先進製造業,在其中發揮著支撐作用。
根據成都市統計局釋出的資料,2023年1-11月,成都醫藥健康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增速位居五大先進製造業之首,成為穩工業、穩經濟的最大支撐之一。
根據規劃,到2025年,成都醫藥健康產業規模突破8000億元,一個新的萬億級產業呼之欲出。
其二,成都龍頭醫藥企業,短短一年時間,兩度重新整理創新藥出海紀錄。
2022年底,來自溫江區的科倫博泰與國際製藥巨頭默沙東簽訂協議,將其創新管線中9款以全球獨佔許可或獨佔許可選擇權形式授予默沙東,合作交易金額達 118 億美元,重新整理了中國創新藥對外授權交易金額新紀錄。
緊隨其後,2023年12月,同樣來自溫江區的百利天恆,與就達成新藥授權協議,潛在交易額達84億美元,破國產ADC單藥出海新紀錄。
兩項紀錄,標誌著成都在科技含金量最高、競爭最為激烈的創新藥領域拿下了一席之地,進一步助力成都競逐中西部生物醫藥第一高地。
其三,在新一輪“搶企大戰”中,成都醫藥健康產業廣受資本青睞,甚至引來一線城市的關注。
去年年初,上海首次奔赴千里之外的成都招商,開啟“反向招商”之先河,生物醫藥、機器人、新能源、資訊科技等領域為重點關注所在。
長期以來,上海一直都是各大城市競相追逐的招商目的地,如今上海主動奔赴西部,既是對成都經濟產業飛速發展的重視,也凸顯了成都生物醫藥等產業有了全國性的影響力。
除了上海主動上門招商之外,成都各類醫藥企業的投融資事件層出不窮。
據天虎科技梳理統計,2023年全年成都科技創投領域投融資事件總數量為367起,其中大健康領域54起(未包括IPO事件),比上年增加3起,凸顯了產業活力。
創投,看中的是潛力,投注的是未來。“用錢投票”,無疑是對成都醫藥健康產業的最大認可。
03
成都,何以打造西部醫藥健康產業高地?
任何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產業的形成,都需要大平臺或一流產業叢集作為支撐,產業大區在其中挑起大梁。
放眼國際,美國波士頓圍繞“128公路”形成的科技創新走廊,依託高等院校、頂尖醫院和科研機構等創新資源,雲集了輝瑞、賽默飛、諾華等眾多醫藥巨頭,與矽谷101公路共同構成美國的兩大產業增長極。
德國慕尼黑的生物科技產業叢集,吸引了20%以上的德國生物技術企業總部,25%的國家臨床實驗在此進行。
我國也是如此。
上海的生物醫藥產業主要集中在張江“藥谷”,廣州以廣州開發區的生物島和知識城為重心,蘇州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中心,成都則以成都醫學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未來醫學城等五大園區為主要載體。
其中,位於溫江區的成都醫學城,是成都乃至四川重點打造的醫療健康產業園區之一,而溫江也成為成都大健康產業“建圈強鏈”難以繞開的存在。
去年10月,溫江區生物技術藥產業叢集入選2023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叢集,成為成都僅有的9個國家級產業叢集之一,也是唯一來自生物醫藥領域的“國家隊”特色產業叢集。
去年成都新增的7家上市企業,2家來自溫江,均為生物醫藥企業;而為成都重新整理創新藥出海記錄的兩大藥企,以及創下港股生物醫藥領域近兩年最大IPO記錄的藥企,同樣來自於溫江區。
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這是對溫江區醫藥健康產業的最佳形容。
如今,溫江已形成了涵蓋醫學研發、醫療服務、醫藥製造的完整生態體系,聚集了以藥明康德、科倫、百利、百裕等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領軍企業和上下游協作企業596家,產業規模超過400億元,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正因為實力強勁,溫江的成都醫學城連續蟬聯“最佳生物醫藥園區TOP10”稱號,與上海張江、蘇州工業園區、廣州開發區等一流醫藥園區同場競技。
溫江醫藥健康產業為何如此強?
早在2015年,溫江區就將 “三醫融合”作為主導方向,對標國內外先進園區,開啟向大健康產業的邁進之路,逐步培育出涵蓋醫學研發、醫療服務、醫藥製造的完整產業體系。
當時,廣州國際生物島、武漢光谷生物城都剛起步不久,國家層面的健康規劃尚在制定中,整個大健康產業正處於爆發的前夜,溫江區能先行一步佈局,無疑是極具前瞻性的體現。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先後上升為國家戰略,加上生物醫藥被定位為“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層面接連出臺醫藥工業、生物經濟、銀髮經濟等相關規劃,醫療健康產業駛入“快車道”。
如今,溫江在全國醫藥健康領域的“顯示度”不斷提升。
僅2023年以來,溫江區就先後舉辦或承辦中國智慧醫療與主動健康創新峰會、2023第八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2023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峰會等多場重磅會議。
將醫藥健康打造成為地標產業,溫江有何優勢?
一方面,溫江區醫藥健康產業底蘊深厚,且培育出一批“鏈主”企業,在產業鏈上處於主導地位,形成產業閉環。
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將培育“鏈主”企業作為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一家“鏈主”企業落戶,往往能帶動無數上下游企業聚集,牽引帶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融合發展。
在溫江,以藥明康德、科倫、百利、百裕為代表的眾多鏈主企業的存在,帶動數百家上下游產業匯聚,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和上下游產業協作效應。
正如成都醫學城有關負責人所說的:“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在成都醫學城‘三醫融合’生態中,企業能夠便捷地與上下游、左右岸企業形成合作關係,加速產品研發和企業發展”。
成都醫學城區位
另一方面,醫藥健康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高學歷人才作為支撐,而溫江在這方面恰恰有著先發優勢。
無論是美國波士頓還是慕尼黑,之所以能形成世界級的生物醫藥產業叢集,與其周邊知名高校林立、研究機構集聚的背景不無關係。
溫江也是如此。這裡聚集了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4所雙一流高校,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級研發中心、190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42個公共技術平臺,以及數十萬高學歷人才,為醫藥等高新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勁的智力資源支援。
四川省雙一流大學名單
僅成都醫學城,就吸引了20多萬科技創新人次,引進包括兩院院士、國家省市高層次專家超200名。
正是得益於充沛的科研力量和新興產業支援,溫江的醫藥健康產業正在向著“BT+IT”產業融合的新方向邁進,釋放不同學科、不同產業的協同創新效應,培育新質生產力,將醫藥健康產業推向新的高度。
踏準政策鼓點,瞄準未來方向,結合自身優勢,透過前瞻性佈局,這是溫江區醫藥健康產業做大做強的秘訣。
04
蓬勃發展的醫藥健康產業,正是溫江區大力建設產業強區的寫照。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為2024年九大重點任務之首,凸顯了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性。
隨後,各地紛紛將製造強省、製造強市、實體經濟為本、產業第一、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等,置於政府工作報告或相關會議的“C位”,凸顯了以實體經濟重塑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決心。
事實上,近年來,從上海、廣州、深圳到成都、蘇州、武漢,無不將製造強市或產業強市放在首位,以實體經濟再造競爭新優勢。
溫江區也是如此。早在去年7月,溫江區就以產業畫像“姓溫”,產業選擇“有據”為原則,以“創新為要、實體為重”為指導,以高質量發展為最終依歸,提出構建“姓溫有據”的“3+6”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些產業,既涵蓋醫藥健康、綠色食品、現代都市農業三大地標產業,又囊括了裝備製造、電子資訊、印務輕紡、現代商務、文體旅遊、數字經濟六大重點產業和未來產業。
三大地標產業,是溫江區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壓艙石”;六大重點產業和未來產業,則是結合自身區情和發展需要,以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打造新型工業化為目標,佈局未來新賽道,搶佔競爭制高點。
過去一年,無論是三大地標產業,還是六大重點產業和未來產業,都取得明顯突破。
僅2023年,溫江新引進簽約192個重點專案,其中包括金港汽車、海思科製藥研發生產基地等19個重大和高能級專案,絕大多數屬於“3+6”產業體系的範疇。
而今年開年之初,溫江區召開招商大會暨2024投資機會清單釋出會,集中籤約28個專案,總投資達166.2億元,涉及創新藥、高階醫療器械、人工智慧、現代種業、綠色食品等領域,奮力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
同時,一眾企業躋身省級乃至國家隊。2023年,溫江新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5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5家。
有了產業強區帶來的強勁增長動能,溫江區經濟正在向著更高峰攀登。
根據規劃,2024年溫江區生物醫藥、營收要增長20%以上,綠色食品、現代商務、數字經濟等增長10%以上。
兩位數的增速預期,既是對新一年全力拼經濟的自信與自勉,也是新的產業體系發展動能全力迸發的體現。
一旦這些產業持續保持高增長,未來或將在更多領域誕生如科倫博泰、百利天恆一樣的“鏈主”企業,誕生更多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上市“軍團”。
作為成都市中心城區,溫江素有“金溫江”之稱,這裡的“金”,既是地理區位之優越,也是經濟產業之發達,更是投資機會之層出不窮。
創新為要,實體為重,掘金溫江,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