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鐵馬
為什麼人們明知股市無法預測還要預測?
因為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人們的行為始終是理性的,但預測是建立在各種不理性的影響上,所以預測本身就是一種“提前進行八卦”的動作,也是一種有趣的思考過程。例如兩個人說法完全對立但都能獲得諾貝爾獎,這種事兒恐怕只發生在經濟學界。
大名鼎鼎的經濟學之父凱恩斯,當年就提倡“未來學”,自此,“搞預測”的行業大趨勢便一發不可收拾。每到歲末年初,金融圈裡的券商分析師們都喜歡前瞻市場,看誰說得更“靠譜”,留下的這些展望以待年終驗證。這次,咱們反其道而行之,預測、展望一下券商,看看券商2024年業務走向的“五大關鍵詞”。
雖然金融圈裡,大家都衝在“吃瓜一線”,但業務的這條主航道,才是我們在八卦“迷霧”下,需要關注到的真諦。
發展關鍵詞 1.
/服務實體經濟 /
近兩年,券商經歷了降費、降傭、降薪等波折,背後的縮影是券商需要在業務端“苦練內功”來謀求突破,而“練內功”的效果評判,還是得把目光放在實體經濟中。
每每談及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時,普通人一直認為銀行在挑大樑,實際上券商也是服務實體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說銀行是為實體經濟輸血,那麼券商的角色更像是給實體經濟拓寬渠道“供氧”。
在服務實體經濟時,券商多數發揮的是資本市場融資中介功能,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最佳化融資結構,透過股債融資、併購重組等方式全方位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不同券商有不同的特色,例如大本營在蘇州的東吳證券,就確立過“堅持根據地、融入長三角、服務中小微”的戰略導向;大本營在安徽的國元證券,就牢牢把握住了安徽省這些年“搞風投”的建設機遇,發起或者參與股權投資基金,涵蓋新能源、高階裝備製造、新興儲能、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
頭部券商,則有望逐步做大做強,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例如中信建投在回顧去年時就表示,支援先進製造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點聚焦在先進製造、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戰略新興產業上。中金公司的覆蓋就很全面,給區域經濟引活水,支援科創企業、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援專精特新企業成長,方方面面都能照顧得到;值得一提的是,頭部券商們還在不斷服務國企改革,助力大型國企提質增效。
所以不難判斷,在2024年,券商們會更加提升自己手中資本的使用效率,在投資端、融資端與交易端發力,加大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力度,並且助力企業最佳化融資結構,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疏通企業的“供氧”通路。
發展關鍵詞 2.
/國際化能力半徑拓寬,
陪伴優質公司出海 /
在2023年,產業端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即許多頭部廠商,在出海上打得火熱。從微觀上看,未來出海企業的共同特點,就是在變“重”。曾經工具、內容類輕資產的出海最為容易,但往往都是曇花一現;新能源產業鏈、電商供應鏈等立足於實體的物流基建出海的模式很“重”,他們的護城河是建立在企業長期重投入的基礎之上,這就需要金融行業的幫助,所以對於券商來說,2024年拓寬國際業務的能力半徑勢在必行。
而從宏觀上看,券商國際業務的拓展,正在更多地在帶動國內參與到國際貿易這盤大棋之中。去年,“一帶一路新十年”在業內被廣泛提及,券商的出海服務已經成為已成常態,頭部券商不斷加碼,多數機構選擇在香港開設分支機構,立足香港,對外輻射東南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例如2023年上半年,中金、華泰和海通的國際業務收入佔總收入比重分別達24.06%、21.10%和17.56%,可見國際業務已成為部分頭部券商的重要收入來源。進入2024,興業證券、銀河證券也都宣佈開始對境外子公司進行增資。
所以在2024,我們會見到更多中資券商加快國際化佈局,證券行業國際化發展將與產業出海和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同頻共振,畢竟出海企業在海外,還得找“自家兄弟”幫襯。
發展關鍵詞 3.
/鄉村振興,普惠轉型 /
很多人認為券商做實做深鄉村振興和普惠金融服務,沒有銀行的“超低門檻”,也難以去打“人海戰術”,其實自2016年起,證券行業在協會“一司一縣”結對幫扶倡議下,就不斷髮揮著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行業智庫、人才團隊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去給鄉村振興添磚加瓦。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券商幫扶脫貧縣多數集中在我國中西部地區,這裡經濟條件相對欠發達,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格外突出,而這也恰好是券商的擅長部分。
現在許多券商就欠發達地區的企業投融資需求、企業上市培育、新三板掛牌、區域股權市場掛牌、北交所掛牌等事宜進行研究探討,推進相關合作專案,積極推進開展點對點的幫扶。例如中金公司2023年完成鄉村振興相關專案交易規模超1200億元。申萬和它旗下的期貨公司則充分發揮“證券+期貨+保險”金融資源優勢,在甘肅會寧總結出一套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助力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展地方特色農業產業。券商的這些動作,一來引入了金融活水,二來為當地企業規範公司治理、改善融資途徑起到了積極作用,甚至可以細化到以自身優勢助力欠發達的地縣招商引資。
除了融資方面外,現在許多券商也把投資的“普惠”做得更加下沉,他們會走進社群、鄉村、校園,擴大投教觸達點和覆蓋面;同時堅持發展財富管理買方投顧業務,加大普惠金融產品供給。去年,許多券商還加大了理財節等投入、增強客戶獲得感,所以2024年,也期待券商的資管子公司開發出更多透明、穩健的普惠金融產品。
發展關鍵詞 4.
/綠色金融前行,券商是“另一個輪子” /
近年來,低碳轉型加速與綠色融資需求擴大效應逐漸加深,綠色金融不只是銀行業特事特批的“綠色貸款”,券商是踐行綠色金融的“另一個輪子”。
業內人士認為,券商在綠色債券領域存在著相對優勢,例如國泰君安、申萬宏源、中國銀河證券、中金公司等券商,就曾透過林業碳匯專案等綠色金融工具,挖掘綠水青山裡的資產價值,推動生態產品實現應有的經濟效益。截至2023年9月30日,由券商作為主承銷商參與企業發行債券的存量規模共計13947億元,佔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存量規模的79%。
同時業內人士也認為,券商在綠色產業上市融資領域有著“絕對優勢”,他們可以從產業綠色轉型的需求出發,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興業證券就提出過現在被廣為接納的“農村戶用光伏發電裝置融資租賃債權資產證券化業務模式”。
站在2024年的開始,許多頭部券商都有計劃,和地區的政府聯手建立綠色基金,為具有優秀碳減排能力的綠色企業提供長期股權融資支援。綠色金融,仍然是券商的關鍵詞。從我國雙碳目標的角度來看,很多機構測算達到碳中和需要百萬億級別以上的資金,這些錢85%以上需要透過金融市場獲得。券商銜接著“雙碳”領域投融資端的資源及需求,也是實體經濟綠色轉型的“推動者”。
發展關鍵詞 5.
/“ESG”是使命,
也是未來文化建設的大方向 /
時至今日,ES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它並不是單純的投入性行為,它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風險,提高企業的長期穩定性和運營績效,在《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也明確將“堅持可持續發展”作為十大要素之一,鼓勵“構建ESG治理架構和治理機制”。
未來券商ESG建設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投資理念的外延,券商們應該趁勢加強ESG投研體系建設,探索如何將ESG投資嵌入行業和個股分析。例如東方證券將ESG風險全面納入企業融資、專案融資、投資銀行等融資業務的考量中;中金公司則開發了內部ESG投資分析與管理體系,進行投資策略及產品方案研究,同時組建量化及ESG研究團隊,積極開展ESG研究。但證券業在ESG的投研上整體做得還不夠,僅有部分券商建立專職ESG研究團隊,有業內人士預言,ESG投資決策服務能力,未來是券商打造差異化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第二部分是內生性拓展,券商應該將ESG理念納入投資決策中,豐富ESG產品體系,探索創設ESG資產管理計劃等,也可以發揮專業優勢參與開發ESG指數與評級工具。同時,在資產配置上,突出在ESG方面的資金配置引導作用,可在投行、資管等領域挖掘ESG機會,透過保薦承銷、併購重組等形式引導資金流向相關產業。
除此之外,券商也應該注重著自己的社會責任,現在許多券商都在持續開展特色化公益活動,逐步形成規模化的公益力量,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從疫情防控到抗洪救災,從環境治理到投資者保護,證券的公益責任業不容忽視。截至目前,有25家券商成立公益基金會,註冊資金達2.06億元;44家券商組建以員工為主要構成的專業志願者團隊,總規模超過一萬人。
6.
2024,對於證券業來說,是一個“蝶變期”。之前的行業風險處置和降費降傭,優化了行業生態,帶來了證券業格局和生態的轉折性變化,讓業務能力強、風控精細、投研核心能力紮實的機構將更具競爭力。另一方面,2024仍然是證券業的“守正期”,因為需要深耕的幾條業務路徑,並沒有什麼“出奇不意”,畢竟老老實實地“守正”,才能緊握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大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