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真探社
華為汽車現在特別火,但是造華為汽車的賽力斯,業績很一般,最近發了業績預報,2023年可能會虧損21億到27億。
這公司特別像玩命奮鬥的小鎮青年,從小地方出來一路廝殺出來,2019年終於傍上大款,本來以為從此踏上人生巔峰,結果四年虧了100億,這還不算,大款身邊又多了幾個膚白貌美大長腿的姑娘,啥時候能賺大錢還真不好說。
現在華為的業績是遙遙領先了,但賽力斯的好日子還遙遙無期。
賽力斯這公司以前叫小康股份,最早叫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主營業務為汽車座椅彈簧,掙了錢之後他們考慮做整車,公司也改名叫渝安集團,這時候他們遇到一個貴人——東風,雙方合作推出了一款叫的小麵包車,找了王寶強做代言,賣得非常好,與五菱宏光、長安之星並稱“中國微車三巨頭”。
公司乾脆也把名字也改成了小康股份,那些年,公司每年都能掙3-7個億,日子過得很相當不錯,還完成了上市,就像一個出身一般的普通人,實現了階層跨越。
但東風小康這個車頂多城鄉結合部開開,成不了頂流,大家都有追求啊,那怎麼才能成為頂流呢?當時大家紛紛開始張羅進軍電動車了,於是,小康股份也開始造電動車。
他們先是去美國收購一個公司,這公司後來推出了賽力斯品牌的新能源SUV,公司乾脆改名賽力斯,突出自己的特點。
電動車是造出來了,但是賣的一般般,新能源車拼的太狠,完全都是肉搏戰,小康股份沒啥優勢,這麼下去還是挺麻煩的。
這時候一個超級大佬找上門來了,這就是華為,說,咱們一起造華為汽車。
全國頂流,主動找你談戀愛,你說這能不動心嗎,賽力斯立馬就答應了。
但是大佬要求不少,要求賽力斯的工作流程、作息時間都要和華為同步,底層資料、使用者資料都要拿走,這也正常,這才能不斷改進車機系統,同時造車的錢,營銷的錢,賽力斯得自己出。
那華為幹啥呢?拿出來的資源也非常多,提供銷售渠道、提供核心電驅、演算法、智慧操控系統,還有一塊非常重要,就是品牌和流量的支援。
這個組合其實除了股權,賽力斯基本綁在華為身上了,當然華為也很在意這個專案,餘承東不遺餘力的各種推介,各種站臺。
賽力斯也開始甩開膀子幹活,他們自己的員工就說,以前雙休不加班,每月掙六七千,現在能掙兩三萬,但是得加班,工作強度、時間都上去了。
活幹得熱火朝天,但每年年底一算賬,華為掙多少不知道,但賽力斯每年都虧。
2019年虧了8個多億,2020年2021年都虧了20多億,2022年更多,虧了42億。
為啥虧得這麼多呢?
像2023年,賽力斯虧損的主要原因有幾點:
1、研發投入較高,致研發費用和人工成本增加;
2、前三季度銷售低迷,固定費用及相關費用較高;
3、為了四季度上量,上半年加大市場促銷力度4、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居高。
但說實話,要跟同行比,賽力斯控成本的能力相對一般。
比如管理能力、質量控制能力、市場研究分析能力跟同行比是沒什麼優勢的,彙總起來就是費用率特別高,達到了29%。
這是啥概念呢,對比一下,理想汽車差不多是16%,單車虧的最多的蔚來汽車,費用率也就24%,而且國產電動車的毛利率平均也就20%,簡單一算,賽力斯最少也得虧9%,所以四年下來,虧損超過100億一點不奇怪。
日子過得表面紅火細一看都是淚。
本來呢,現在還都是投入期,幾個大力宣傳的車型還沒大發力,如果華為的支援力度再大一點,持續時間再長一點,賽力斯掙大錢的希望還是有的。
但是吧,這裡面又出現了很多變數。
以前華為只跟賽力斯談戀愛,唯一的一個,萬千寵愛集於一身,但去年,華為又跟長城、江淮、奇瑞等等合作了,每個實力都很強,去年11月華為跟長城談成合作,發了個公告,結果當天賽力斯就大跌,因為這很有可能意味著賽力斯未來能獲得的恩寵會減少。
其實對於和華為的合作,很多汽車公司是拒絕的,電動車兩個很大的難點在於電池和機車系統,大多數的公司都選擇自己幹車機系統,做的也挺好。就算跟華為合作,很多廠也選擇兩條腿走路,用華為的,自己也搞一套。這麼看,賽力斯越來越像一個華為的代工廠了,這公司未來會怎樣,完全看華為怎麼給資源,更主要的,是自己怎麼控制成本。
跟生活一樣,你可以想著傍大款走捷徑,但歸根結底還得提高自己的實力、能力和魅力,否則就算是潑天的富貴來了,你也未必接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