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估值成泡沫
作者|王磊 楚門
又一家車企要退市了。
來自英國的明星造車玩家Arrival,宣佈將在今天美股開盤時,暫停其在納斯達克的股票交易,隨後正式摘牌退市。
納斯達克給出的退市理由是,Arrival遲遲沒有公佈財務業績,也沒有向交易所提交補救計劃。
就在兩個月前,Arrival還宣佈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救命錢。
但此時的Arrival早已命懸一線,連年虧損掏空了家底。2022年全年虧損達10億美元,2021年更是虧損13.04億美元,剛融的錢對身處財務危機的Arrival來說杯水車薪。
成立9年,Arrival曾經市值一度高達150億美元,如今僅剩不到1000萬美元,兜兜轉轉還是走到了“死亡邊緣”。
01
擺爛等退市
退市是Arrival破產的第一步,一週前,英國當地媒體天空新聞(Sky News)報道稱,Arrival在聘請了一組新的顧問監督應急計劃後,離破產又更進一步。
彼時Arrival正與會計師事務所安永(EY)談判,如果無法獲得援助資金,安永將擔任管理人,負責其即將到來的破產管理程式。天空新聞的報道曝光後,Arrival股價隨之暴跌15%。
就在昨天,Arrival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和股票交易暫停通知,本就不高的股價再次重挫33%。
本月初的時候,Arrival就表示,由於現金短缺,已錯過了12月1日的最後期限,無法支付2026年到期的可轉債的利息。
早在2022年11月,Arrival就收到過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警告,稱其股票價格交易過低,不符合納斯達克連續30個工作日內普通股交易價格高於1美元的規定。
其實正式退市前,Arrival的普通股就已經於2023年11月9日停止交易,停牌原因是錯過了向納斯達克提交2022年年度報告的截止期限。
彼時的Arrival已經是風雨飄搖,但並未放棄掙扎,向納斯克提出申請要求舉行聽證會,要求延長暫停公司股票停牌時間的請求,並承諾將盡快提交2022年年度報告,以重新遵守納斯達克上市規則。
然而Arrival並沒有做到,在本月初再次收到了納斯達克警告,這一次不僅警告了Arrival沒有提交22年的年度報告,還沒有舉行年度股東大會,也沒有提交最新的中期財務報表…
看來Arrival已經徹底擺爛,直到昨天正式收到納斯克的退市通知。
截至發稿,其總市值僅有900萬美元。
02
營收為0,交付為0
2021年5月,這家初創公司以超15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後, 成為當時英國最大的科技 IPO,野心勃勃的Arrival在美國和英國都開設了微型工廠。
雖然是“微型工廠”,但布的局不小,花銷也越來越大。上市後,鉅額虧損便成了家常便飯。
剛成立之初就碰上了難熬的2022年,各家車企都受到了通貨膨脹和全球供應鏈危機的挑戰,Arrival作為初創公司,在市場中的路更不好走。
2022年8月,Arrival將生產目標從400輛削減至20 輛,同時第二季度的虧損也比去年同期更大,從5620萬美元增加到了8960萬美元。
彼時Arrival還表現的很坦然,表示在量產之前,虧損是正常現象,雖然未來虧損還會進一步增加。到了第三季度,公司淨虧損從2021年同期的3060萬美元,再次擴大至3.103 億美元。
直到2023年的3月,Arrival才公佈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營收規模一直都是0,公司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只剩下了可憐的2.05億美元。
虧損連年擴大,營收卻一直都是0,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餘額僅剩下了1.3億美元。
根據Arrival目前最新公開的2023年半財報資料,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賬上趴著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僅剩下了4250萬美元。
雖然中間也尋求過一些救命錢,但營收一直為0的Arrival就像無底洞,也不得不對外公佈,公司已經沒有足夠的現金,維持其運營到今年底。
2023年全年的資料已經無從查詢,但僅2022年一年虧損高達1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72億),2021年虧損的更多13.0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94億)。
在鉅額虧損的背後,是不斷的業務重組和戰略重心轉移。
按照Arrival 成立之初的規劃,透過使用所謂的微型工廠來製造電動貨車、公共汽車等產品,讓電動汽車生產“從根本上提高效率”。
作為一家英國新造車公司,第一批電動車本應在英國交付。但Arrival透過SPAC合併變成一家上市公司後,便將大部分剩餘資源用於為美國市場生產“貨車系列產品”。
不僅推遲電動巴士的研發,還轉頭研發起了無人駕駛貨車。
進而開始大刀闊斧的業務重組和改革,為了將戰略重心從英國市場轉向美國,在英國大規模的裁員成了家常便飯,動不動就裁員30%,甚至50%。
根據目前公開資料,去年,Arrival的規模從原來的接近3000人只剩下了800多人,如今員工的總數更是少得可憐。
破產重組似乎成為唯一選擇。
03
Arrival是誰?
2015年,Arrival由丹尼斯·斯維爾德洛夫(Denis Sverdlov)在英國創立,Arrival最初的定位是開發電動貨車和巴士。
在公司發展前期,最大的一筆訂單來自UPS快遞(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後者向其訂購了10000輛電動快遞貨車,計劃在2022年投產。不過一直到2024年的今天,這筆訂單也沒有最終兌現。
在造車的同時,Arrival還設有專門的自動駕駛部門,並自研了自動駕駛軟體和配套硬體,打算向無人貨運進軍。
與特斯拉追求的“大規模生產”理念不同,Arrival走的是“微工廠”定製化路線。
這種微型工廠屬於輕資產,類似於麥當勞,哪裡有需求,就在哪裡組裝生產,這也是Arrival的一大特色。
除此之外,Arrival還採用了“滑板底盤”的造車方式。
獨特新穎的造車模式使得Arrival迅速獲得成功,深受資本青睞,在2020-2021年間,Arrival獲得了現代和起亞1億歐元的投資,這筆投資讓Arrival成為英國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之一,估值高達30億歐元。
2021年3月Arrival迎來高光時刻,透過與特殊目的併購公司(SPAC)CIIG Merger合併,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市值一度超過150億美元,成為英國當時最大的科技IPO。
另外還從美國基金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籌集了1.18億美元。還和UPS、Uber、LG能源都建立了合作關係。
其創始人斯維爾德洛夫擁有公司75%的股份,身價隨之暴漲,躋身世界頂級富豪之列。
不過Arrival未能擺脫上市即巔峰的魔咒,高光之後是財報上的鉅額虧損,直到如今退市,其營收依然是0,也沒有向合作方交付任何一輛車。
持續的虧損之下,Arrival內部也混亂不堪。
2022年11月,Arrival開啟一輪高層大換血,總裁兼戰略主管Avinash Rugoobur離職,創始人兼CEO的斯維爾德洛夫辭職,董事長彼得·庫內奧(Peter Cuneo)成為公司臨時CEO,值得一提的是,彼得·庫內奧曾是漫威娛樂的執行長。
不過,汽車和娛樂兩個牛馬不相及的行業,讓其來帶隊Arrival勢必不會長久,於是高層又換了血,在去年1月裁員時,Arrival又任命了新的執行長Igor Torgov,他曾擔任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
產品無法落地、創始人出走、高層頻繁動盪...Arrival幾乎踩了創業公司所有的雷。
如今Arricval也迎來自己的終局,在全球轟轟烈烈的新造車運動中,不可避免地成了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