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開年至今,市場平均下跌家數為3317家,平均股價已經跌近17%,歷史上月跌幅超過17%的上一次,還是2016年的牛轉熊股災,即使歷史大頂6124點的崩盤單月跌幅也沒有超過17%。
2024年1月是歷史第二大單月跌幅,這還是建立在有神秘資金救市的基礎上,若沒有神秘資金的支援,這個跌幅可能會靠近之前股災的單月跌幅。
A股表現慘淡中,唯一跑贏市場的大板塊是中特估指數,恰巧本輪中特估指數啟動的位置,與2023年中特估行情啟動的位置接近。
但去年中特估帶領A股走出了一波300點的指數反彈,之後就連續跌到年初,本輪中特估行情能去到哪,可以看去年炒中特估時的市場特徵。
市場大亂,湧向中特估
後視鏡看2023年初,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都對A/H股的期待十分之高,整個市場的情緒都很好,一是因為三年過去,深蹲已久的A股,都覺得要迎來一輪大反彈,而炒經濟復甦的反彈,市場先是找跌了兩年的大消費來炒,但炒了不到一個月,春節資料的弱勢,令消費指見頂,連跌了一年,至今跌去17%。
若附上PE來看,2023年1月整個大消費指數的PE是31倍,而2021年頂部時是61倍PE,儘管大消費指數跌了17%,現在PE仍有21.4倍的水平,整體上還是不便宜的,但很多消費股龍頭已經創近2-3年以來的新低,可見2021年的公募大抱團炒出了多誇張的估值。
同樣,2021-2022年最擁擠的新能源賽道,在2023年1月跟大市反彈了6%,但之後2月AI股跑出高收益,吸引了部分公募資金剁倉新能源,追高AI。同時,由於前兩年過度透支業績,頭部公司在高基數下,增長環比放緩,進入了殺估值階段。
新能源指數在2021年底,最高點PE為46倍,2023年1月跌到25倍PE,中間跌去17%。過去一年裡,該指數再跌去40%,在寧王都創下近3年新低後,指數PE為12.6倍。
2023年初,曾經最擁擠的賽道股和消費股都進入殺估值階段,意味著資金從風險資產(過高的估值)撤出,而流向的是中特估和AI,這也是去年常提到的蹺蹺板兩端。
AI是代表追求高收益的風險標的,中特估即是三桶油、三大運營商代表的高股息公司。
2023年1-5月,中特估指數最高漲超33%。若拉長1年,2023年至今中特估指數只漲了15%,該指數從最高位時回撤近20%。從指數PE變化來看,中特估啟動時的PE為6.3倍,見頂時為8倍PE,而現在為7.8倍PE。
也就是說炒到最離譜時,整個指數只是從6.3倍炒到8倍,這與以前市場把一個原本定價20倍PE的行業,炒到100倍PE以上完全不同。
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人被套牢的,原因跟A股以往炒作賽道股的邏輯有關。
在剛提出中特估概念時,由於中特估概念的範圍特別大,上頭也未定性怎麼樣算中特估?是帶有中字頭就算?還是要有高股息?
所以一開始市場做多中特估資金分為兩派,一方是按照高股息,有能力給予股東更大且穩定回報的公司來買,例如三大運營商、三桶油。
而另一方則是把中特估當做是一個高收益資產來炒,背後邏輯就如同前幾年抱團公募基金,把A股特色的賽道股、大玩價值投機、透支一家公司未來3-5年業績的邏輯來做多“中特估概念”,買入那些帶有中字頭的公司。
這就能解釋中特估指數為何有那麼大的回撤,即是有部分資金,仍是帶著以前A股炒賽道股、炒題材股的邏輯在參與這輪行情。
一年過去了,現在個股表現跑贏去年,或是與去年持平的公司,是高股息的中特估,而非把中特估當概念來炒的個股,這也是現在A股變化最大的一點,賽道股的價值投機模式已成過去式。
中移動、中石油、神華、中海油,較2023年5月的高點都有所上漲,取漲幅最小的中移動為例。
現在中移動較去年5月高點漲了5%,但PE卻比去年5月便宜,這也能側面證明考慮確定性的理由之一,穩定的增長,PE也不過高,還有股息率的支援,在其他風險偏好資產沒有機會的時候,中特估是個有價效比的選擇。
結語
說了那麼多,中特估怕的是什麼呢?或者說,去年終結中特估行情的轉折點是什麼?
從去年市場資金流向來看,以2023年5月為中特估的變盤點,每當AI指數(高收益風險資產)開始走強,中特估指數就會走弱,即使二者都有一起走弱的時候,但反彈起來的時候,往往AI的表現會更強,尤其是在Q3-Q4時。
去年還有AI這個類似曾經的賽道股與中特估搶資金,還能對風格轉變抱有期待。但現在似乎比去年更慘,連這個搶資金,吸中特估血的板塊都沒有了。
借鑑去年的經驗來看,與中特估搶資金的板塊還未出現,且昨天盤後出了中特估政策細則,這麼快的細則落實也是很少見,若沒有其他主題走強,短期中特估還要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