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個省市區2025年經濟目標增速的加權平均值為5.3%。 ”
文 / 巴九靈(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人形,已經成了各省領導的座上賓。
2月5日是春節後首個工作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如期召開“新春第一會”。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湖北省委書記的話筒是從機器人手裡接過來的。
為了給湖北省5000多老百姓加油鼓勁,機器人還在現場作了一副賀聯:上聯:智領荊楚春潮湧 人機共繪新畫卷;下聯:勢起中部氣象宏 山河同譜振興篇;橫批:智啟新篇。
機器人亮相湖北“新春第一會”
圖源:
不只湖北,廣東、北京等地也很關注人形機器人。同樣是2月5日,廣東省表示: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登上央視春晚舞臺,中國已經顯示出引領時代浪潮的全新氣象,廣東更應該在百舸爭流中奮力爭先。
而在20多天前,北京市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2025年北京要)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製造、新材料等20個未來產業……舉辦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
人形機器人是中國科技產業的一個符號。地方幹部頻繁與人形機器人互動,是在表達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科技成為了開啟全年經濟發展的“金鑰匙”。
除了科技外,我們還可以從各省辦的“地方兩會”和“新春第一會”中看出,2025年中國經濟的核心目標依然是“高質量增長”。
據粵開證券統計,31省份2025年目標經濟增速的加權平均值為5.3%。
今天的文章,就來解讀下各省去年的成績單,以及分別給自己定的新年目標,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展望2025年,普通人也有機會從中發掘出適合自身發展的城市。
基於2024年資料的發展目標
一年之計在於春。
每年開春,各省都會制定新一年的發展目標。今年1月中旬,各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制定了2025年的GDP增長目標、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工業增加值預期目標、社零增速目標、物價漲幅目標等。
除了西藏和青海,剩餘29個省份均將2025年的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至6%之間。31個省市區2025年經濟目標增速的加權平均值為5.3%。
回顧2024年初,大部分省份的2024年GDP增長目標也設在5%至6%之間,31個省市區的加權平均值為5.4%,比2025年高0.1個百分點。
而從現實來看,過去一年,大部分省份2024年的GDP實際增速也在5%至6%之間。
由此看來,各地制定的GDP增速目標總體是合理的。
除了GDP,地方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社零增速、固定資產投資額、進出口增速、物價漲幅也是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
廣東、雲南、山西、黑龍江、吉林、海南等省份之所以2024年的經濟表現不及預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些省份2024年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跑慢了。
反映到資料上,就是2024年工業增加值、社零增速、投資額增速或進出口增速等指標不達標。
舉幾個例子,2024年廣東固定資產投資額比上年下降4.5%,2024年山西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2024年海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4.2%。
於是,各省在政府工作報告和“新春第一會”上都反覆強調要“製造業當家”“全力擴大內需”。
還有一個指標雖然沒有統計出來,但現實影響很大,那就是“投資者和企業家的發展信心”。
如何增加他們的信心?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是關鍵。
所以說,對地方政府而言,2025年有三大發展任務:用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提高民生保障,釋放消費潛力;改善營商環境,提升投資信心。
圖源:民生宏觀團隊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在“新春第一會上”,各省一把手都強調“製造業當家”,爭做科技創新高地和產業創新中心。
雖然每個省都在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振興,但每個省聚焦的產業板塊不盡相同。
廣東省提出,要聚焦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著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同日,浙江省表示,要建立“高校+平臺+企業+產業鏈”的結對合作機制,深入實施“415X”先進製造業叢集(4個萬億級產業叢集、15個千億級產業叢集、X個百億級產業叢集)培育工程。
與此同時,江蘇省宣告,要緊扣“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10個國內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10個引領突破的未來產業叢集)。
“西部第一城”重慶則表示,要持續做大做強“33618”現代製造業叢集體系(3大萬億級主導產業叢集、3大五千億級支柱產業叢集、6大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叢集、18個“新星”產業叢集)。
重慶賽力斯汽車工廠
在各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科技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先成為科技創新中心,才有可能打造新時代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營商環境愈發重要
各省要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僅靠政府搖旗吶喊,還要企業家和投資者的深度參與。
而要吸引企業家擴大投資、最佳化生產,就必須構建一流的營商環境。
所以,在“新春第一會”上,各省都強調招商引資是“一把手”工程,改善營商環境是核心任務。
自2018年開始,上海每年都把最佳化營商環境當作“新春第一會”的主題。
今年2月5日,上海釋出了最佳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將“夯實營商基層基礎”作為單獨任務板塊列出,將對園區、街鎮等基層單位營商建設投入更大力量。
上海:正在建設的新地標建築龍鳳商廈
2月5日,河北省召集企業家代表展開座談會,現場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河北省強調,(要為企業)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切實緩解企業用人用工結構性矛盾。
同一天,湖南召開了招商引資工作座談會。湖南省表示,要著力破解招商引資“內卷式”競爭的問題,嚴格招商引資正負面清單動態管理,健全政府招商承諾誠信履約機制。
1月14日,浙江省提出,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俗稱“遠洋捕撈”)和趨利性執法,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
消費是第一拉動力
好馬要配好鞍。如果說科學技術能夠把生產效率拉滿,那麼生產出來的產品,也需要有足夠深厚廣闊的消費市場來消納。
而在國際貿易充滿不確定性的2025年,啟用國內市場才是最可靠的路徑。
所以,各省的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把“提振消費”列為頭號任務。
1月14日,北京市作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將最佳化消費載體,持續打造大運河等國際消費體驗區,推動中關村等重點商圈改造升級,並加快國際消費樞紐建設。
上海市政府2025年工作報告提出,將大力發展首發經濟、銀髮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推進新型消費、汽車消費、綠色消費,加快打造以國貨潮牌為引領的消費自主品牌。
廣東省政府2025年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快廣州、深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6個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吸引培育消費平臺企業,推進智慧商圈、智慧街區、智慧門店建設,引進更多首店首發首秀首展。
2月5日,重慶市領導在“新春第一會”上表示,要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成勢,擴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影響力和吸引力,紮實推動文化旅遊強市建設破題起勢。
重慶夜景
全國經濟展望
從區域性到整體,從細節到總體,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必然之路。
透過31個省市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新春第一會”的資訊,我們或許能猜到2025年全國經濟的整體趨勢。
以GDP增速為例,既然31個省市區2025年經濟目標增速的加權平均值為5.3%,那麼國務院就有可能把全國GDP增速目標設在5.3%左右。
總體來說,2025年的中國經濟形勢是充滿希望的。2024年第四季度政策端和資金端的發力,以及春節出行和消費資料的提升(電影票房連續5天破10億元),也能增強我們的發展信心。
但2025年中國經濟到底會怎麼走,還要看內需、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的協同性。一個月後召開的“全國兩會”,也是一個重要的觀察視窗。
本篇作者 | 饒祖分 | 責任編輯| 徐濤
主編 |何夢飛|圖源|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