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股出借被全面暫停後,有投資者擔憂已出借且尚未到期的券可能會形成賣壓。
有投資者在某網路平臺上稱,融券方會將還在合同中的券源大筆賣出,再低位收集籌碼,等融券合同到期後再還券,從而導致大盤下跌,影響產品。
對此,多位受訪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理論上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可能性較小,實際操作中即便存在這種情況,也規模較小,不足以對市場造成較大影響。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截至1月31日,滬深兩市合計約1.24億股限售股已出借尚未歸還,佔1月30日總融券餘量的1.16%。近期,融券賣出額佔A股成交額的比例在1%以下。
滬深兩市1.24億股限售股已出借尚未歸還
1月28日,證監會發布訊息稱,自1月29日起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
隨後,各交易所釋出通知,宣佈暫停戰略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出借獲配股票,並明確通知實施前尚未了結的出借合約到期不得展期。
那麼,目前還有多少已出借的限售股尚未到期歸還?
第一財經根據上交所披露的1月31日戰略配售可出借資訊統計,滬市主機板僅華勤技術還有尚未歸還的券,該公司可出借1087.04萬股,已轉融券出借且尚未歸還的數量為14.75萬股;科創板則有178只股票存有已轉融券出借且尚未歸還的券,這些股票可出借總規模為19.65億股,出借餘量為1.17億股,佔比為5.95%。
再看深市情況,根據深交所披露的1月31日限售股可出借資訊,有9只股票存有已出借且尚未歸還的數量,出借餘量合計為648.32萬股。
出借餘量指該證券戰略配售股份已出借且尚未歸還的數量。這意味著,截至1月31日,滬深兩市合計約1.24億股限售股已出借尚未歸還。
從整體A股市場融券規模來看,截至1月30日,融券餘額為674.81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的0.11%,融券餘量為107.15億股。也就是說,滬深兩市已出借尚未歸還的數量佔1月30日總融券餘量的1.16%。
再看融券交易情況,1月30日,融券賣出額為66.13億元,期間償還額為60.83億元,淨賣出額為5.3億元,賣出額佔A股成交額的0.99%。今年以來,除了1月23日融券賣出額佔A股成交額超過1%之外,其他交易日的這一比例均在1%以下。
業內:融券並非賣壓主力
在融券新規出臺之後,有投資者擔憂,暫停限售股出借,但不要求馬上還券會導致大盤下跌。其理由在於,融券方會將還在合同中的券源大筆賣出,再低位收集籌碼,等融券合同到期後再還券。
“理論上存在這種情況,但是使用者具體怎麼操作我們無從得出。”有券商人士認為。
一位量化私募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可能存在融券方先大筆賣出後低價吸籌還券的情況,但是已出借且尚未歸還的限售股規模較小,不足以給市場帶來較大影響。
一位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則認為,上述情況的可能性較小,一方面,參與融券業務的投資者多數情況並非單向做空,多空兩個方向都會做,所以股價下跌對融券方並非有利;另一方面,限售股出借方也不希望看到自家股票被砸盤。
“即便真有純空頭在短時間大筆賣出,再低價吸籌,對市場的影響也很小,因為尚未歸還的限售股規模較小,此前2023年10月份的融券新規已讓限售股出借規模大減,就算是整體A股市場的融券規模也掀不起多大波瀾。”上述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稱。
2023年10月,證監會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透過參與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出借,並限制其他戰略投資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新規實施以來,戰略投資者出借餘額降幅近四成。
“融券的賣出額最多隻佔A股成交額的1%,無法成為賣壓的主力。”上述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稱,融券對指數影響並不大,所以也不會對雪球構成直接影響。
那麼,目前雪球風險如何?鑫元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餘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經過前期大規模敲雪球結構產品,如果大盤繼續走低,會出現二次敲入或者新敲入的情況。對於中證1000指數雪球,從5500點以下每隔100點,就會導致100億~200億名義本金雪球的敲入,最集中的一檔是在4800~4900點之間,這一檔對應的名義本金超過500億,約佔存量指數雪球規模的四分之一。
1月31日,中證1000收跌4%,報收4785點,已經完全跌破4800點。“這意味著敲入價在4800點以上的一年或兩年期雪球,已經全部敲入。”有業內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