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最新公募基金保有量資料出爐,券商系持續崛起!
2月2日,中基協公佈2023年四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保有規模資料。去年四季度,股市和債市走勢分化,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整體縮水,非貨保有規模卻繼續走高。
權益類保有規模中,受益於股票ETF保有規模的逆勢上行,券商系首次超過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尤其是證券激增130%,單季度權益保有規模增長490億元,並首次躋身券商行業前三強,權益保有規模僅次於中信證券、華泰證券。
招行、螞蟻基金仍是龍頭
申萬宏源證券激增130%
在去年四季度權益市場調整、債券市場走牛的背景下,各類基金銷售機構也呈現同樣趨勢。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全市場公募基金保有量前100強中,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達到5.02萬億元,環比減少2950億元,規模萎縮6%;同期,非貨公募保有規模為8.55萬億元,環比增長1222億元,增幅為1%。
從頭部機構資料看,招行和螞蟻基金的市場龍頭地位依然穩固。
其中,招商銀行“股票+混合”公募保有規模為5028億元,險守5千億元關口,仍位居行業第一;螞蟻基金以4592億元跟隨其後,兩家頭部機構權益類基金保有量環比分別出現了8%、9%的下跌;天天基金的權益類基金也守住了4000億元關口,環比也出現6%的規模縮水。
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資料中,前10強的機構悉數出現規模萎縮,券商系的申萬宏源證券,權益類基金保有量卻逆勢激增130%,同期規模從377億元增至867億元,單季度保有規模增長了490億元,在百強榜中保有規模增長高居首位。
隨著規模激增,申萬宏源證券在權益保有規模中排名,也從上期的33名躍升到12名,在券商機構中僅次於中信證券、,躋身行業前三強。
除了申萬宏源證券外,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增長榜單上,保有規模增長62億元,位居第二位;招商證券同期增長49億元,位居第三。
另外,平安證券、東方財富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多家券商,也有18億元以上的權益保有規模增長。
談及多家券商機構權益類基金保有量激增的現象,一家頭部券商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大機率是上述機構在股票ETF領域發力,成為券商擴大權益保有規模的重要抓手。與此同時,銀行、第三方代銷機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保有較多,這類產品淨值出現調整,就會拖累這類機構的保有規模。
事實上,在去年四季度股市低迷期間,各類資金爭相流入股票ETF,推高了券商在權益類基金上的保有規模。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全市場833只權益類ETF(含跨境ETF)總規模達到1.74萬億元,單季度規模增長超550億元,規模增幅達到3%。
非貨保有規模增長
多家銀行、第三方保有規模增長超百億元
雖然在股市調整中, 第三方、銀行權益類基金保有量承壓,但非貨保有規模卻是亮點。
中基協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螞蟻基金非貨公募保有規模為1.27萬億元,位居首位,單季度規模增長182億元;同期郵儲銀行、興業銀行都有250億元的非貨規模增長,平安銀行同期增長194億元。
券商機構中,受益於權益保有規模激增,申萬宏源證券非貨增長494億元,位居增長榜首位;招商證券、也有百億元體量的非貨保有規模增長。
第三方機構中,除了螞蟻基金,上海萬得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利得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非貨保有規模增長也都超過120億元,增長也較為迅速。
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前50強中
券商系首次超過第三方
在股債“蹺蹺板”效應下,銀行、券商、第三方等三大類基金銷售機構中,也面臨保有規模的此消彼長。
從前50強各類機構保有量結構看,權益類公募保有規模中,券商系達到1.21萬億元,超過第三方的1.16萬億元,首次躋身三大類機構中的第二強。當季權益類保有量規模環比增長3.5%,非貨環比增長7%。
銀行系的頭部地位依然不可撼動,權益類公募保有規模達到2.23萬億元,比券商系仍然高出1萬億元以上,非貨更是達到3.69萬億元,也遠超其他兩大類機構。
第三方雖然在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中下滑,但非貨保有量仍高達2.69萬億元,和券商系相比,仍舊佔據較強的優勢地位。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對此分析,上述各類基金銷售機構保有量的分化,主要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方面,在“股熊債牛”行情下,權益類資產整體出現明顯縮水,債券、貨幣等資產走高。此消彼長下,各類機構的非貨保有規模變化不大,權益類規模出現急劇分化。
另一方面,權益類基金中,保有規模以主動權益類基金為主的銀行、第三方機構,在基金淨值下跌的情況下,保有規模出現明顯下滑;而股票ETF“越跌越買”,基金規模逆勢走高,這讓保有規模以股票ETF為主的券商,權益類規模逆市擴張,市場份額不斷增長。
“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前50強中,券商系超過第三方是個標誌性事件。”上述頭部券商資深人士補充道,券商的股票ETF長尾保有規模還有很多,場內ETF就超過1.7萬億元。同時,非貨公募保有量提升,也可以看到券商對於債券類產品保有的重視程度也在提升。
編輯:艦長
稽核:許聞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