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模擬晶片公司中,南芯科技2023年上市後持續堅韌發展,單季度業績逐季環比改善,公司也是過去一年國內模擬晶片領域少數實現正增長的上市企業,且營收規模排在前三,成功穿越週期,迎來逆勢成長。
2023年上半年,受終端市場需求疲軟、經濟發展放緩等宏觀因素影響,全球乃至國內半導體市場面臨較大壓力,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行業處於下行週期。
不過多項訊號顯示,半導體產業正在走出低谷。費城半導體指數在2024年1月創下歷史最高的4566.56點,並且自2023年11月至今,漲幅超30%。國內來看,在2023年半導體市場需求持續波動中,已有賽道龍頭企業率先實現逆週期成長,業績資料亮眼,並先於行業積蓄增長動能。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在一眾模擬晶片公司中,南芯科技2023年上市後持續堅韌發展,單季度業績逐季環比改善,公司也是過去一年國內模擬晶片領域少數實現正增長的上市企業,且營收規模排在前三,成功穿越週期,迎來逆勢成長。
在人工智慧及先進顯示技術普及,以及MR終端消費裝置開賣等的技術、產品因素刺激下,全球半導體產業景氣度有望年內加速回升。作為模擬晶片領域優質企業,南芯科技也將乘勢實現長期穩健發展。
逆週期強勢成長 上市躋身國內模擬晶片企業前三
南芯科技自2023年4月登陸科創板以來,憑藉資本投入、研發突破、產品線完善,迅速躋身國內模擬晶片上市公司前三。
據Wind資料,在國內主要的模擬晶片上市公司中,聖邦股份、艾為電子、南芯科技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排名居前,分別為18.81億元、17.83億元、12.06億元。其中,南芯科技2023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為1.8億元,優於其他同行業公司。
不僅如此,南芯科技在2023年Q1、Q2、Q3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單季度營收環比增長,增幅分別為11.78%、31.19%、45.52%;2023年Q2、Q3連續兩個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環比增長,增幅分別為125.03%、14.21%。南芯科技也是2023年國內模擬晶片領域中少數實現業績逐季正成長的上市公司。
南芯科技當前正充分受益快充普及、先進OLED產業向大陸市場轉移以及汽車電子產業發展,公司充供電晶片整體將迎來節奏性放量,長期來看業務規模與企業價值增長可期。
華西證券分析師胡楊近日釋出對南芯科技的首次覆蓋研報,並給予公司“增持”評級。其觀點認為,南芯科技電源鏈方面技術實力強勁,核心產品電荷泵晶片有望持續受益於快充行業的發展,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介面卡、OLED 等領域的新品未來有望貢獻更多營收增量。
宏觀產業來看,據華金證券孫遠峰團隊研報觀點,終端品牌客戶去年下半年庫存水位相對較低,適逢2023Q4安卓新機普遍釋出,消費類相關模擬IC銷售顯著復甦,工業和汽車領域經歷終端客戶去庫存階段,疊加海外大廠的積極擴產,預計2024年逐漸迎來複蘇。
業績增長可期 矢志成為國內電源管理晶片龍頭
在新的一年,南芯科技仍將實現穩步發展。據公司近期對外表示,預計2023年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相比,將不改正向增長趨勢,同時整體毛利率維持穩定,公司在手訂單飽滿。展望2024年,公司業績依然將穩健增長。
目前南芯科技深入佈局了智慧手機、汽車電子、介面卡、工業和泛消費幾大領域。公司表示,未來會打通整個應用場景,完成場景端到端的產品佈局,進一步增強整體的產品競爭力。南芯科技預計,2024年智慧手機、工業和泛消費仍將保持穩健增速,而介面卡、汽車電子隨著新產品的放量,收入有望實現較快增長。
隨著電子裝置的不斷普及和多樣化,市場對高效、穩定的電源管理需求增加,推動了電源管理驅動晶片的需求。根據QYResearch最新調研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電源管理驅動晶片市場規模約為91.42億美元,預計2029年規模將達到198.7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7.93%。
在產品線方面,南芯科技有線充電產品仍有望隨市場滲透加深、規模擴大,實現穩定增長。南芯有線充電產品架構齊全,覆蓋25W~300W的功率範圍。在80W以上的超高功率段,南芯產品處於業內領先水平;在其他高功率段,公司將持續提高產品整合度和產品效能。
值得關注的是,高效、高整合的電源方案,有望在快充市場融合統一的趨勢下迎來新機遇,南芯科技也在此前適時抓住市場需求,並將引領行業技術方案發展。南芯科技2023年上半年推出高整合度ACDC產品,集成了原邊、副邊、協議、隔離等技術,獲得市場較高認可度。南芯科技預計,2024年整合式產品出貨量將會大幅增長。
券商研報觀點稱,考慮到南芯科技作為電源及電池領域能夠提供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的稀缺性標的,在有線充電領域架構最為完善、研發更為前沿,且產品應用領域向汽車電子/工業等賽道拓展,疊加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有望逐漸回暖,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確定性強。
根據南芯科技的戰略規劃,公司將藉助產品創新和研發能力、大客戶壁壘等優勢,佈局更多應用場景產品,矢志成為國內模擬電源管理晶片設計公司龍頭。
來源:南芯科技
免責宣告:本文為轉載內容,不代表本刊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