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城市的發展情況如何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現況的重要指標,實施強省會戰略的省區與擁有雙子星城市甚至更多經濟較強城市的省區在發展境遇上有較大差別。從2013年至2022年,十年間的省會城市GDP十強排名情況變化來看,廣州穩居第一,還拉大了與第二名的差距。前7位的省會城市排名並無變動。十年來,越來越多的省會城市邁進了萬億GDP俱樂部,福州實現名次上升兩位,濟南小退一位,原本排名第9的西安被合肥擠出前十。
梳理每年的GDP前20強城市,其實省會城市的表現並不出眾,四大直轄市、多個計劃單列市、最強地級市蘇州以及多個長三角城市、珠三角城市佔去了一半甚至更多的份額,排名也更高一些。省會城市裡最強的廣州也只能排在全國第五位,2022年省會城市十強裡末位的合肥未進入全國前20強。2013年時,排名省會城市第8、9、10位的濟南、西安、福州均未能進入全國前20強,在20-30名之間。而且,即便是省會城市十強之一,一些省會依然不是所在省區的經濟頭名。
省會城市前十排名越靠後,其GDP數值的差距越小,將西安擠出省會前十的合肥,其實多年來一直在省會城市第10-12名之間徘徊。原本同等級的城市之間的產業經濟發展競速難以真正拉開差距,但合肥透過近年來的多次重要舉措,發展速率明顯加快,全國學習合肥經驗也成為佳話。西安雖然在前兩年有所滑落,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佈局,有望恢復一定的發展增速。
十年來,排名前十的省會城市GDP基本實現翻倍,即便是基數極大的廣州也接近翻番,而這還是在身側有深圳、東莞等經濟強市的情況下,可見珠三角地區的城市群發展並不遜於長三角城市群。
值得注意的是,省會城市前十強均在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提出製造強市的情況下,力爭在第三產業上也有上佳表現,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成都。2023年,經濟大環境變化劇烈,省會城市十強排名或將發生變化,其中武漢、杭州能否進入2萬億也是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