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6日訊息(記者盧海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2月4日,證監會發文表示,近三年共辦理上市公司資訊披露違法案件397件,同比增長近20%,下一步將從提高發現能力、完善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追究、突出打防結合等方面綜合施策,不斷剷除造假滋生土壤,切實維護市場誠信基礎,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哪些領域是信披違法行為“高發區”?提升信披質量與透明度應從何處著手?對此,經濟之聲《財經態度》採訪了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彪。
劉彪觀察到,近三年來,監管部門對信披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顯著增強,充分彰顯了對此類違法行為的零容忍態度。以此為基礎,監管層進一步提出一系列綜合舉措,旨在實現提高市場透明度和保護投資者權益兩大目標,將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關注信披質量與合規經營,從而為投資者營造更加透明、健康的投資環境。
輿論監督與監管科技讓財務造假無所遁形
時值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關鍵時期,劉彪表示,上市公司信披違法違規主要集中在財務造假、隱瞞重大事項、誤導性陳述等領域,而財務造假更是監管層的執法重點,比如一些公司採用虛增收入、利潤、資產等手段粉飾報表,以騙取投資者的信任,進而達到套取資金、提高股價等不正當目的。
在完善線索發現機制方面,怎麼打早打小、防患未然?劉彪認為,提高發現能力是防範信披違法行為的重要抓手之一,需要常抓不懈。一批重大財務造假案件能得以曝光,與投資者積極的資訊檢索和主動維權行動密不可分,媒體和輿論的監督功能愈發凸顯。另外,在監管領域不斷引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構建起智慧化的監測系統,實現違法違規行為早發現、早處置。
多維處罰讓監管“長牙帶刺”
在處罰方面,劉彪強調,處罰物件不僅包括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還應涵蓋配合財務造假的關聯方、供應商以及金融機構等。同時,應把“財產罰”“資格罰”與刑事處罰有機結合,例如限制相關責任人擔任上市公司高管、董事等職務,或撤銷其相關資格;對於情節嚴重的證券市場信披違法行為,還應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透過綜合運用上述各種手段,形成打擊信披違法行為的合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宣告: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絡:[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