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加速探底之際,日本股市卻迎來了2024年開門紅。
先是在1月10日,日經225指數上漲最高達34455點,成功突破了34000大關;此後,日本股市繼續高歌猛進,1月22日,日經股指上漲583.68點,收於36546.95點,這是自1990年2月以來,日經股指第一次收於36000點以上。
截至發稿,日經225指數仍然維持著36000點以上的水平。
來源:股市通
談起1990年代開始的經濟不景氣,日本人往往會提到“失去的30年”一詞,取得耀眼的成就,也會被冠以“找回了失去的30年”之名。
受“安倍經濟學”的影響,日本常年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在日元持續貶值、央行堅持負利率等諸多因素加持下,以巴菲特為代表的外國資本大量湧入,日本股市得以成功翻身,終於找回了“失去的30年”,距離1989年曆史最高值的38915點也不算遙遠。
但另一方面,也有業內人士擔心,日本經濟似乎撐不起日股的這輪繁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10月的預測顯示,日本GDP總量將被德國反超,跌至世界第4;而日本內閣府公佈的國民經濟年度核算報告也顯示,2022年日本人均名義GDP為3.41萬美元,在七國集團(G7)中墊底。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日本的名義GDP將從全球第3跌至第4
在如此反差的背景下,新的一年或者更遠的未來,日本股市又將走向何方?
股神效應帶出“最景氣的一年”
最近的一年,亞洲大多股指表現搶眼:2023年,韓國綜合指數上漲18.73%,印度Sensex指數上漲19.02%。截至今年1月22日收盤,印度股市總市值首次超過香港股市,成為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場。
在一眾優秀選手中,日經225指數依然顯得格外優秀。
1月11日,日經225指數衝破35000點,截至當天收盤,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合計總市值(按美元計算)達6.32萬億美元,超過了上海證券交易所(6.27萬億美元),這也是日股總市值時隔3年半後,再度重返亞洲第一。
統計顯示,2023年日經225種指數全年上漲7369.67點,漲幅為28.24%,是1989年上漲8756點之後歷年的最大漲幅,這在2023年全球主要股指漲幅榜中位列第二,遠高於G7德(20.31%)、法(16.52%)、英(3.78%)三國股指的漲幅。
2023年年底的日經平均股價創下1989年以來的高點/圖源:日經中文網
日股一路高歌猛進之下,各大投資機構也在持續追漲。投資管理機構貝萊德集團此前加持了日本股票並表示,強勁的收益、股票回購和其他對股東友好的企業改革,是對日本股票信心的重要因素。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的一位分析師更是向路透社大膽斷言,日本股市有望在6月底達到歷史高點。
讓日股感受到“潑天富貴”的緣由,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外國資本。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日本股市復甦,本質上就是外國投資者回來了。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資料顯示,2023年,日本股市積累了價值約6.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59億元)的淨流入,是自2014年以來的最大金額。而今年1月,日本遭遇7.6級地震,天災之下,外國資本押注日本股市的思路並未轉變。
彭博社援引日本財務省的資料顯示,外國投資者在1月第2周淨買入了1.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82億元)的日本股票,這是自10月以來的最大購買量。
外國投資者在2024年1月第2周淨買入1.2萬億日元的日本股票
19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裂以來,日本股票一度被視為全球最不受歡迎資產。但在投資界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從這個意義來看,被嫌棄的日股恰恰有抄底的機會。
直接引發日本這波“貪婪”的,正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去年4月,巴菲特相當罕見地在東京待了一段時間,並接受了日本財經媒體《日經亞洲》的採訪,他盛讚投資日本的好處,並表示日本是他除了美國以外最大的投資目的地。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1日,日本東京,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執行長巴菲特在接受採訪時發表講話/圖源:視覺中國
巴菲特表態並增持了多支日股後,日本股市立刻感受到“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般的“巴菲特效應”:對沖基金巨頭肯·格里芬率領的美國城堡投資將15年來首次在日本開設基地;LVMH集團旗下消費品私募基金也宣稱,將擴大在日本投資。
一時間,外國投資者如潮水般湧入東京證券交易所。據《福布斯》統計,日本股市連續10周出現外國現金和期貨淨買入,總額高達7.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835億元)。
而巴菲特也在這一過程中賺得盆滿缽滿。財經雜誌《巴倫週刊》認為,增持日本的上市公司,是巴菲特近年來最成功的投資之一,截至去年6月,其持股的5家日本公司,平均股價已較2020年8月時上漲了一倍多,“這些日本股票的總價值大大超過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公司在美國以外任何國家持有的公開股票”。
入手“日特估”
目光如炬的股神之所以重倉日本股市,與日本相關政策傾向變更不無關係。
2023年3月,東京證券交易所釋出公告,要求從制度層面加快推進日本股市估值改善預期,督促市淨率<1(即股票交易價格低於淨資產)的上市公司,透過股票回購、適時調整企業戰略、提升淨資產收益率、最佳化資訊公開渠道等方式,儘快改善情況。
在公告中,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措辭相當嚴厲,如果企業未能按要求操作,將被視為“未有效利用其資本”,這類公司最早可能在2026年面臨退市風險。
圖源:微博@央視財經
此外,東證所還在每月15日更新積極響應舉措的公司名單,這既是向投資界釋放積極訊號,也是對尚未達要求者的一種鞭策,讓日本上市公司不敢再對自家股價保持“佛系”。
日語中有“日特估”一詞,特指那些價值被低估,但有著高分紅且治理效率仍在提升的日本上市公司,巴菲特所偏愛的日本五家大企業三井、三菱、伊藤忠、住友、丸紅,都是其中代表。
被巴菲特盯上的企業自然不是等閒之輩。單就知名度而言,國人最為熟知的日系便利店7-11、全家、羅森,就分屬三井、伊藤忠和三菱。而便利店對於這些控制著日本大部分進出口業務,商業版圖涵蓋能源、金屬、住房在內的商業巨頭而言,不過是業務中並不算值得誇耀的一環而已。
圖源:Unsplash
然而,就是這樣的龍頭,當巴菲特最早掃入時,其市淨率均低於1,股價堪稱窪地。也無怪乎巴菲特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透露,購買這些股票的收益率可能為14%左右,而且股息會增長,自己計劃持有這幾支日股10年。
漫長的牛市
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不難發現,日股近來的強勁並非偶然,從2013年開始,日本股市已經在悄無聲息中慢慢漲了10年。
2013年1月,日經225指數在11000點左右,到安倍辭任首相的2020年8月,這一數值已升至23000點,和他接手時相比,在約8年間整整翻了一倍。
時間回溯至2012年底,安倍晉三再次當選日本首相。擺在彼時安倍面前的,是金融危機下遭到重創的爛攤子,改革勢在必行。
日媒將安倍的思路稱為“安倍經濟學”,總結概括為“三支箭”,即大規模量化寬鬆、擴大國家財政支出、促進民間投資,其核心邏輯是透過誇張的貨幣寬鬆政策,促使日元貶值,從而提升出口競爭力,進而盤活日本經濟,扭轉持續多年的通貨緊縮。
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圖源:視覺中國
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銀行執行0利息甚至負利息至今未變。就在今年1月23日,日本央行釋出新年首次利率決議,宣佈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其中短期利率仍維持在-0.1%,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這在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央行普遍加息的情況下,顯得特立獨行。
當然,這並未出乎外界預料,在“安倍經濟學”指導下,日本央行常年以“鴿派”自居。2022年9月,時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接受日本共同社等採訪時稱,暫時不會上調利率,“不是數月內不上調,而是兩三年都如此”。
持續的量化寬鬆增大了日元貶值幅度。2012年底,美元兌日元匯率為85左右,而在安倍履新2個月的時間裡,日元對美元貶值幅度就超過8%,並在2015年突破125。2022年底,恰逢“安倍經濟學”推行十週年,美元兌日元匯率一度逼近150大關。
日本寬鬆貨幣政策並未推動日元持續貶值/來源:Wind,平安證券研究所
當日元變得越發“不值錢”,鉅額的利率差下,海外買家對日投資自然熱情高漲。對於他們來說,本身就值得買的日股顯得更為便宜,尤為適合中長線持有。
《紐約時報》認為,在大量經濟體都提高利率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出人意料的穩健經濟、疲軟的貨幣、超低利率,再加上巴菲特的引領,讓日股成為了世界上表現最好的主要股市。
民眾並非贏家
不過,當日本股市沐浴在春風中時,不少日本民眾感受到的,卻是料峭的春寒。
不斷上漲的物價與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被認為是支撐日本企業股價的因素之一。伊藤忠商事旗下伊藤洋華堂的負責人在接受日媒採訪時透露,去年有230種商品在一年內漲價超過50%,是7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漲價。
2023年,日本有10個月的CPI不低於3%。日本央行的調查顯示,有較多受訪者認為,因物價上漲而感到實際收入有所下降。
日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圖源: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官網
對於今年的日股走勢,財經雜誌《福布斯》認為,其會繼續保持強勁表現。
但日本國際金融分析師馬淵治好卻在財經媒體《東洋經濟》網站發文稱,在日本股市過於依賴海外市場且日本經濟並不樂觀的情況下,正在飆升的日本股市或有崩盤風險,建議海外長線投資者謹慎評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