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資公司盈科拓展集團(PCG)正在出售資產管理公司柏瑞投資(PineBridge Investments)的多數股權。
據稱,盈科已經聘請了摩根大通(JP Morgan)負責銷售流程,並已與多家金融機構進行了初步討論。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柏瑞投資管理全球各類資產15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49.75億。
這意味著盈科拓展集團旗下管理規模超1萬億的投資機構,就要被賣了。
至於出售原因,可能與柏瑞投資喜憂參半的財務表現有關。據外媒獲得的交易檔案顯示,該資產管理公司2023年,稅後淨利潤為4000萬美元,2022年虧損7800萬美元,2021年盈利1500萬美元,2020年淨虧損4500萬美元。
利潤大幅波動的原因,據稱是因為美債利率上升、外部環境變化等因素,擾動了亞太地區的資產價格。
這則出售訊息,將香港商界的風雲人物李澤楷推到了前臺。
作為前首富李嘉誠的次子,出生豪門的李澤楷以膽大、叛逆、果決著稱。他創立的盈科拓展集團,業務遍及電信、金融和地產三大領域,是香港新一代企業家的代表。當年收購柏瑞投資,正是其代表作之一。
管理萬億資產,柏瑞投資要被賣了?
先來說說盈科拓展集團與柏瑞投資的淵源。
柏瑞投資是一家全球性的私人資產管理公司,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資產管理部門——AIG友邦投資(AIG Investments)。
AIG創始於1919年,最開始是一家小型保險代理公司,後來逐步發展成業務涵蓋13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大型保險集團。公司旗下業務板塊也由原來的保險業務,擴充套件至退休金服務、非人壽保險類的產物保險、資產管理等其他金融服務。
不過到了2008年,突然爆發的金融危機,給AIG的發展按下了暫停鍵。當時AIG受到致命衝擊,一度瀕臨破產。美國政府甚至還花費了1820億美元對其進行救助。苟延殘喘的AIG也不得不透過變賣資產來“回血續命”。其中變賣的專案,就包括1996年設立的AIG友邦投資。
2009年9月,盈科拓展集團宣佈以5億美元的價格從AIG手中收購AIG友邦投資。同期參與競購的對手,還包括富蘭克林集團、澳洲麥格理集團和紐約的Crestview Partners等多家機構。
最終李澤楷競購成功,並在2010年3月完成收購。這次交易李澤楷獲得AIG友邦投資在32國家的資產管理業務,其中包括PE基金、公募基金、對沖基金,及部分股票和固定收益資產等。易主後的新公司也就順理成章更名為了柏瑞投資。
這筆交易在當時還得到李嘉誠的大力支援。李嘉誠名下基金會將約3億美元(約23.4 億港元)交由柏瑞管理。
而據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柏瑞投資管理全球各類資產15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49.75億(按23年12月31日匯率計算),妥妥的萬億規模。
還有個細節值得一提。2004年,AIG友邦投資與華泰證券成立合資公司,組建了AIG-Huatai Fund Management,現名為華泰柏瑞基金 (Huatai-PineBridge Fund Management)。這家公司總部位於上海,下設北京和深圳分公司,專注於中國市場投資。
據外媒披露,這次的出售計劃不包括華泰柏瑞基金。而且盈科拓展集團還強調將繼續致力於在國內市場投資。不過對於出售柏瑞投資的傳聞,盈科拓展集團三緘其口,到目前為止尚未發表評論。
叛逆富少,激進併購
盈科出售柏瑞投資的訊息引人關注,自然與創始人李澤楷密切相關。作為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次子,被稱為“小超人”的李澤楷總是充滿了話題度。
1991年,李澤楷離開和記黃埔,創辦了亞洲首家衛星傳輸有線電視服務公司STAR TV。兩年後STAR TV覆蓋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觀眾數目達到了2.2億人。
1993年,李澤楷以約10億美元的價格分兩次將STAR TV出售給了傳媒大亨默多克,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靠著這筆資金,李澤楷創辦了盈科集團,正式與家族企業分道揚鑣。
1999年,盈科集團入主“得信佳”借殼上市,乘著網際網路浪潮的東風,到年底一躍成為香港第八大公司。李澤楷身價也隨著公司股價水漲船高,一度成為僅次於李嘉誠的香港第二大富豪。
緊接著,盈科集團又蛇吞象,收購香港電訊。這筆2000年亞洲最大併購案,堪稱李澤楷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香港電訊在當時香港電訊服務市場的佔有率高達97%,資產淨值高達3800億港元,現金流充足,沒有長期負債。控股股東英國大東電報局,擬出售全部54%的公司股權,來套現進行歐美和日本市場的網際網路業務拓展。
本來這筆買賣,英國東大早已與李光耀次子李顯揚掌舵的新加坡電信預謀合作。但李澤楷聽聞出售訊息後,出於戰略考慮決定中途加入競購戰局。
此前,李澤楷極力遊說香港政府投入建設數位港專案,以“地產+科技”結合的方式,來培育香港的未來產業。該專案獲批以後,李澤楷亟需引入數字經濟公司來坐實“科技屬性”。而且過去一年盈科暴漲的市值,也需要新的業務來支撐。
於是很快,李澤楷向英國大東丟擲了“完全換股”和“部分換股”兩套方案。
完全換股方案,是指每股“香港電訊”股票兌換1.1股盈動集團的股票。以當時盈動股價22.15港元為基準,該方案開出的價碼是香港電訊估值為2960億港元(381億美元)。
部分換股方案,是指每股香港電訊股票兌換0.929美元現金,和0.7116股盈動股票。該方案給出的價碼是香港電訊估值2796億港元(359億美元),再加上113億美元的現金。
對於亟需現金的英國大東而言,第二套部分換股的方案頗具吸引力。而且當時新加坡電信給出的方案中,現金也僅有50億美元。
但問題的關鍵是,李澤楷除了盈科的股票兩手空空,壓根就沒有100多億美金。當然作為首富之子,李澤楷可以向自己的父親借到一筆鉅款。但幾乎是每一個富二代,都想要證明自己,李澤楷也不能例外。
於是,神來之筆來了:李澤楷以將收購標的香港電信的資產作為抵押,向中國銀行、滙豐銀行、巴黎國民和巴克萊銀行籌措了資金。據說只用了48個小時,就獲得了130億美元的貸款承諾。按照貸款協議,收購完後,李澤楷再以香港電信的運營收入作為還款來源。
這相當於,“我用你的資產做抵押借錢買你的資產。然後再用你賣給我的資產來還我借的錢。”李澤楷的合夥夥伴袁天凡在15年後回憶說,“到今天我依然想不出,為什麼有人會做這樣的生意。”
最終的結果是,李澤楷以120億美元外加盈科集團部分股權的形式,完成了香港電訊的收購。盈科與香港電訊合併後,公司更名為電訊盈科,新的股票程式碼也很吉利:0008.HK。香港人叫他“八號仔”。
收購香港電訊這一年,李澤楷只有34歲。年輕、大膽、叛逆,成為李澤楷身上的標籤。美國《WIRED》雜誌曾評論說:或許歷史會證明李澤楷是21世紀亞洲最富顛覆性影響力的人。李澤楷在2000年自證了一次。
此後盈科拓展集團不斷透過併購來壯大自己,甚至可以將盈科拓展集團的發展史,看做一部併購史。
筆者將後續的重要併購羅列如下:
電訊業務:
2014年,香港電訊收購了CSL New World Mobility,成為香港最大的無線服務供貨商。
2015年,收購為新興市場提供手機影片服務的領先平臺VuClip,並推出了Viu品牌。
在金融業務:
2010年,收購柏瑞投資。
2013年,收購了ING集團在香港、澳門及泰國的保險業務,並改名為富衛集團。
2017年,富衛集團收購AIG富士生命保險公司,進軍日本保險市場。
2019年,富衛收購滙豐保險HSBC Amanah Takaful (Malaysia) 的49%股權,進軍馬來西亞。
2019年,富衛收購泰國匯商銀行旗下人壽保險業務 (SCB Life Assurance) ,作價927億泰銖(約3億美元),此為東南亞保險業史上最大併購。
2021年,富衛收購印尼人民銀行旗下人壽保險BRI Life部分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版塊的富衛集團自2021年後一直在尋求上市,轉戰紐交所、港交所先後4次申請IPO。如果這家坐擁4000億資產,估值130億美元的保險公司順利上市,李澤楷的身價將再次暴漲。
踩準所有風口的“保守”投資人
當然,李澤楷的投資並非沒有敗績。最為人熟知的是投資騰訊“雖勝猶敗”的故事。
李澤楷曾經在1999年投入220萬美元資金,買入騰訊20%的股權。但不到兩年,就將此股權以1260萬美元賣給南非的控股集團。雖然李澤楷得到了超過五倍的回報。但如果今天仍持有騰訊兩成股權 ,李澤楷應該是華人首富。
而最近投資新能源汽車李澤楷也遭遇了滑鐵盧。2021年年10月,威馬汽車宣佈獲得超過3億美元的D1輪融資,電訊盈科就是領投方之一。
當時威馬汽車勢頭雖不及蔚小理,但2021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也達2.9萬輛,超越了2020年全年銷量。而且一年之前威馬汽車完成總額100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是當時造成新勢力中最大單輪投資。
只是誰也想不到,威馬汽車兩年後就突然暴斃。先是申請科創板IPO失敗,後又轉戰港股無果。去年先後與Apollo、開心汽車兩家公司傳出併購訊息,但是最終都無疾而終。同年10月,威馬汽車一紙公告正式宣佈破產。這也意味著李澤楷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投資以失敗告終。
從出資金額上看,李澤楷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投資遠不及在電訊行業的併購出手闊綽。但如果你以為李澤楷投資威馬汽車只是玩票性質,屬於一時心血來潮,可能就錯了。
一個冷知識是,李澤楷是國內最早看中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投資人。2014年,他帶領旗下混合動力技術控股(Hybrid Technology Holdings LLC)參與了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菲斯克(Fisker)的收購。只不過這次收購被浙商大佬萬向集團以1.5億美元的價格截了胡。所以要說李澤楷(或旗下團隊)投資新能源汽車僅是跟風從眾,很是讓人難以信服的。
不過從過去的投資案例看,不論是創辦starTV,收購香港電訊,投資騰訊,還是競購菲斯克,李澤楷總是能以獨到的眼光早早找到風口,但是在持續經營上差強人意。
目前,盈科拓展集團旗下的盈科電訊已經屬於科技產業中的傳統行業,而金融和地產才是其最大的倚重——兜兜轉轉,過去的叛逆者,又回到了家族企業的老本行中。
正如一位評論家說的,他從一位自我標榜的高科技創業者“轉型”為更符合香港意義的商業人物。“李澤楷確實已經不再是李澤楷了”。
參考資料:
1,朱寶憲,軟著陸:盈科併購案簡析
2,方儒,前顛覆者李澤楷
3,財聯社,“小超人”李澤楷旗下保險公司募資14億美元傳棄美赴港IPO
4,野馬財經,李嘉誠分家8年後,次子李澤楷5000億資產版圖大起底
5,華商韜略,袁天凡:15年前,我跟李澤楷18天打贏四千億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