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52歲還在為生活奔波的男人,你認為他的事業終局是什麼?答案是世界首富。
這不是戲劇性的故事,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件,他就是“麥當勞之父”-雷·克洛克。
他的逆襲離不開戰後美國消費繁榮的背景,但更重要的是他個人的一些特質,比如堅韌的心態,52歲事業沒起色時還在堅持折騰。
其次是他的狠辣、決絕,一方面看他傷害了合作伙伴和妻子,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正是他的冷酷、狠辣才造就今天的麥當勞。
還有他作為創業者,善於洞察、識人辨人,以及“造夢”的能力,這些都成為他能打贏翻身仗的關鍵。
在克洛克抱著沉重的機器穿梭的時候,他已經52歲了。
普通人到這個年紀要是沒有大的起色,基本上就“躺平”了,但是克洛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是習慣給自己放一段成功學演講:
堅持。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代替堅持。
天賦代替不了堅持,空有天賦卻無法成功的人太常見了。
天才也代替不了堅持,一事無成的天才隨處都是。
教育也不能,世界上充斥著高學歷的傻瓜。
只有堅持和決心,才是真正的力量。
可能有人認為這段話很“雞湯”,但是人在低谷時,是需要一些向上的精神力的託舉的,能“喝”進去雞湯,也是一種能力。
另一方面,大道至簡,真相/原因或許就是這麼簡單,關鍵是要做到。
靠著這股堅持向上的心勁,他依然抱著沉重的攪拌機繼續奔走。
某天他注意到,加州的一家小餐館一次性訂購了6臺機器,按照他平均每個月2-3臺的出貨量,這家超額訂購的餐廳生意得好成什麼樣?於是他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從這可以看出,機會都藏在細節裡,一個小小的訂單異常可能就是一個寶藏的開啟,這種敏感性與洞察力應該是每個偉大企業家必備的。
這一看就讓他驚呆了,餐廳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沒有服務員、沒有餐具,全部是紙袋包裝,取到餐的顧客一臉欣喜,迫不及待坐下來享受。
現在我們可以說這是簡單的快餐模式,但是在當時這稱得上是意義重大的創舉。
克洛克在與老闆理查德·麥當勞和莫里斯·麥當勞交談後,提出了想參觀後廚的請求,兩兄弟非常慷慨地讓他去了,並且詳細講解了這一模式。
這樣標準化、高效的出餐流程讓克洛剋意識到麥當勞潛力巨大,他想到了特許經營模式,但是隻想做“匠人”的兩兄弟起初並不同意,克洛克是這樣遊說他們的。
他說一路開車過來,他一眼就注意到了麥當勞的黃金拱門,美國的每個小鎮上都有兩個東西——教堂和法院,教堂頂上是十字架,法院頂上是國旗。
教堂和法院某種意義上是相通的,是人們相聚的場所,代表著美國人的價值觀。
而麥當勞有機會成為第三個場所,代表美國,代表美國的一種家庭生活方式。對全球的美國人來說,麥當勞不僅給他們提供食物還提供精神食糧,是“新美國教堂”。
一流的企業家好像都非常擅長“造夢”,特別是美國的企業家,比爾蓋茨、喬布斯、馬斯克等都是優秀的造夢家。
把優質的產品和文化精神掛鉤,讓顧客一看到產品,就會想到那些振奮的、溫暖的、快樂的等正面有力量的情緒。
產品是“死”的,但是文化和精神是撩撥器、振奮器、歸屬器,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情緒觸點。
久而久之,產品就是文化、Logo就是地標,產品也就完成了從商品到文化消費的升級,這點是大多數中國品牌要學習加強的。
克洛克振奮人心的演說果然奏效,麥當勞兄弟同意了讓他特許經營,但是這條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首先,克洛克沒有那麼多錢拿特許經營權,在回家透露出這個想法後,妻子與他爆發了激烈的爭吵,這也給兩人的婚姻終結埋下了伏筆。
最終還是夢想的力量更強大,克洛克偷偷抵押房產,拿到了獨家特許經營權。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克洛克這個人執拗與賭徒性格,認準的事情一定要做,傾家蕩產也要做。
拿到特許經營權後,克洛克最初是找了富人俱樂部的朋友來加盟,但是富人其實對經營結果並不在乎。馬上加盟店就出現了店面髒亂差、蔬菜少、肉餅煎老等現象,氣得克洛克把漢堡丟到他們身上,跟他們絕交。
後來克洛克改變策略,專門找那些極度想要改善生活的夫妻,奮鬥的年輕人來加盟。他們的認真負責、踏實勤勞奠定了麥當勞的擴張,這些人有的成為了麥當勞的高層,無一例外他們都獲得了財富上的回報。
從這裡可以看出選擇合適的人才的重要性,在能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一個人工作的動力、追求和個人素質對結果影響巨大,作為老闆,合適的崗位要放置合適的人才。
隨著麥當勞的急劇擴張,克洛克與麥當勞兄弟經營理念的矛盾逐漸顯現,比如他想引進可口可樂合作,但是被兩兄弟否決了,原因是擔心這樣會讓餐廳變得太商業化。
快速的擴張也讓他的資金鍊吃緊,在抵押的房子快要被收走時,克洛克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Harry Sonneborn和Joan,一個成了後來的CEO,一個成了他後來的妻子。
Harry給他的財務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跳出漢堡行業,站在地產行業的角度思考商業模式,先把地買過來,然後轉租給授權的經銷商。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穩定的前期收入——地租,沒賣漢堡就已經開始有收入;二是有更大的資本擴張,有了錢可以再買地,買地—出租(賣漢堡)——收錢——買地,迴圈往復,資產規模越來越大。
這個策略讓後來麥當勞成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投資商之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黃金地段,這個策略之後被不少公司學習,以至於很多上市公司都有一塊地產投資收入。
實力強悍的克洛克與麥當勞兄弟話語權徹底對調,兩兄弟雖然不同意但也無法阻止克洛克的商業擴張。
隨著兩方矛盾的公開化,克洛克利用合同漏洞逼迫兩兄弟將所有麥當勞門店和品牌轉讓給自己,並且放出狠話,如果打官司,自己有得是時間和錢。
另一邊,與陪伴30多年的妻子,在一個平淡的晚餐時間,沒有互動,克洛克突然表示我打算離婚,雙方結束了婚姻關係。
不管是對合作夥伴還是妻子,克洛克都展現了冷酷、狠辣的一面,想要的一定要得到,不合適的馬上就放棄,甚至不惜用一些“卑鄙”的手段。
後來的故事很簡單,“老實人”麥當勞兄弟被迫接受270萬的要約收購,最後一家門店也沒有保住,據說口頭承諾的1%專利費,最終也沒有收到。甚至連兩人的身影也在麥當勞的創業故事中變得“模糊”。
結語:
故事裡有一點特別讓人感觸,在克洛克逼迫麥當勞兄弟讓出“麥當勞”品牌時,兩兄弟問過他為什麼?為什麼他在第一次進後廚知道麥當勞所有模式操作後,不自己做一個品牌?
為什麼一定要麥當勞這個品牌?這也是筆者的一個疑問,克洛克的答案是產品容易複製,但是麥當勞只有一個,它是獨特且具有魔力的,在他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時,他就覺得它應該像美利堅一樣,讓全球人都去了解。
這段聽起來有些“唯心”,但是能感覺到克洛克非常強的精神力量,可以說因為他對麥當勞的精神信仰,才有今天麥當勞全球霸主的地位。
雖然他“搶”來了麥當勞,但是麥當勞因為他而成為“麥當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