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億歐觀點和讀者朋友聊點輕鬆的話題吧。
就說股市吧,年前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暴力修復,可謂給大家過年帶來更多喜氣。
Wind統計顯示,2月8日週四,兩市及北交所共4798家上漲,506家下跌,平盤有40家,總成交額連續兩日破萬億元。上漲數量是下跌的10倍,可謂是新年新氣象,年後有希望。
同期的美股,Wind資料顯示,美東時間週三,美股三大指數全線收漲,道指、標普500指數均創歷史收盤新高。大型科技股全線上漲,漲0.06%,亞馬遜漲0.82%,谷歌漲1%,Meta(臉書Facebook)漲3.27%,微軟漲2.11%。難道,美國人也要過年?不同的是,美股五巨頭們(FAAMG)恰好在前幾日陸續釋出最新財報。2月2日,蘋果、亞馬遜、Meta同日釋出財報,但當日股價反應冰火兩重天:Meta股價暴漲20%;亞馬遜股價大漲7%;蘋果雖然業績整體增長,但大中華區收入下降,股價一度大跌3%。谷歌、微軟在最新一季財報釋出之後,也和蘋果一樣,業績雖有增長但股價依然下跌。
股市的漲跌曲線沒有盡頭,但業績一出,市場反應不同,是誰給當時下跌的蘋果、、微軟卷出了內傷?又是誰,給了Meta和上漲的動力?而中國的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們,真的把心思用在全球市場和FAAMG們廝殺了嗎?
蘋果的內傷,絕對來自中國
蘋果正在從創新的領頭羊,逐漸掉隊。
擁有軟硬體一體的優勢,自研A系列、M系列處理器與蘋果作業系統配合之下,蘋果的產品擁有行業一流的圖形介面與部分特化效能。但哪怕是對蘋果最為喜愛的中國粉絲們,也買不動了。2023年第四季度,蘋果大中華區收入為208.2億美元,同比下降12.9%。為了避免銷量下跌,蘋果不得不在中國市場拿出了罕見的折扣,才挽回部分銷量。
但,在最核心的手機產品上,從iPhone12到iPhone15,幾乎看不到什麼變化,歷年升級都像是擠牙膏。而國內的手機廠商們,很多都在下場造車,在華為問界早已大賣,小米汽車即將量產的時候,蘋果造車專案“泰坦(Titan)”卻漸漸淡出科技圈,連個影子都見不著。當然,Vision Pro 頭顯似乎是個能比汽車銷量更高專案。一度整個網路都是開車、地鐵場景使用Vision Pro 頭顯裝置的影片。庫克顯然是個很棒的供應鏈管理大師,但Vision Pro 頭顯的創新高度,遠遠達不到當年喬布斯帶給世界的iPhone時刻。
2023年四季度,國產眾多安卓旗艦陸續釋出,無論是遙遙領先的華為Mate 60系列,還是從小米14系列到vivo X100系列、OPPO Find X7系列、榮耀Magic6系列,前五大手機廠商的當家旗艦吸引了網路上很大的關注聲量,華為曾經丟失的旗艦市場,這一次終於被國產旗艦們支稜起來了。
但據IDC最新資料,2023年全球手機銷量11.67億臺,蘋果份額20.1%位居第一,三星份額19.4%位居第二,國產品牌只有小米和OPPO位居三四名,份額分別為12.5%和8.8%。要知道,這個是銷量份額,而蘋果、三星的單臺手機價格,還是更貴的。中國手機廠商在本土市場給蘋果卷出的那點內傷——恐怕也就是撓了一些癢癢,還完全算不上內傷。
美股五巨頭或者新說法七巨頭,各自佔據各賽道的全球第一。蘋果是手機第一、創新的代名詞,一度壟斷了手機市場90%的利潤,現在下降之後也能維持在80%左右;是軟體和系統第一;特斯拉是電動車與智慧駕駛(2023全球交付181萬輛,銷量雖低於比亞迪,但單價更高)第一;Meta是全球社交第一;谷歌是搜尋和數字廣告第一;英偉達是GPU第一,一直供不應求;亞馬遜是電商第一。
而且,這些企業不僅主業全球第一,在科技創新上同樣引領全球。全世界最先進的開源LLM模型LlaMA2,是Meta研發的,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大模型,其實都是套殼LlaMA2。而最知名的大模型ChatGPT,背後也離不開微軟的支援,微軟最先成功走通了“雲-軟體-AI”的三條輪動增長曲線。英偉達更是所有大模型企業離不開的基石。谷歌雖然沒有吃到大模型的第一波紅利,廣告、雲兩大業務的營收增速都在不斷下滑,但實際上國內企業可以捲到英偉達,捲到亞馬遜,捲到蘋果,但和微軟一樣,很難捲到谷歌。
更主要的是,微軟、英偉達幾乎很少受到通脹的影響,微軟的主營業務不需要原材料,Meta也是軟體行業,影響成本更大的恐怕就是資料中心的電費而已;英偉達的GPU原材料是沙子(高純度矽),晶圓廠的加工費對於英偉達這種大客戶來說也一直更優惠。七巨頭們業務覆蓋全球,也覆蓋了人類社會經濟最重要的幾大領域,甚至經濟週期的巨浪,巨頭們也能更平穩地度過,甚至走出更強的反轉。中國與之對應的都是誰呢?騰訊可以對標Meta,比亞迪可以對標特斯拉,華為對標蘋果或者英偉達,百度對標谷歌,阿里巴巴、京東以及出海四小龍對標亞馬遜。
至於誰能對標微軟?恐怕電商們虎口奪食亞馬遜,要比系統廠商們搶微軟的市場份額還是要容易許多倍。能夠對標微軟的中國巨頭或許還在成長中。
亞馬遜,恐怕是美股七巨頭裡,面臨中國企業外卷最多的一個。
有不少媒體,已經將2023稱為“出海四小龍元年”,以SHEIN 、速賣通Aliexpress、TEMU、TikTok Shop為代表的“出海四小龍”,不僅是在東南亞、拉美等“三四線”征戰,更是在美國和亞馬遜征戰,據data.ai釋出的2023年11月19日-25日iOS全球購物類App使用行為滲透率排名,雖然亞馬遜還是第一,但SHEIN、TEMU和速賣通已經分列二三四名。
不過,中國很多企業,在槍口對外和互相內卷之間,依然首選互相內卷。據訊息人士向億歐觀點透露,某出海四小龍之一,就將槍口對準了另外一家友商。大家比著低價,依然撼動不了亞馬遜的地位。2024年,四小龍們也都在倉庫託管、履約託管、結算託管、流量託管的全託管上發力,這種模式創新和供應鏈優勢,是卷死友商還是卷死亞馬遜呢?
別沒把亞馬遜卷出內傷,自己卻中彈身亡了。
那些已經是巨頭、有了對標美股七巨頭資格的企業,海外市場又究竟如何?
七巨頭之一的Meta, 旗下Facebook、WhatsApp、Messenger以及Instagram全球擁有幾十億使用者。2月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Facebook擁有21.9億使用者,Instagram擁有16.5億使用者,僅兩款應用就擁有38億使用者。
而騰訊2023三季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為13.36億,距離Meta依然相距甚遠。更何況,WeChat使用者大機率也是海外華人居多,全球化程度簡直天差地遠。
一些網際網路巨頭,天天在國內耀武揚威、稱王稱霸。中國的消費者,給了這些巨頭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消費網際網路到工業網際網路的廣闊市場空間,讓你成為了國內的巨頭。
結果呢?國內的一哥,到了國外卻不堪一擊。當然,總可以有很多理由——美帝打壓、華為大哥都撐不住,我又能怎樣?
但恐怕,我們的很多巨頭,真實想法就是,反正國內消費者的忍耐度更高,可以隨便欺負也不怕,各種APP彈窗廣告、推送廣告、獲取許可權、安裝包越來越大……
其實,只要產品真的好用,別人哪怕用科學手段,也要去用你的產品。這哪怕是美帝禁令也無法做到的事情。
消費者只要低價?
國內市場的內卷,一句話,就是所有電商平臺都在“拼多多”化。
拼多多當然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市值一度趕超電商老大哥阿里巴巴,而發稿前其1683億美元的市值與阿里1800億美元也相差不遠。
過去幾年,國內市場上,拼多多正佔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引得京東、阿里們無比憂慮,一個個學起了拼多多,紛紛進入百億補貼戰。2023年,也是百億補貼的元年。2023年京東重拾低價策略,阿里也將價格力作為2023年的五大戰略之一,抖音的直播更是把價格打穿到供應商沒有褲子穿,以至於印尼在全球第一個禁止在社交媒體直播帶貨,而印尼是TikTok全球範圍內第二大市場。
消費者,當然要便宜。但真的只要便宜嗎?
京東不僅是中國電商的標杆,在全球也獨具優勢,結果現在京東的進化版就是另一種“拼多多”?
淘寶當年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現在呢?1688也在拼多多化。
當然,大家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中國供應鏈。
但做過供應商的應該都有感覺,價格越來越低,最後必然是所有人都賺錢越來越少,價格差異化也越難做。
能不能不要只在國內卷,也去國外卷?不要在國內天天說黑話,也去和老外講故事去。不要只是天天盯著國內消費者兜底的那點零錢,去賺海外的大錢去。
作為消費者,當然希望價格越低越好。但作為一個理性人,也明白一個供應鏈賺到錢,更多的供應鏈賺到錢,最終所有人才能賺到更多錢,並進一步反哺中國供應鏈才是良性迴圈。
中國供應鏈,已經被巨頭們玩成了低價的代名詞。而低價的印象一旦產生,就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質優價美所替換。
只會玩低價,永遠是一家沒出息的公司。
出去,才是英雄
之前網際網路巨頭去做社群團購、盯上賣菜這門生意的時候,很多網友嘲笑為,人家的科技巨頭在上天(SpaceX),咱們的巨頭就盯著賣菜。
網際網路巨頭或許會說,搶計程車生意的時候你們這些網友一片叫好,咋搶菜市場生意的時候就冷嘲熱諷,說我們這些巨頭失去了夢想?我們那麼卷,最終方便的不還是你們?消費者有沒有方便,暫且不說。美股的五巨頭以及更多巨頭們,能不能被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巨頭們卷出了“內傷”?特斯拉有沒有可能?
段永平恰好前段時間在雪球上發起了一個提問:在年利潤10億美金以上或年利潤50億人民幣以上的公司裡,有誰未來10年的總利潤會比過去10年高?在這些企業中,有誰的未來10-20年的獲利總和會比未來10年的總和高?他在回覆網友提問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20年後特斯拉大機率會在過苦日子,並認為電動車公司20年後大機率大多都在過苦日子,因為電動車的差異化比油車還要小,價格競爭會比較厲害;未來十年總利潤比過去10年總利潤高的公司可能有蘋果,茅臺,伯克希爾,微軟,谷歌,此外還有拼多多、騰訊。
特斯拉,被中國的新能源車卷的不斷降價,或許未來會被卷出內傷。但正如段永平所言,微軟、谷歌的優勢還是很難被超越。
因為與之對應的中國巨頭,雖然在出海,但人家天生就是全球化。如果中國的企業不敢去面向全球巨頭,去爭奪全球份額,而只是不斷投資、收購中小企業,玩併購而不是創新,卷死供應商們,那就不是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企業。一些電商巨頭,不去和亞馬遜打,天天和拼多多打,到底有什麼意思?打贏了,變成超級巨頭,反而讓消費者更怕了。資料殺熟,琢磨我們消費者可別給琢磨死了。
當然,打贏了,也能“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論秤分金銀”,但那是一百單八位好漢們,梁山的嘍囉們能論秤分金銀嗎?
華為年終分紅770億,據說人均分紅金額將達到約54萬元。但失去海外市場的支撐,華為的高階紅利,就只能更多來自於國內。一定程度上,這種紅利依然是內卷高於對外擴張。哪怕是科技的內卷,也是內卷,可能搶了國內其他安卓旗艦的份額,或者搶了部分蘋果的份額——但華為使用者一般都是習慣安卓的使用者,大機率搶的還是其他安卓旗艦的份額。
而且,平均數往往不是真正的平均。打包高爾夫球杆去三亞的人們,和提前返回家鄉的打工人,人均都提前回了,那能一樣嗎?
說來說去,國內卷,喝湯的人少,只有去海外,才能有更多人吃肉。真正的新質生產力,必然需要中國企業的產品征戰全球。
有些打壓是要你命 有些是“吃飯睡覺打豆豆”
其實,很多中國企業已經開啟自己的大航海時代,比如東南亞兩大電商平臺Lazada、Shopee背後巨頭分別是騰訊和阿里巴巴。據Momentum Works資料,2022年東南亞市場總GMV為995億美元。其中,Shopee以479億美元的GMV位居第一,Lazada的GMV只有其一半,騰訊仍不及阿里巴巴。
騰訊雖然微信出海不順,電商打不過阿里,但是騰訊旗下閱文集團的網路小說不僅國內使用者眾多,同樣也風靡海外,《全職高手》《斗羅大陸》《詭秘之主》等,都是經過時間檢驗、在海外擁有高人氣和開發潛力的IP。
1月底,騰訊控股董事長兼執行長馬化騰在年度員工聚會上就表示,他打算繼續向海外擴張,而遊戲出海是公司國際化的最大希望。
我們還希望中國企業更狠一點。既然行情不好賺不到錢,那就去海外,不要在國內玩零和遊戲了。在盯著股價漲跌之外,我們更要關注背後的產業發展。
科技創新才是每一輪股價與經濟迴圈背後的根本原因。而股價下跌,本質原因是科技發展進入瓶頸,市場擴充套件碰到天花板。年前證監會換帥,給了我們新氣象。但最根本的,還是國內巨頭和企業們要出去,科技創新要上去。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經濟的騰飛背後,是Wintel聯盟下PC革命帶來的科技創新,新技術不斷顛覆舊技術,網際網路迅速發展——整個美國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氛圍,科技創新企業紛紛上市,早期投資者獲得鉅額回報,大量資本進入網際網路領域。
但資本瘋狂投入,已經超過了經濟可以支撐的基本面之後,終於,經濟過熱,裂痕出現,樂極生悲了。
2000年美聯儲依然試圖透過加息抑制經濟過熱,但科技泡沫還在繼續膨脹。像極了前幾年的中國房地產。
但現在,咱們終於在逐漸恢復。中國能和美股七巨頭打對臺賽的巨頭們,全村的希望就看你們了。
當然,出海不怕對手有文化,就怕美帝玩命殺。比如位元組跳動就特別忌諱別人把Tik Tok與位元組扯上關係。
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圍堵,從華為、中興到TikTok,也確實一脈相承。
但是可以看到,只有華為面對的是最為暴風驟雨一般的攻擊。而對於其他出海企業,首先體量上就很難達到軟硬體一體、研發能力超強的華為層面,美國不會傾舉國之力去打擊一艘小船。
其實我們也能夠看到美國的底線——只要你不具備顛覆美國晶片巨頭的能力,比如華為在5G、通訊上的領先,以及晶片設計公司海思給高通帶來巨大壓力,那麼美帝的打壓雖然狠,但至少還有部分操作的空間。而軟體廠商,本身仍會使用美國的晶片和系統,依然在美國的底層技術框架上掙點應用的錢,那麼美國哪怕打擊,也不會投入舉國之力,甚至“雷聲大雨點小”都有可能。
比如TikTok的境遇,儘管各項禁令“山雨欲來風滿樓”,特朗普政府曾發出多條行政命令,試圖禁止TikTok在美國境內的下載和更新,禁止美國網際網路運營商為TikTok提供服務。到了拜登政府時期,TikTok執行長也多次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接受各種質問,但最終還是化險為夷。
1月31日,周受資就剛剛前往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接受質詢,共和黨人丹·克倫肖(Dan Crenshaw)曾揶揄周受資,因為對他的質詢把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團結了起來,本來兩黨在政壇上可是一直大打出手。
揶揄和打擊之外,兩黨簡直是在玩“吃飯睡覺打豆豆”的社交遊戲,有了Tik Tok,兩黨才能達成共識,好做朋友。和打擊華為時美帝真的要你命不同,至少目前,Tik Tok其實是被“吃飯睡覺打豆豆”。
既然要打豆豆,沒有豆豆了,也就沒得玩了。所以,豆豆暫時也就不會真的被打死。
周受資聽證會就透露了一個數據,每月有超過1.7億美國人使用TikTok,比去年的資料多出2000萬。
出海,當然不易,特別是一些國家會直接封禁。
2020年6月,印度政府全面禁止TikTok,龐大的市場空間,留給了印度本土的短影片應用,比如Moj、Josh、MX Takatak等。面對印度這個不按常規出牌的市場,確實無可奈何。印度畢竟不是一個正常國家——嚴格來說,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幾個正常的國家,比如前幾天我們還剛點評過阿根廷總統米萊那搖滾一般的自由演講。
但如果不能出去卷,國內的卷就只能加劇。期待新一年,國內的巨頭們不要把自己卷出內傷,還是去海外捲去吧。
新年快樂,來年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