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小米公佈了第三季度財報。剛剛在拉美地區考察完的小米總裁盧偉冰飛去了香港,主持了小米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
盧偉冰在會議的最後做了總結:今天的小米是狀態最好的小米,是蓄勢待發的小米,是未來可期的小米。
2023年前半年的財報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但是小米Q3實現了6個季度以來首次季度收入同比增長,並延續了亮眼的利潤表現。小米集團總收入達到人民幣709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達到人民幣60億元。
整個消費電子市場不斷萎縮的行情下,小米做對了什麼呢?
1 小米23年Q3財報:六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增長
首先,在業務層面上,小米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Q3環比提升了27%,為今年單季度首次突破4千萬臺,也是連續13個季度穩居了全球前三。其中,在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前三的廠商中,唯有小米實現了正增長;此外,公司全球網際網路月活使用者數也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0.5%達到6.23億。
其次,在業績方面,小米公司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7%,達54億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其中,境外網際網路服務收入同比提升5.8個百分點,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在盈利能力上,公司毛利率也創下歷史新高,同比提升6.1個百分點至22.7%,其中,智慧手機業務毛利率為16.6%,同比提升7.7個百分點,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毛利率為17.8%,同比提升4.3個百分點,均創下歷史新高。
財務方面,公司經調整後淨利潤達到6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3%,調整後淨利率達到8.4%,同樣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核心業務利潤達到77億元,也創下歷史最高。
庫存方面,2023年三季度,公司整體存貨金額為人民幣368億元,同比下降30.5%,為十一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位;經營性現金流也遠高於去年同期水平,達到335億人民幣;截至2023年9月30日,小米現金儲備達1276億人民幣,同為歷史新高。
要知道,從大環境來看,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於三季度的表現依然萎靡,而小米卻在全球所有區域都實現了環比正增長,尤其在歐洲、拉美、非洲有較大增幅,成為全球市場份額前三中唯一逆勢增長的廠商。
近年來,隨著小米在產品力和品牌力方面得到雙提升,驅動了小米國際化戰略的穩健推進,。2023年三季度,小米智慧手機市佔率在歐洲地區達到23.3%,環比提升2.1個百分點,拉美地區智慧手機環比增長1.8%,市佔率達到18.3%,非洲地區智慧手機市佔率達到10.7%,同比增長4.7個百分點,中東地區的市佔率也增長至了17.7%。
根據Canalys資料,今年三季度,小米在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的智慧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三,在65個國家和地區的智慧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
在財報上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小米線上下的巨幅增長。在早期,中國整體手機市場線下佔比70%,而小米線下出貨量只佔小米整體的5%。
2021年小米開始發力線下渠道,2021年1月9日,小米之家全國範圍內千店同開,小米之家的數量超過了2000家。2021年4月1日,小米之家在瀋陽開出了第5000家旗艦店。截止到的11月初,盧偉冰宣佈小米之家已經突破了10000家。
不過,手機市場銷量的快速萎縮,小米選擇了戰略收縮,穩步推進新零售2023年「商店整合年」的運營戰略。到目前為止,小米線下店的數量依舊維持在10000家左右,謹慎擴張。
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之家線下門店的月均單店支付金額「GMV」同比增長超28%,實現了新零售業務的效率提升。根據第三方資料,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高階智慧手機銷量來自線下渠道的貢獻超55%。
另外在庫存方面,小米的整體存貨金額為368億元,同比下降30.5%,為十一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位。整體來看,在經過連續6個季度的收入同比下滑後,小米正在觸底反彈,重新回到增長軌道。
除了手機業務的增長,小米電視第三季度在中國大陸地區出貨量排名第一,小米冰箱產品出貨量同比大增超95%,據Canalys資料,小米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產品出貨量同比大增120%。
截至今年9月底,小米AIoT平臺已連線IoT裝置(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膝上型電腦)數達6.99億,同比增長約25%。截至目前,小米IoT生態已實現95%以上生活場景覆蓋,有9000+家生態合作伙伴。
綜合來講,2023年三季度的市場表現,用盧偉冰的話來說,這是小米自身能力成長的表現。小米成立了13年以來,實現了2023年定下的規模與利潤並重為核心的經營策略目標。
2 三年的穩健進步,推高小米高階市場佔比
小米10系列的釋出會上,雷軍正式提出了小米的新目標:進軍高階市場。衝擊高階一直是小米戰略的重中之重,但是表現並不是一帆風順,4000元以上的價格市場對於小米是一片空白。
2021年,小米電視大師至尊版從49999元降到了19999元,8月份釋出的小米MIX4降價1000元,小米MIXFOLD降價3100元。2023年的小米年度演講中,雷軍透露小米11和小米12虧慘了。降價,是對品牌高階化極大的傷害。
在歷經三年探索和沉澱之後,小米終於有了自己的節奏。
小米連續釋出的小米12SUltra、小米MIXFold 2、小米13、小米13Pro、小米13Ultra以及小米MIXFold 3機型在高階旗艦的體驗上,讓小米收穫不少口碑,其中小米13系列自發布以來,以其優異的效能和設計在國產3500元以上機型中排名第2。
進入到Q4,小米繼續高歌猛進,鋪路三年的小米高階路線終於看到了希望。依靠著小米13攢下的好口碑,小米14系列上市銷售10天全渠道銷量高達144.74萬臺,這個資料比之前引起很大爭論的「首銷破百萬」還要耀眼,足以說明小米14的熱銷表現遠高於市場的普遍預期。
實際上憑藉著小米14的熱銷,W44周小米銷量市佔率達到21.9%,成為中國市場安卓第一;小米也是當週唯一實現環比正增長的中國智慧手機公司,超越蘋果的環比增幅。
另外,均價5500元的小米14Pro的銷量也非常亮眼,僅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達到了小米13Pro全生命週期的小米商城評論量。RedmiK70系列首銷成績達到了60萬臺,首銷14天,銷量突破100萬臺,重新整理K系列的紀錄。
爆品不斷的Q4,小米終於衝上了國內第二,啟用量達到了1180.21萬臺,同比增長38.4%,迴歸國產第一。
3 高階化: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
筆者個人認為,小米能在4000元價位連續兩代產品段獲得成功,並且沒有復現“買單不買雙的”小米魔咒,其核心原因來自於小米常年累月的技術積累(一口氣)以及品牌建設(筋骨皮)。
比如在小米14Pro的身上有非常大的幾個技術的突破,包括全等深微曲屏的螢幕形態、龍晶玻璃、支援千級調節的無極可變光圈、第一次被用在國產機型的鈦金屬等。
從RedmiK50系列開始,小米便標配了同價沒有的2K螢幕,K60和K70換成了國產螢幕,RedmiK60所用的螢幕是由華星6代AMOLED產線生產製造,而它也是國內第一條6代AMOLED生產線。這塊螢幕也是國內首次量產並大規模商用的2K螢幕。並且小米在2000價位的RedmiNote13 Pro+做了IP68防塵防水。
這些體現了小米和上下游供應鏈的深度合作,多年的的技術沉澱,小米可以在相同的價位做出超旗艦級別的配置。
除了看得見的產品之外,小米在一些晶片方面也做了規劃。
大家都熟悉的澎湃S1在2017年釋出以後,小米在晶片開發上沉寂了一段時間。雷軍也說過:晶片,九死一生。早些年的小米體量可能撐不起晶片開發的連續失敗。
不管小米如何定義自己的產品生態,手機業務依舊是核心。對於小米來說,手機銷量的增長必然能帶動其他生態產品增長,是小米網際網路流量的入口,是小米不能讓步的戰略。
此後,小米專轉向了成本和風險更低的小晶片,目前小米影象處理器(ISP)晶片澎湃C系列、電晶片澎湃P系列、電池管理晶片澎湃G系列。另外,小米的生態鏈的IoT產品也搭載了小米自研的相關晶片。
2021年,上海玄戒技術有限公司就已成立,註冊資本15億人民幣,其法定代表人是小米的高管曾學忠,監事是小米創始人之一的劉德,經營範圍包括整個電子科技領域。2023年11月,北京玄戒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達到30億。小米開始加速晶片製造。
另外,在過去的13年裡,小米佈局了12個領域,99個細分賽道,以“軟硬深度融合,AI全面賦能”為原則,形成“融合技術棧”,構建不斷賦能產品研發和製造的技術生態。
有句古話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做高階,產品和技術當然是重中之重,好的產品會自傳播。依靠網際網路起家的小米,自然吃透了網際網路的紅利。但是正面傳播速度快,負面的傳播速度也很快。“酒香”也可能被網際網路烏煙瘴氣的氛圍所掩蓋。
小米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了自己的品牌重塑。
2019年,小米和Redmi品牌分拆,從紅米升級而來的Redmi成為獨立的品牌,接過極致價效比的標籤,而小米手機則定位為追求極致技術和體驗。限制生態鏈公司X米的名稱,避免稀釋小米的品牌價值。
2022年5月,小米和徠卡達成影像戰略合作。徠卡的技術、品牌以及影調和審美被認為是影像世界的頂級標杆。
最近幾年,小米也和很多品牌IP做了聯名,Redmi聯名了梅賽德斯車隊、蘭博基尼以及哈利波特,小米CIVI聯名了迪士尼經典IP,並且小米開始逐步投放線下廣告。
2024年元旦開年,小米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合作伙伴,小米的相關內容會登入央視。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小米在高階化的路線上,選擇了軟硬兼施。既要把自身的實力增強,也要做好宣傳和品牌建設。
”科技行業最終的優勢需要體現在技術和由技術支撐的體驗上,而高階產品是公司系統化能力的集中體現。如果不能以高階市場表現持續倒逼能力提升,那麼長期看,這家公司必然會走向平庸甚至衰亡。所以,高階化是小米無法迴避的生死之戰。”——雷軍《小米創業思考》
4 小米佈局新能源汽車:人車家生態閉環
在2021年雷軍宣佈造車,其實並不被市場看好。苦幹三年做一項難度極大的實體投資是季度危險的。國內新能源汽車競爭激烈,產品技術迭代迅速。小米用自己的資金,自己建造工廠,並且在量產出來還要追上同價位的一流水平,對於小米這樣一個跨界的新人來說,成功率很低。
那麼小米為什麼要造車呢?
小米造車並不是臨時起意,早在2014年10月開始,小米集團與雷軍設立的順為資本,便對導航地圖、鐳射雷達、智慧座艙硬體、自動駕駛、三電系統、車聯網等汽車領域展開投資。
雷軍也是國內電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的主要投資者之一。
2021年1月15日,小米董事會首次建議高管團隊研究智慧電動車產業。同年3月30日,小米集團宣佈進軍智慧電動汽車行業,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
2022年北京市繼續實施“3個100”市重點工程,總投資約1.2萬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2802億元。其中在先進製造業欄目中,小米汽車專案排在新建專案第一位,意味著將加快開工建設。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小米科技簽約儀式舉行,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宣告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
小米汽車專案將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預計2024年首車將下線並實現量產。
2023年11月15日,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名單,小米汽車也在其中,意味著小米汽車距離拿到生產資質不遠了。
2023年12月28日,小米召開技術釋出會,介紹了小米汽車的五大核心技術:電驅、電池、大壓鑄、智慧座艙、智慧駕駛。
電機:小米和聯電、匯川一起聯合開發了小米超級電機V6和V6s,同時自研了重新整理業內天花板的小米超級電機V8s,還有面向未來的鐳射轉子纏繞技術,達到了35000rpm。
電池:小米汽車的電池系統在設計之初,就力圖透過軟硬體的深度自研,在結構安全、電氣安全、熱安全三個方面,實現對風險的精準預測和對使用者的及時防護。
大壓鑄:“工業巨獸”小米超級大壓鑄,正常執行鎖模力可高達9500t(噸),額定鎖模力9100t。小米與海天合作定製研發大壓鑄機,自研全棧超級大壓鑄叢集,自研小米泰坦合金,是全球唯二、國內唯一同時兼備大壓鑄叢集和自有量產大壓鑄合金材料的汽車廠商。
智慧駕駛:小米自研智慧駕駛,目標2024行業第一陣營。自適應變焦BEV技術,感知範圍可動態調節;「超解析度」佔用網路技術,識別精度<0.1m;小米道路大模型,可實現全國城市領航功能。
智慧座艙:「人車家全生態」正式閉環,小米澎湃OS“底層重構、跨端智聯、主動智慧、全域安全、開放生態”五大特點將全部在小米汽車上實現。
新能源汽車關鍵的部分,小米汽車都做了深度的自研,雖然是跨界新人,但是小米投入巨大,SU7的各項配置幾乎做到了TOP級別,再加上小米十多年以來積累的技術、人才和生態,小米汽車有很大希望會複製小米手機第一代輝煌。
更為重要的是,13年的積累,小米全球網際網路月活使用者數達到了6.23億,你可以在小米商城找到家裡使用的任何一種家電,而小米汽車是小米生態中最後的一塊版圖。
小米的官方說法是:“小米進入新十年後,經過三年學習、成長和積累,迎來我們的跨越時刻,更重要的是,小米集團戰略全面升級:「人車家全生態」,車成為小米戰略中最重要一環。汽車工業發展百年,已經把車的機械素質做到了極高的水準,保時捷就是最好的標杆。新世紀以來,特斯拉率先開創移動智慧終端;現在,小米認為,打造先進的移動智慧空間,就是汽車工業新百年的核心命題。”
小米在進入市場初期,並不是以硬體為中心的,而是以MIUI為中心把硬體聯合到一起。小米在2018年提出“Allin IoT”,2019年修改為“手機+AIoT”,2020年再度修改為“手機xAIoT”,再到現在的人車家全生態。
根據小米對外公佈的資料顯示,小米汽車會整合到米家APP,成為使用者的另外一個房間。車主同賬號下支援暢快連或BLE連線協議的米家裝置支援無感上車。只要米家裝置與車主賬號相同,即可在車上自動發現、免密接入、直接使用,並可在中控大屏便捷控制。
另外,小米汽車支援了豐富的應用拓展,小米配備了統一標準化介面、最豐富通訊標準協議、存量裝置輕量改造方案。比如,小米聯合第三方推出的智慧安全座椅,接入後排介面後可在中控屏顯示安全帶狀態,未繫緊車輛會報警提醒,並可通過後排PAD攝像頭觀察寶寶狀態。
小米汽車成為了另外一個家,還有了足夠的生態互聯,甚至支援了蘋果CarPlay,很有希望成為小米的第二成長曲線。
5 小米澎湃OS:小米生態的公有底座
小米一直在做以MIUI為中心的萬物互聯。2010年,小米釋出MIUI;2017年,小米釋出自研VelaOS逐步統一IoT裝置生態;2019年,小米開始並行研發純自研通用系統MinaOS;2021年,小米開啟了車機OS的研發。2022年,小米決定將MIUI、Vela、Mina、車機OS四個系統的軟體架構進行統一。這就是小米澎湃OS的誕生的歷程,“徹底重寫底層架構,為未來百億裝置、百億連線做好了萬物互聯的公有底座”。
在過去,每個裝置都有自己的一套軟體棧,即使在上層互動上盡力做到一致,裝置間動效等細微的體驗上還是很難感知到一致性。特別是在跨端層面,裝置之間很難實現有效互聯,例如手機無法跨端呼叫車機的攝像頭、喇叭等硬體能力。
另外為了打破這一侷限,小米自研了先進的「小米HyperConnect」,讓裝置能夠高效連線,極致協同。融合裝置中心更是讓所有連線裝置成為一個整體,軟體和服務可以根據需求情況,在所有裝置中選擇當前最為合適的硬體。
目前負責小米澎湃OS的小米員工超過了5000人,並且和小米大壓鑄一起獲得了百萬美金技術大獎。
其獲獎的核心原因是小米澎湃OS卓越的跨端能力,這也是小米澎湃OS與其他作業系統最大的不同。
6 新十年,小米完成生態版圖
“新十年的小米,現在走到了關鍵的跨越時刻。接下來,大家將會看到小米領先技術更多更集中的湧現,一個全新的小米從此將出現各位面前”這是雷軍在社交媒體寫下的一段話。
回顧小米的發展歷程,像它的股票一樣跌宕起伏。從網上的輿論以及資本市場的實際反饋來講,大家的態度基本是觀望和質疑。
雷軍一直強調風口,順勢而為,似乎很多決策是被動進行的,但是雷軍以及整個團隊的眼光是非常領先的,非常明白風口能幫助小米走到哪裡。
雜貨鋪成為了全球最大的IoT生態,MIUI成長為連線人車家的澎湃OS。
那麼,未來十年的小米是什麼樣子呢?
雷軍在早些時候提到了小米科技生態概念:從智慧手機出發,到可穿戴裝置、智慧家庭,再到智慧製造、智慧電動汽車以及仿生機器人,圍繞人的生活和工作,更好為人服務,緊密連線人和萬物。
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圍繞小米的戰略佈局,盧偉冰進一步概括到:小米目前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一是踏踏實實投資底層核心技術,二是堅定不移地走高階化,三是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
協同產業夥伴,從行業開發者、供應鏈到智慧製造,全鏈路佈局“產業生態”,致力於匯聚全產業勢能,讓小米澎湃OS成為更開放的作業系統。最終都融合成為一個最大的戰略——即「人車家全生態」戰略。
2024年小米汽車上市,小米在硬體裝置端的補齊,底層系統統一使得裝置之間得以更高效地跨端互聯,小米將會是率先實現全場景生態互聯的公司。“讓每一個人享受科技的樂趣”將會真正的進入到千家萬戶的生活。